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某环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柏宁  王鹏  王建壹  王崇臣 《环境化学》2014,(12):2152-2161
为了解北京市某环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对其22处采样截面的44个样品中的Cr、Ni、Cu、Zn、Cd和Pb总量进行测定,并用改进的BCR法对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步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Cr、Pb和Cd的总量分别是北京地区土壤背景值的7.48、6.65和5.13倍;从提取形态来看,6种重金属主要以活性较低的还原态、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采用4种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基于总量的地累积评价结果显示,Cr、Pb和Cd污染级别最高,Ni、Cu和Zn次之;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为Cd>Pb>Ni>Cr>Cu>Zn;基于形态学的评价方法 RAC风险评价法得到生物可利用性顺序为Zn>Cd>Ni>Cu>Pb>Cr;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的结论是生物潜在可利用性依次为Zn>Pb>Cd>Cu>Ni>Cr.  相似文献   

2.
对深圳湾15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Zn、Cu、Pb、As、Cd以及总有机碳(TOC)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特征,重金属之间及与TOC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Zn、Cu、Pb、As和Cd平均值分别为307、79、75、23 mg·kg-1和2.26 mg·kg-1.Zn、Cu、Pb和As属于超Ⅰ类沉积物,Cd属于超Ⅱ类沉积物.Zn、Cu、Pb和Cd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即从东北向西南湾口逐渐减少.Zn、Cu、Pb、Cd、TOC彼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As来源和分布与其余重金属明显不同,与其它重金属和TOC没有相关性.单因子污染系数显示Zn和Cd处于较高污染水平,Cu、Pb和As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Cd>Zn>Pb>Cu>As.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深圳湾总体达到较高污染水平.深圳湾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潜在风险程度依次为Cd>As>Pb>Cu>Zn,其中Cd的潜在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发现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Pb、Zn、Cu、Cr、Cd和Ni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16.63 mg/kg、906.29 mg/kg2、35.89 mg/kg1、62.59 mg/kg1、.58 mg/kg和92.19 mg/kg,同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均处于较高的积累水平。公园灰尘重金属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内外环线之间公园灰尘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内环线内公园;通过分析判定公园灰尘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主要源于交通和工业造成的污染。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来评价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发现单种重金属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表现为:Cd>Pb>Cu>Ni>Zn>Cr;公园灰尘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所调查的公园中,63.6%的公园灰尘重金属生态危害达到极高水平,29.5%的公园达到高水平,6.8%的公园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彩塘电镀区底泥重金属污染与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杰  周晚春  刘岱纯  肖唐付  翁超 《环境化学》2012,31(12):1979-1984
采集了彩塘不锈钢电镀区河段9个典型底泥样品,研究了底泥重金属含量及其地球化学形态以及底泥在不同pH值下的释放特征,并探索了碱石灰对底泥重金属的固定效果.研究表明,该区域底泥中Cr、Cu、Cd、Ni、Pb、Zn大大超过了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u、Cd、Cr、Ni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4.4、3.7、1.6、5.3倍.底泥中的重金属迁移性的大小为Cd>Zn>Ni>Pb>Cu>Cr.重金属释放是长期持续过程,随着水体pH值降低,底泥重金属释放量逐渐升高.底泥中加入碱石灰能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底泥重金属释放.  相似文献   

5.
兰砥中  雷鸣  周爽  彭亮  廖柏寒  沈跃 《环境化学》2014,(8):1307-1313
为了探究湘南某铅锌矿区尾砂坝垮坝之后,该区域周围的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在该矿区周围采集农业土壤,分析土壤中Pb、Zn、Cu、Cd和As的含量,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Pb、Zn、Cu、Cd、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6.82、285.90、69.00、10.29、670.12 mg·kg-1,该矿区周围的农业土壤仍旧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其中Cd的污染指数最髙;所有农业土壤中Pb、Zn、Cu、Cd和As的潜在生态危害性顺序是Cd>As>Pb>Cu>Zn,其中Cd和As是主要的生态风险的贡献因子.该区域的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程度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6.
以葫芦岛锌厂周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土壤的取样分析,得到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及重金属污染物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图,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d、Hg、Zn、Cu、Ni、As,其中Zn的污染最严重;水平分布规律显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锌厂四周,距离锌厂越远重金属污染程度越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下层土壤;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CuZnNi,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总体处于很强生态危害;运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ZnCuAsNi,土壤环境总体处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通过采样分析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分布的基础上,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口段沉积物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Cd、Cu和Hg受人为影响比较严重,Cr、Cu、Hg、Pb和Zn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积累;区域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主要受制于Hg和Cu,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排序为:Hg(38.4%)Cu(27.8%)Pb(10.9%)Cd(9.1%)As(8.0%)Cr(4.0%)Zn(1.8%).  相似文献   

