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无论现代社会科技多么发达,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自然灾害是指在人类依赖生存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害,具体包括土地干旱、河水洪涝、沙暴龙卷风、冰雹、大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农田庄稼、房屋建筑物等都被损毁,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医护、专业救援队等各种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各种营救工作。而从事救援工作的这些人员,每天面对灾难场面和危险的境地,许多人都会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压力或心理创伤,如何积极适时地为灾后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6,(2)
<正>《灾害学》杂志是由陕西省地震局主办的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最早创办(1986年)的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的内容有: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进行综合系统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抗灾对策;揭示和探索各种灾害发生演  相似文献   

4.
<正>唐山地震伤痛依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又不期而致。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也没有足够能力预测它的到来,但为了防御它,我们需要找到它的踪迹,锁定它出没的区域。寻找震源的理论方法地震的踪迹——出露的震源体地震发生在地壳的深处,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主要来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4,(2):234
正《灾害学》杂志是由陕西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最早创办(1986年)的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的内容有: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进行综合系统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抗灾对策;揭示和探索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篇首页下注请附作者简介,含姓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和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做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各国政府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同时,从一个国家应对灾害的态度和能力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1,(4):115
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的《灾害学》杂志是在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钱学森、于光远等)的关注下、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最早(1986年)创办的科技期刊。《灾害学》杂志旨在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进行综合系统地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抗灾对策;揭示和探索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人类抗御灾害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1月17日是日本阪神大地震15周年纪念日,日本当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追悼当年的死难者。日本首相鸠山在仪式上致辞说,阪神大地震发生15年来,灾区实现了重建,但现在仍有必要努力抚慰  相似文献   

9.
灾害系统模拟技术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模拟不仅可以分析各种灾害的动态演变规律,帮助人们识别灾害风险的高低和影响程度,为制定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帮助;还可以协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评述了当前灾害系统和灾害应急响应模拟中使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CA方法主要用于模拟各种致灾因子,揭示山崩、火灾等演变规律;MAS主要用于模拟人类系统,反映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认知和反应过程;DES适合各种灾害的突发情景处理,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背景和依据;高层次架构和网格平台为大型分布式模拟和利用公共网络提供了可能.未来的灾害模拟将综合各种技术和方法,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防灾教育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应对洪灾、台风、泥石流、地震、火灾、海难、矿难等各种灾害时出现了不少被动局面。反思这些灾难及应对措施,不难发现:防灾意识弱、侥幸心理强是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对国民的防灾教育.人们普遍缺乏基本、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常识。社会和公众往往对已发生的灾害实例感受深刻,对未发生的安全隐患却缺乏足够的敏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07,22(2):142-142
《灾害学》杂志是由陕西省地震局主办的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最早创办(1986年)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的内容有: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进行综合系统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抗灾对策;揭示和探索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篇首页下注请附作者简介,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务)及主要研究方向。同时提供方便联系的电话、Email等。并附该文受何种基金项目(编号)资…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20,(1):66-67
近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平日里大家觉得不起眼的口罩一时间成为各地市民的抢手货,因为它是能够守护呼吸道的屏障。但是,您知道各种口罩的种类和用途,以及正确使用口罩的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口罩"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是我国泥石流灾害发生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较全面地阐明了全省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并对形成泥石流的各种临界条件进行了探讨;最后,还就全省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鉴于考虑拉伸截断的线性莫尔-库仑屈服准则不能考虑岩石在高应力条件下的非线性屈服特征,根据虎克-布朗本构模型,将上述屈服准则在受压区的线性屈服函数修改为非线性形式。采用3种岩爆的主应力判据,判别圆形巷道开挖之后围岩中各种级别岩爆的分布及演变规律。计算采用"先加载,后挖洞"的方式,岩石服从弹—脆—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发现,发生高级别岩爆的单元数少于发生低级别岩爆的单元数;轻微岩爆区的形态更接近于塑性区及剪切应变增量的高值区。根据巴顿判据,发生重岩爆的单元数较多,而且主要发生的是拉伸岩爆;根据陶振宇判据,发生轻微及中等岩爆的单元数均多于根据谷明成-陶振宇判据判别的结果。上述两种判据判别的结果均表明,在不考虑拉伸岩爆的条件下,只有位于围岩内部的单元才有可能发生高级别的岩爆,而位于巷道表面的单元一般仅发生轻微岩爆。  相似文献   

15.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发生6.2级地震,其余震活动逐渐衰减,并似有倍九日期的特点。主震发生后,在24小时内发生了3.8级和3.7级二次较大余震,直到5月30日,即主震后第一个九天,发生了3.7级余震,以后每逢倍九日期都发生了较大余震,直至主震后第七个九天,即7月24日凌晨,发生了一次最大的强余震,震级为4.9级(见表)。在南黄海6.2级地震后,第一、第二个倍九日期发生了较大余震,当时我们观测到余震活动可能存在着倍九特征,运用这个特点并在尔后的监视余震活动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江北地震灾害与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表述了1989年11月20日发生在重庆市江北县的5.2和5.4级地震的受灾范围、人畜伤亡、地表破坏、建筑物损毁、各类生命线系统工程及设施机能破坏情况;分析、计算了地震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分析、研究了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所谓自然灾害,系指给人类社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一种自然事件,多数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即在人们未预料到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给人以猝不及防的打击,威胁是较大的。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灾害年年有,要加强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不懈斗争的历史,是人们不断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次大地震发生后,现埸地震工作中一个首要的上作是及时进行地震烈度调查。地震宏观烈度调查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地震发生后现场状况及人的感觉信息等都随时间的推迟而迅速改变和消失。然而由于地震波及面大,地震工作者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查到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地震影响情况。因此,各国在进行地震烈度调查时,作为重破坏区现场调查的一种补充手段,往往向震区外围及时发出各种地震报告的征询意见表。我国现代发生的地震也往往采用这种手段,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份统一的和完  相似文献   

19.
<正> 第二讲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及其研究方法0 序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不稳定性问题,所以不稳定性问题已成为我国都市建设研究的热点。在上一讲中我们对城市不稳定问题进行了论述,它主要包括地震灾害与地面变形二个基本方面。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与经济损失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对人口密度大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20.
1月1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发生5.1级地震;8日,吉林省延边珲春市发生5.6级地震;12日,南黄海发生5.0级地震;19日12时07分,安徽安庆市发生4.8级地震,这已是2011年中国发生的第4次5级左右的地震。南黄海地震和安庆地震尤其引人注目。这两次地震时,上海、宁波、合肥等人口密集区都有明显震感。与此同时,另一场恐慌地震也开始蔓延(人们对城市地震的恐慌越发强烈起来),城市地震离我们还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