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障地下硐室群施工人员安全、减少安全事故,针对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风险,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开展预警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收集1 000组训练样本后,设置并调试网络参数,网络训练成功后,用以进行地下硐室群施工期安全风险预警分析;然后以某地一个在建水电站地下硐室群为例,验证该预警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该预警方法能够快速获知地下硐室群当前施工安全状态以及风险变化趋势,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狭长通道侧向风和不同开口形状对硐室火灾燃烧状态及火焰溢流现象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小尺寸实验台对侧向通风条件下地下硐室火灾燃烧规律进行研究。实验设定了200 mm×400 mm,300 mm×300 mm,400 mm×200 mm 3种硐室开口尺寸(长×高),选取1.2,3.3,5.1 m/s 3种通风速度和13.8,41.4,69.0 kW 3种火源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侧向风作用下,可燃气更容易被吹出造成火焰溢出燃烧现象;侧向风在中性面上部区域主要起降温作用,在中性面下部区域则起升温作用;通风因子大的开口工况,室内温度更高,也更容易达到轰燃条件;宽且低的开口使得高温气体与通风风流在较低处混合,其结果导致硐室下部温度较高,对火灾初期人员疏散不利。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地下硐室各风险因素对施工人员风险感知水平的作用机制,首先,结合文献和实地调研考察,确定地下硐室施工人员风险感知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心理距离理论将影响因素归纳为3个距离维度,构建心理距离结构方程模型(SEM),计算各心理距离对风险感知水平影响的路径系数;最后,利用向量模型计算各心理距离对风险感知水平的敏感系数,验证SEM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收入距离维度对工人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确定防护系统由防火防爆、密闭、供氧、制冷除湿、监测监控、动力、通讯、定位、照明、医疗、食品、水、卫生几大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抗爆压力影响因素为反射压力、入射压力、静压载荷、门体材料及安全系数;通过计算,可得100人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总供风量不得低于36m3/min,其他供氧方式的最小供氧量不得低于60L/min。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佟瑞鹏  赵辉  崔鹏程 《安全》2019,40(9):35-40,6
为了探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及其影响关系,基于"4M"理论和事故致因"2-4"模型,识别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并确定模型框架,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对2007~2017年426起事故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采取路径分析与重要度分析,构建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模型。结果表明:施工单位内外部原因共同引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外部原因来源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缺失,而施工单位内部影响因素中,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因素、不良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无效的安全监管和作业层安全素质及能力不强是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施工程序和技术方案存在缺陷,根源原因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该模型系统展现了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影响关系和重要程度,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矿井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山井下事故发生后的矿工自救中,设置避难硐室是十分必要的.供氧系统是避难硐室内避难人员生存的重要保障,避难硐室具有容载人数多、空间相对较大的特点.针对国内避难硐室采用的地面钻孔供氧、压风供氧、压缩气瓶供氧、化学氧供氧等供氧方式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基本供风量、供氧量等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密闭空间模拟试验的方法来对几种供氧方式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避难硐室设置多种供氧方式的必要性,为今后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井下发生瓦斯、煤尘事故时,人员伤亡的75%是由于有害气体中毒而死亡,而井下自救器又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氧气供应这一事实。本文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从通风、供氧、防火、供电等12个方面做出了设计,因此建立井下避难硐室,对于爆炸事故的幸存者来说,就是一个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灾变时期井下避难硐室进出口有毒气体CO入侵弥散问题,基于等效原理,利用Gambit软件建立地面钻孔正压通风避难硐室物理模型和开门状态下有毒气体进入避难硐室的流体力学原理及气体弥散数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钻孔压风量与室内CO浓度变化关系,提出在避难硐室的隔离门前加装门衬的办法,使避难人员穿过避难硐室门时...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避难硐室研究现状。针对避难硐室所要防护的灾害,确定了防护定位,选址注意事项,给出了硐室大小参考值,避难硐室强度与密闭性要求。进行了避难硐室内部生存系统设计,包括多级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监测通讯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矿井避难硐室正压密闭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矿井避难硐室在灾变时为矿工提供了隔绝密闭的避难空间,内部正压密闭系统起到了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本文对矿井避难硐室正压系统进行研究,确定影响矿井避难硐室正压数值的因素,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矿井避难硐室正压值,同时确定了矿井避难硐室的正压维持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余压阀。为保证矿井避难硐室正压的实现,对矿井避难硐室密闭系统进行研究,包括建筑密闭和设施密闭。