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岚  刘伟  梁娟 《灾害学》2023,(4):134-138
全媒体应急科普传播体系构建体现新闻传播与应急管理领域的交叉融合。基于传播效果研究的视角,通过调查研究和演绎归纳的方法,梳理了应急科普全媒体传播存在法律约束与保障不强、资源产出管理不力、传播流向分配不均、矩阵建设发展不平衡、联动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全媒体应急科普传播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即以全媒体思维体系为基础,坚持内容为王,建设应急科普内容体系;把握技术核心,建设应急科普平台体系;分析用户数据,建设应急科普用户体系;创新管理服务,强化全媒体应急科普传播体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高质量的地震安全,离不开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必然要全民参与共享。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列入"全域科普"重要内容,地震、应急、科技、科协等多部门联手,着力打造防震减灾全域科普,通过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推动和促进全民参与共享,取得了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实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短视频向科普领域渗透,凭借其生动有趣、短小灵活的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科普宣传篇幅大、内容多、触及人群少等弊端,受到大家的欢迎.应急科普作为科学普及工作中比较特殊的范畴,通过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期间的线上科普"素材库",提供覆盖灾害全程的原理讲解和应对措施,以解答社会公众对热点灾害的关注和疑问,满足广大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度应急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名单,由山东省地震局创作的科普图书《大龙小庆聊地震》获"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地震来了怎么办创意拼图"获得创意设计类优秀作品。据悉,此次活动是由应急管理部联合人民网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及全社会开展的应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和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807件,在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筛选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进行了综合评议,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应急科普十佳微视频作品、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应急科普十佳创意设计作品、应急科普十佳融媒体作品和应急科普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21,(1):5-5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度应急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名单,由山东省地震局创作的科普图书《大龙小庆聊地震》获"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地震来了怎么办创意拼图"获得创意设计类优秀作品。据悉,此次活动是由应急管理部联合人民网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及全社会开展的应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和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807件,在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筛选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进行了综合评议,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应急科普十佳微视频作品、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应急科普十佳创意设计作品、应急科普十佳融媒体作品和应急科普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工作。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精神,2018年,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普大会,联合印发《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为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开启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滑坡灾害的突发性和危险性让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难以真实再现灾害场景,限制了受众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了提高教育效能,该文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及其应用前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参与性提升学习效果,而VR技术则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该文在分析VR技术应用于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融合具身认知理论,设计和开发了VR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系统,创造出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滑坡教育体验。通过用户亲身体验及标准化、可复制、有反馈、可考核的情境化“讲、学、练、考”一体化系统,为虚拟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证明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VR技术的滑坡灾害科普教育模式在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科普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在防震减灾工作领域,也逐渐成为了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通过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传播地震和地震灾害知识、防震抗震技能和方法,增强公众抗震防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城乡综合减轻地震灾害能力的目标,是非工程性震害防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科普资源是应用于合作交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科普产品、科普信息和科普作品的总称。科普资源共享在我国科普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牵动性,整合科普资源,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是当前大科普宣传形式下的一个必然要求。近年,地震行业科普能力建设逐渐加强,科普资源日益丰富,对全国范围内的地震科普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形成科普合力,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21,(4):13-13
近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和科学普及等重要论述精神,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为增强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紧抓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主题日,组织地震系统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每2个月制定1次计划,力争做到"月月有看点,半年1亮点"。特别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了网络知识竞赛、场馆直播、网络讲座等线上形式为主的科普活动,参与公众超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杨月巧  王若彤  李海君  崔亚杰 《灾害学》2022,(1):134-140+146
应急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明确其核心知识体系可以为应急管理相关学科融合和发展提供基础。本文收集了中美两国10所高校15个本科专业225门专业课程,构建解释结构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应急管理核心知识体系包括8大类:应急类、防灾减灾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安全生产类、国家安全类、法律类、公共卫生类和综合类。这8大类又分为18个小类,应急类包括为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防灾减灾类包括理论、过程和单灾种防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包括理论与应用;安全生产类包括安全、健康和环境;国家安全类包括国土安全、恐怖主义和国际关系;公共卫生类包括心理和医疗救助;而法律类重在应急相关法律,综合类则表现为多个领域相结合。该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应急管理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知识基础,促进各学科领域在应急研究方面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5月12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北京市"5·12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北京市政府副市长隋振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等有关领导嘉宾参加活动。此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主会场设置在北京育英学校,分会场设在全市其他144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随着模拟地震警报声响起,全市145所学校在同一时间集  相似文献   

13.
正为提高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人员、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讲解能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的传播能力,2016年11月25日,由北京市地震局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市的地震工作者、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教师、地震应急救援人员、防震减灾志愿者以及防灾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代表等共39人报名参加了比赛。按照比赛规则,选手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防震减灾主题,从地震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各种不同场景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发表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两周年之际,2018年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联合在唐山召开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向汶川地  相似文献   

15.
彭扬 《防灾博览》2021,(4):10-13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之际,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以"防震减灾科普助力"为主题,联合在唐山召开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同期,协同社会各界举办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举办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学者专题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今年"5·12"前夕,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地震局指导,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共同组织编写《地震避险手册》《家庭减灾手册》《洪涝避险手册》等3部"应急避险科普系列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生动的图示、科学严谨地引导公众面对灾害如何正确防范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位,就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全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推进,科普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在科技创新支撑下对全国防震减灾科普作品资源大数据进行探究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整合地震科普资源,以便各方交流,促进共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进一步了解广大农村对农居抗震科普作品的需求情况,普及农居防震抗震知识,2010年8月6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河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及宣教中心、保定市地震局共同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惠农活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保定市地震局局长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多震省份,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云南省地震局在推进市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11月22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率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震害防御司、政策法规司、震害防御司、监测预报司、应急救援司以及办公室负责同志一行8人莅临云南省地震局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昭通、曲靖、昆明、大理、德宏等州市地震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地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其中曲靖市地震局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创新,成绩较为突出,本期走基层将向大家扼要介绍曲靖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的工作亮点。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对曲靖有影响的地震带主要有小江地震带、曲靖-昭通地震带、弥勒-富源地震带,曲靖多次受到小江地震带上大震的影响。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曲靖市地震局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以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防灾减灾重要论述,增强全民防灾减灾和应急安全意识,提升全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和全民安全素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自2018年起主办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年,为全社会防灾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2020年活动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