8.
以惠济河水系开封段底泥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75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富集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惠济河开封段底泥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67.86、290.65、28.46、115.34、1936.95 mg·kg~(-1),远高于我国潮土背景值.富集系数分析表明,底泥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146.10)Zn(19.62)Cu(9.89)Pb(3.83)Cr(0.89)Ni(0.88),其中Cd、Cu、Zn已显著富集污染,Cr、Ni无明显富集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各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dCuZnPbNiCr,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7259.21,属于很强生态风险,RI"很强"等级样点主要分布在黄汴河、化肥河、惠济河下游及马家河下游河段,镉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选取戈壁荒漠景观生态环境脆弱区典型铜矿区为研究区,采集308个表层土壤样品,对Cu、Ni、Cd、Cr、Pb、Zn、Hg、As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了重金属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并对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中Cu、Ni累积程度相对较高,超背景值比例分别为17.53%、14.94%.重金属地质累积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uZnCrNiHgPbAsCd;0.65%的土壤样品中Pb属重度污染水平,2.92%土壤样品中Cu属重度污染水平.98.38%的土壤样品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较轻,重金属迁移影响范围有限.重金属Cu、Ni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来源于成土母岩风化和矿业活动共同作用;As、Hg、Cd元素污染程度较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Pb元素污染呈点状分布,来源主要为矿区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7年6月采集的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为对象,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均较大,Zn、Cd、Cr、Ni、Cu、Pb等属于强变异元素,重金属元素在近地表降尘中积累已达到严重程度;各重金属元素中...  相似文献   

11.
废弃铅锌冶炼厂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某废弃铅锌冶炼厂区进行布点采样、监测分析,选取Cu、Pb、Zn、Cd、Cr、As六种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对污染场地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指数评价法表明厂区污染状况为废渣>>建筑垃圾>土壤,Cd >Zn >As >Pb >Cu> Cr,土壤受到中度污染,废渣和建筑垃圾受到重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法表明土壤、废渣和建筑垃圾的危害商分别为2.032、13.891、2.975,非致癌危害废渣>>建筑垃圾>土壤;Cu、Zn、Cr、Cd、As的危害商分别为0.053、0.118、0.184、7.001、11.542,非致癌危害As >Cd >Cr>Zn >Cu.土壤、废渣和建筑垃圾的致癌风险分别为5.387E-04、7.954E-04、2.455E-04,致癌危害废渣>土壤>建筑垃圾;As、Cd、Cr的致癌风险分别为5233E-04、2.400E-05、1.032E-03,致癌危害Cr>As >Cd.综上,人体健康危害废渣>建筑垃圾>土壤,主要危害元素为As、Cd、Cr.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养殖鱼塘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主要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用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肇庆、广州、惠州和茂名4市14个样点沉积物中7种元素的水体及底泥总量,并对底泥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养殖鱼塘水体中Cr质量浓度范围是nd-0.1011 mg·L-1,超标率为7.1%,Cu质量浓度范围为nd-0.1438 mg·L-1,超标率为64.3%,As质量浓度范围是0.0112-0.0812 mg·L-1,超标率为24.1%,Hg质量浓度范围是0.00004-0.00458 mg·L^-1,超标率为35.7%,Pb质量浓度范围为nd-0.0973 mg·L^-1,超标率为6.8%,其余Ni、Zn和Cd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nd-0.0218、nd-0.0232和nd-0.00319 mg·L^-1,均未超渔业水质标准;底泥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Hg、Cd和Pb的平均值分别为83.86、46.19、242.16、32.38、0.64、1.00和60.06 mg·kg^-1,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Zn>Pb>As>Cu>Cr,其中,Cd污染程度为中-强,是底泥污染最严重的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生态风险均值排列顺序为 Hg>As>Cd>Pb>Cu>Zn>Cr。对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率最大的元素为Hg、As和Cd。4个市底泥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比较,惠州(290.13)>广州(240.54)>茂名(193.23)>肇庆(116.40)。Hg和Cd是该水域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了长沙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S1)和湿法氧化聚沉工艺处理的深度脱水污泥(S2),对比分析了处理前后污泥的形貌变化及重金属Zn、Cu、Pb、Cd、Hg和As的形态分布,初步探讨了重金属稳定化机理,对脱水污泥中重金属Zn、Cu、Pb、Cd、Hg和As进行了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总量均低于我国污泥农用标准中的酸性限值,符合B级污泥泥质要求.处理后,污泥中Zn、Cu、Pb、Cd、Hg和As主要以硫化物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稳定态)存在,不稳定态在不同程度上向稳定态发生了转变,Cu、Hg的增幅最大,达21.1%.S2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较S1都有显著的降低,平均降幅达73.1%,S2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顺序为:Zn〉Pb〉Cu〉Cd〉As〉Hg.污泥经过湿法氧化聚沉工艺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Zn、Cu、Pb、Cd、Hg和As得到了明显的稳定化,为污泥后续资源化、安全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A biomonitoring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levels of atmospheric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Katni and Rewa cities of Madhya Pradesh, state in central India. The Pyxine cocoes and Phaeophyscia hispidula, two epiphytic foliose lichen were used as bioindicators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seven metals (As, Al, Cd, Cr, Fe, Zn, Pb) were analyzed in naturally growing thallu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metals was observed to be in higher range as maximum values of Al, Cd, Cr and Zn were reported from the lichen samples from Rewa city which was 561.8 +/- 2.4, 6.8 +/- 0.8, 35.2 +/- 1.4, 214.6 +/- 2.0 microg g(-1)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Whereas As, Fe and Pb were reported maximum in the liche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Katni city areas with 33.4 +/- 0.05, 689.4 +/- 2.6, 13.3 +/- 0.5 microg g(-1)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accumulation of Cd and Pb from both the cities are more or less similar in concentration. The selectivity sequence of metals were Fe>Al>Zn>As>Cr>Pb>Cd in Katni city, and Al>Fe>Zn>Cr>As>Pb>Cd in Rewa c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ext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two cities which may lead to adverse health affects.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重金属的毒理性及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水生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近年来随着沿岸社会经济的发展,渭河的水质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对渭河流域地表水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缺乏全面评估.以渭河流域关中段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该流域35个地表水样品,检测了12种重金属元素(Cr、Mn、Fe...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东莞市西南地区(麻涌镇、沙田镇、虎门镇和长安镇)地表水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健康风险水平,对研究区域内29个地表水样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并运用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表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地表水中重金属引起的致癌风险较高,人均年健康风险都在Ⅴ级风险及以上。化学致癌性重金属引起的人均年健康风险中,以Cr最大,As次之,然后是Cd。非化学致癌性重金属引起的人均年健康风险中,Pb的风险最大,Ni次之,风险均远小于化学致癌性重金属引起的人均年健康风险。因此,该研究区域地表水中重金属健康风险管理应以化学致癌风险为主,重金属污染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CrAsCd。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罗厚枚  王宏康 《环境化学》1994,13(5):427-432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铜、镍、铅、锌复合污染对大豆和水稻的影响,并讨论了离子冲量在表征复合污染的综合效应及污染金属总量控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水稻,共存元素协同使产量降低,它们的影响顺序是:铜>锌>镍>铅;对于大豆,铜、铅、锌的存在降低了镍的毒性,影响顺序了:铜>铅>锌>镍。供试元素在作物体内的累积、分布和迁移除了受到本身性质和添加量影响外,还受到元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很  相似文献   

