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德国引进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PKA人工湿地,考察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影响因素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以期了解PKA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运行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出水COD、BOD5、NH3-N、TP分别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Ⅲ、Ⅲ、Ⅳ类标准,COD、BOD5、NH3-N、TP去除率均达到82%以上;(2)PKA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时,投资少、建设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水库上游居民分散、难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厌氧池-复合型人工湿地(AT-ICW)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讨工艺系统不同季节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系统春、夏、秋季对氨氮(NH4+-N)、总磷(TP)表现出稳定且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2.8%~97.0%和56.4%~65.9%,冬季去除率相对较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和42.5%。NO3--N的去除效果差,四季均出现积累,累积率达到71.5%~342.9%。系统春、夏季对总氮(T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57.3%~68.9%,秋、冬季去除效果相对较差,为24.5%~35.8%。系统夏季COD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达到78.3%,冬、春季去除效果较差,为37.8%~43.5%。各项污水排放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标准。AT-ICW系统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运行费用低,适用于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人工湿地存在的供氧能力不足、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不高及生物硝化不完全等问题,采用新型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TF-CWs由四级人工湿地构成,以潮汐流方式运行(运行周期为8h),以提高DO供给量;并以从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的砾石和粉煤灰为填料,以强化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NH+4-N、TP的达标率均为100%,TCOD的达标率为98.31%;TF-CWs采用潮汐流方式运行,提高了DO供给能力,强化了对NH+4-N和TCOD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78%、86.98%;以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砖制成的粉煤灰颗粒为填料的人工湿地对磷的吸附性能良好。TF-CWs可作为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工艺之一,而且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生活污水、特种工业废水、采矿污水、农业和畜牧业污水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本身的局限却限制了它在高浓度废水、某些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也受到限制。本研究分析了一些强化技术(如湿地内部要素强化、工艺强化和工程强化等)在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能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寒娥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7):9-12
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认为设计方案、基质、水生植物的选用以及微生物降解等方面,是决定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出了目前该法在全国各地推广的难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8.
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认为设计方案、基质、水生植物的选用以及微生物降解等方面 ,是决定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最后指出了目前该法在全国各地推广的难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层填料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铁炭作为一种填料用于湿地系统中,并与沸石和炉渣组合填充于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实验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80%、75%和90%。把铁炭等化学脱氮法结合到湿地系统中,能大大改善其脱氮效果,为解决湿地系统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处理生活污水的植物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小型碎石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和无土栽培2种方法,模拟研究了广东园林绿化中常用的27种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COD的降解能力,表明野芋头、花叶万年青、象草、姜花、绿公主、富贵竹、再力花、大花叶万年青、芦苇、花芦苇、美人蕉、文殊兰、水芋头、风车草、红草、蜘蛛兰、千手观音、水葱和花蝴蝶等18种植物,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种植物,从而扩大了可选植物品种范围,配合适当,可达到美化环境和净化污水2种功能,可适用于面源性水污染的治理。象草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既有强污水降解能力又能作饲料的品种,适用于畜牧场的水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2.
13.
几种春季湿地植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菖蒲、香蒲、美人蕉和芦苇四种在南京地区春季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试验周期为1个月。试验数据表明,在春季,南京地区的菖蒲、香蒲和芦苇长势良好,而美人蕉生长缓慢。与之相对应,菖蒲和香蒲的处理能力较好,其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46%、90.36%、65.05%和69.82%、91.32%、77.15%;芦苇的处理效果略次于菖蒲和香蒲,其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8.84%、74.60%和57.19%,而美人蕉的处理效果较差。通过分析,认为菖蒲和香蒲是春季湿地植物的理想选择,美人蕉不适合作为春季湿地植物使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寻找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本文主要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和组合工艺这几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型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发展情况。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宜在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建造的,它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论文从南京市浦口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污水处理及需求等方面,分析并论证了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技术在该区的应用及经济可行性.最后对该技术在浦口地区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复合人工湿地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特点和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水质变化、植物特性和湿地结构的一些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小型碎石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和无土栽培2种方法,模拟研究了广东园林绿化中常用的27种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COD的降解能力,表明野芋头、花叶万年青、象草、姜花、绿公主、富贵竹、再力花、大花叶万年青、芦苇、花芦苇、美人蕉、文殊兰、水芋头、风车草、红草、蜘蛛兰、千手观音、水葱和花蝴蝶等18种植物,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种植物,从而扩大了可选植物品种范围,配合适当,可达到美化环境和净化污水2种功能,可适用于面源性水污染的治理.象草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既有强污水降解能力又能作饲料的品种,适用于畜牧场的水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结合抚仙湖当前污染状况,以马料河人工湿地为例,探讨利用人工湿地控制水体水质下降、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去除效率.结果显示:马料河人工湿地对TN、TP、SS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4.21%、46.03%、86.6%;其中TN的去除效率与进水流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P的去除效率相对稳定,去除机制主要与湿地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