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配置应急处置资源、高效处置暴雨灾害引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研究应急处置系统中人员、设备、物资、指挥、环境、信息6类表征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机制,构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SD模型;选取18个样本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急处置差异性投入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在应急处置前期阶段,特别需要注重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在中期阶段,应着重提升救援指挥机构决策效率;在此基础上,持续保障应急处置全过程救援人员和设备的动态调配。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究安全事故对施工企业组织文化的作用机制,界定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器物环境、制度环境、相关方环境、安全价值观、行为方式等5个维度,分析安全事故对各维度的作用路径,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安全事故对器物环境、制度环境、相关方环境存在显著直接影响,其中对器物环境及制度环境的影响程度大于相关方环境;安全事故对安全价值观、行为方式存在显著间接影响,其中对行为方式产生的间接效应较大。施工企业可以从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声誉等途径削弱安全事故对组织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安全事故对施工企业网络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界定施工企业网络能力内涵并将其划分为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网络学习和情感嵌入等5个维度,提出安全事故和网络能力的关系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事故对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和情感嵌入存在显著直接影响,其中对网络愿景和情感嵌入的影响大于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安全事故通过网络愿景和情感嵌入的间接作用对网络学习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情感嵌入的间接作用大于网络愿景。因此,施工企业可通过及时规划网络战略布局、加强协调组织间关系和情感联系等途径削弱安全事故对网络能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结合避灾硐室阻隔有害气体的需要,对气刀型空气幕进行模拟研究,从气刀的工作原理、风速分布、阻隔效果的角度出发,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及划分网格,得到了气刀工作时其周围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不同送风方式下气刀风速分布规律以及单侧送风条件下CO,浓度分布规律,证明了气刀具备增大了气流的输出,阻隔有害气体的作用。由风速统计规律得出,气刀在单侧送风15m/s或者双侧送风10m/s条件下,气刀的有效覆盖率大于85%,又根据数值模拟得出,在有效覆盖率大于85%的条件下,CO2阻隔效果明显,有害气体无法通过气刀形成的空气幕。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工程项目群施工风险控制的最佳时间和预判单风险演化特征,提高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工程项目群施工风险演化模型。首先,界定工程项目群施工风险,建立包括施工技术、施工作业、项目群自身和施工组织管理风险的4个一级指标及22项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求解指标权重。然后,用Cobb-Douglas函数描述施工风险,构建工程项目群施工风险演化的SD模型。最后,根据某水电站地下硐室群甲的数据资料确定模型参数和检验模型可行性,采用类比分析预测硐室群乙全寿命周期的风险演化趋势。结果表明,项目群乙风险控制的最佳时间在项目群已进展约5%处,高强度风险管理需持续到已进展40%左右处,该结果与后续反馈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李红杰 《安全》1999,20(1):11-13
0 引言 硐室爆破(又称大爆破)是将大量炸药装入硐室或巷道中进行爆破的方法.它具有一次爆破力量大、施工工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在矿山、铁路、交通、水电、建工等部门土石方集中的开控工程中应用广泛.我国是进行硐室爆破最多的国家之一,万吨级炸药的爆破已有2次,千吨级的10余次,百吨级的达100余次[1].百吨炸药量以下的爆破次数就更多了.由于硐室爆破一次装填起爆的炸药量很大,所以施工中的危险胜也很大,特别是装填作业这一环节,要完成大批量炸药的搬运与装填,实现起爆装置与炸药的结合,一旦出现差错,将会形成意外爆炸及爆破失控等事故,对爆破作业人员及爆区周围居民、建筑等将会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淹井条件下防水型避难硐室的安全性,以归来庄金矿为例,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开挖、锚杆支护、初喷、复喷、二次支护以及三次支护等6个支护阶段。得到应力、位移变化曲线以及塑性区范围。分析在无水压和1.5 MPa水压条件下围岩的变形特征和避难硐室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开挖过程引起的围岩形变和围压变化不大;在无水压条件下,锚杆支护后经过一系列喷浆支护可加固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在1.5 MPa水压条件下,喷浆支护能够保证避难硐室稳定。  相似文献   

18.
矿井避难硐室气幕隔绝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避难硐室气幕阻隔系统的防护功能,确定该系统由供气装置、散气装置和启闭装置组成;根据射流理论和对比试验确定气幕系统最佳孔径为1.2mm,最佳孔间距为40mm;通过SPSS方法建立模型,确定气幕系统以衰减距离x为变量的气体衰减函数;根据孔径、孔距及幕帘尺寸,计算确定气幕防护系统的最小供风量为1.61×10 -3m3/s;通过模拟密闭空间阻隔性能测试,确定气幕系统的最大阻隔效率可达90%以上,同时阻隔效率随着二氧化碳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压风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避难硐室内人员生存环境主要参数变化情况,研究其压风供氧系统人均所需压风量。根据硐室内压风与人员呼吸CO2间关系,绘制硐室内空气中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得出CO2体积分数稳定值与压风量的关系。通过分析CO2稀释方程、热量平衡、湿度平衡和O2平衡,确定人均压风量为100 L/min。在常村煤矿避难硐室进行80人16 h压风供氧生存试验,结果表明:压风量100 L/min能够满足硐室内人员呼吸需要,硐室内各环境参数均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温度的迅速稳定表明硐室周围岩体的导热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厘清地下洞室群施工现场作业风险因素间的关联效应,利用AMOS软件构建施工风险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对已建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利用计算得出的M.I值对已构建的模型进行修正。根据所得模型计算出的路径系数和方差,对地下洞室群施工风险因素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围岩稳定性、进场设备优良率、工人技术等级、工人逆反心理以及消极作业分别为各风险层次中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且各风险层次间的关联效应表现出耦合关系;现场作业风险因素可分为现场主体因素、现场客体因素和现场控制因素3大类,它们之间成向量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向量模型,可清晰直观地展示3大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