18.
公路重金属污染的形态特征及其解吸、吸持能力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马东升  张辉 《环境化学》1998,17(6):564-568
以宁-杭公路南京段为例,对公路环境土壤介质中重金属污染叠加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已形成污染的元素为Pb,Co和Cr,污染晕带沿公路延伸方向展布,自公路起向其两侧强度逐渐减弱,扩散范围为140—150m,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其总含量的3.4—60.6%,主要以交换态和Fe-Mn氧化物态存在。土壤对研究区重金属元素的吸持能力:Pb>Co>Cu>Mn>V>Ni,Cr;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解吸能力:V>Co>Pb,污染叠加重金属来源主要为公路机动车辆燃料和轮胎中和所含微量重金属成份。  相似文献   

19.
九洲江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洲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已被列为国家跨地区生态补充试点,开展流域重金属污染调查与研究,能为流域生态补偿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研究九洲江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浓度分布特征,在流域干流和支流选取了33个采样点,于2018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分3次进行采样监测,测定13种重金属(Cu、Zn、Pb、Cd、Cr、Ni、Fe、Mn、Hg、As、Sb、Tl、Se)的含量.结果表明,13种重金属平均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Fe>Mn> Zn> As> Sb> Pb> Cu> Cr> Ni> Tl> Se=Cd=Hg,Fe、Zn、Pb、Sb和As呈现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浓度分布特征,Mn则是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As、Sb、Pb和Mn呈现出干流>支流浓度分布特征,Fe和Zn则是支流>干流,干流As和Sb呈现出丰水期浓度明显升高的污染特征;九洲江流域干流和支流Fe和Mn污染较重,大部分点位均超过参照标准限值,是九洲江流域重金属的首要污染物,As在丰水期支流点位有超标,超标率为5.6%,Sb在枯水期、丰水期的干流和支流均有超标现象,超标率范围为6.7%—30%,其它重金属浓度均未超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S13温泉镇中屯河重金属污染最重,污染相对较重的前10位均为支流点位.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n、Pb、Cu、Tl、Fe和Zn浓度主要受自然地质环境影响,As和Sb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的农业面源污染,Ni和Cr来源可能是自然环境和畜禽养殖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