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14日,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会见来访的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成,双方就加强地震科技协同创新进行会谈,并在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协同推动创新平台和机制建设方面达成共识。赵和平对李成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地震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地震科技创新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高校是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2.
柯芙蓉 《灾害学》2004,19(Z1):49-52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资料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作用,就如何改进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方式、提高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水平、为防震减灾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4):2-I0002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地震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国家防震减灾目标任务的攻坚时期。要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与福建省省长唐登杰分别代表中国地震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新时代福建防震减灾能力现代化建设协议。协议签署将进一步提升福建省防震减灾能力,加快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在福建的实施,增强防震减灾在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基本实现新时代福建省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现代化、业  相似文献   

5.
2010年,经中央批准,中国地震局恢复设立了科学技术司,进一步强化了对地震科技工作的统筹管理,突出了科技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回顾地震科技进展,科学地分析地震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地震科技发展。对于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防灾博览》杂志社专程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玉辰。  相似文献   

6.
地震科技档案工作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对各类地震科技档案的管理,是通过对地震科技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等业务工作完成的。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活动中,地震科技档案工作都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中国地震局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不仅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调查、防震减灾事业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还可以加快科技进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2,(4):2-2
2012年7月6-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在会上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地震部门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注重科研与任务相结合,在推动地震科技发展、强化管理等方面落实了新举措,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对地震科技应用内外部存在问题及困难的分析中,探讨和确立政策调制手段,以求建立良性地震科技应用环境,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2,(4):10-15
在2012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在会上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地震部门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注重科研与任务相结合,在推动地震科技发展、强化管理等方面落实了新举措,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本期关注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部分中国地震局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及首批局属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地震多发、受灾较为严重的国家,防震减灾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几代地震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而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0,(4):89-89
<正>为了纪念唐山地震34周年,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借助中国地震科普网平台,举办了"发展、成就、贡献——中国防震减灾事业"专题活动。本专题由发展篇、成就篇和贡献篇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文章、翔实的照片和展板,对我国自1966年以来,特别是唐山地震以来在防震减灾事业各个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东临全球地震高发区的台湾地震带,时常受到台湾地区强烈地震的波及和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福建省面临着艰巨的防震减灾任务。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福建省加大防震减灾科技投入,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地震预警科技进步,同时不断完善地震预警法规体系建设。地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地震科普的目的是用不断更新的科学知识、先进的技术方法推动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加大投入,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抗救的能力,防控重大地震风险,提升国家地震灾害韧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科技创新驱动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防震减灾工作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05,(3):5-6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典礼,庆祝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地震局,向为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和抗击地震灾害作出贡献的各级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贡献的地震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5.
题记:2011年,是新疆防震减灾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地震局积极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举全国地震系统之力,支持新疆防震减灾事业大发展。新疆防震减灾事业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全国地震系统的积极援助下,地震灾害相对严重的新疆被置于历史的聚光灯下,全国地震系统在这里共谋事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北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和几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几经优化调整,已形成布局合理、基础扎实、学科齐全、实力雄厚、职责明确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40年来,湖北省地震工作者创造过我国地震事业发展史上多个第一,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和地震科学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奠基石作用。1956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国家在湖北建立了武汉地球物理观象  相似文献   

17.
政府应急救援处置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如何采取行动政府如何在地震后实施高效的应急处置太原市政府: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履行政府防震减灾职能、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地震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以建立三种机制为保障,牢固树立市、县一盘棋和开门搞地震的思  相似文献   

18.
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特色,群众业余测报组织通过观察地下水、气体和动植物等地震异常现象为专业地震部门进行短临预报提供参考资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传统,并曾经为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群测群防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新《防震减灾法》浅议——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红梅  魏电信 《灾害学》2009,24(4):130-133
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新《防震减灾法》进行了解读,新《防震减灾法》在旧法的基础上,主要完善了防震减灾规划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增加了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和农村民居、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强化了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制度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制度;加强了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文中也指出了新《防震减灾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防灾博览》2010,(4):F0002-F0002,1
加强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开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政策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对推动我国防震减灾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实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的推进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建设和政策研究.为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