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北辰 《劳动保护》1997,(11):45-46
在化工生产及储运中职工经常接触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职工健康形成威胁。在生产条件下因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职业中毒”。一、毒物与申@一般认为凡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皆称为中毒。能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厂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必须在适当条件下才留发挥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物质少量能起治疗作用,过量则引起中毒。化工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很快引发全身症状甚至造成死亡。慢性中毒:系少量毒物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2.
当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在短时间内通过黏膜、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使人体受损伤并发生功能障碍时,就称其为有毒有害气体中毒。近年来,经常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掌握中毒施救的原则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姿势引起身体特定部位的高度疲劳以致损伤等等。 有毒化学物质可由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内造成伤害,诸如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呼吸道刺激性症状、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炎、白内障、神经衰弱样症候群、癌症等等。 高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多属于生理性,当人体脱离接触或场强降低到允许卫生标准以下时,自觉症状可减轻以至消失;微波的致热效应引起的伤害多属于病理性的,伤害症状往往难以恢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对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职业病统计和分析,都证明了射线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激光的热…  相似文献   

4.
铅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从事铅作业的工人很多。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在工业生产中如果不注意防护,就会引起中毒。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但只要掌握了铅中毒的发生、发展规律,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就会减少或避免铅中毒的发生。 铅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铅中毒的发生呢? 工业生产中铅是怎样进入人体的 对于任何一种毒物来说,它侵入人体不外有三条途径,即: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 (一)呼吸道:铅是一种重金属,熔点比较低,当加热到400℃以上时即有大量的铅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以金属烟尘或气溶胶的状态存在。铅…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急、慢性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对可能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的有毒作业场所,按照其职业危害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分重点监管,成为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需要解决的迫切需求。实施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分级指标,从而将有毒作业场所区分开。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有毒作业场所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作为最终的分级指标,从而为制定有毒作业场所分级标准,开展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生产中,作业人员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物质,例如原料、辅助材料、溶剂、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及三废污染物等,这些物质有的含有毒物质。有毒物质进入机体后,可能与体液和细胞结构发生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引起机体功能障碍或疾病(如中毒和尘肺等),甚至危及生命。应该说物质具有有毒性和无毒性两种,但在有毒与无毒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某些无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护》2014,(6):I0012-I0012
<正>安监总厅管三[2014]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甲醇是一种有毒危险化学品,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可致视神经损害,引起失明,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甚至死亡。近年来,部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用甲醇代替乙醇进行亮珠制造、点尾药调湿等生产作业,由于职业卫生条件不达标、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作业人员中毒甚至个别人员失明。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切实保护烟花爆竹生产作业人员健康,各地区要充分认识甲醉的毒性危害,高度重视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组  相似文献   

8.
<正>这些行业企业易发职业中毒在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企业及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家具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职业中毒事故易发。如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电子制造企业,对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较高,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时,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危害,引发职业中毒。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  相似文献   

9.
罗时 《劳动保护》2009,(12):106-107
1.职业中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规定,职业中毒共分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汞及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共56种。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以下三型:①急性中毒:毒物短时间内或一次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一般因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泄漏等事故引起。②慢性中毒:毒物长期过量接触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④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中毒。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相似文献   

10.
曾招群 《安全》2004,25(3):26-2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物质的品种每年以近千种的速度迅速增长,在现代工业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迅猛发展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和过早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急性职业中毒的病死率达20%~30%.因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毒物中尤其是以气体危害最大,它常通过呼吸道、口、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职业中毒.所以对毒气这种"职业杀手"进行定期检测及预防显得极为重要.怎样才能对毒气进行有效预防监控呢?应做到早发现,及时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及早重点治理三级、四级危害的工种.大家知道GB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的内容有四大项:  相似文献   

11.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有毒作业危害的监察工作,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除矿山开采业以外的有生产性毒物危害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第三条有毒作业危害分级工作实行企业、事业单位自...  相似文献   

12.
汽油的中毒途径比较广泛,它即可通过直接接触引起中毒,亦可在间接接触过程中出现中毒症状。如直接用汽油洗手、擦试机器,手经常在含铅汽油里浸泡,铅就会慢慢地通过皮肤渗入体内,积累一定量时,就会患上“铅中毒症”。如果穿着沾有汽油的工作服,就可能使皮肤脂溶解,促使皮肤干裂,再加上作业中有灰尘粘附在皮肤上,很易发生毛囊炎、皮炎、疖肿等病症。若直接用嘴吸入汽油,则中毒可能性更大。长期在超过容许浓度(国家规定工作场所汽油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0 ml/m3)的汽油蒸气环境中工作,会引起间接慢性中毒。   预防汽油中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认清汽油的含铅标记。为了引起职工的注意,特意在含铅汽油中加红色、黄色或蓝色染料,用来区分一般汽油,并警告大家不要用这种汽油洗手或擦洗机器。   (2)要注意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尤其长期在汽油蒸汽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经常打开门窗,检查室内汽油蒸汽的浓度。避免在超浓度环境中工作。   (3)要保持皮肤清洁。尽量不使皮肤直接接触汽油,一旦接触汽油要及时清洗,更不能用嘴吸油。  相似文献   

13.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劳部发[1994]50号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有毒作业危害的监察工作,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除矿山开采业以外的有生产性毒物危害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第三条有毒作业危害分级...  相似文献   

14.
齐晓光  张磊  范红威  黄大为 《安全》2011,32(9):29-31
近年来,在地下有限空间等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发生中毒死亡事故呈多发态势。据统计,鞍钢最近5年共发生9起伤亡事故,造成11人死亡。其中7起发生在受限空间作业。为了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大部分以气、蒸汽、烟、雾、尘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3种: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而呼吸道是毒物进入的主要部位。因此,选择有效的呼吸防护器是防止中毒,保护身体的重要措施。常用的呼吸防护器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滤式,另一类为隔离式,过滤式有半面具和全面具之分,而隔离式则有生氧式,供氧式和送风式3种。一、呼吸防护器的特点 1.隔离式呼吸防护器 (1)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空气完全隔绝,它以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供氧。送风式则靠压缩的新鲜空气维持呼吸。 (2)可适用于缺氧和毒物不明的作业环境。 (3)常用于罐内作业,或固定的密闭  相似文献   

16.
(续上期)3汞作业人员的营养汞的主要接触作业有汞矿开采和冶炼、仪器仪表制造、电器器材制造、化工、军火及医药等。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  相似文献   

17.
石油企业因工作性质的关系,其钻井、井下作业、采油、测井、涉海等诸多工种都要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特别是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特大硫化氢中毒事件以来,许多石油企业都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各类中毒事故的发生,特别是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为施工队伍配备了气体检测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以下简称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备,以进一步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液氨泄漏可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针对液氨泄漏中毒事故的危害,提出了采用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和液氨泄漏扩散半径估算法评估液氨使用场所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危害范围,给出了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19.
电焊作业,被列为有毒害作业工种,其主要有毒物质是电焊条中的锰中毒.锰中毒的主要表现:刚发病时,多表现为嗜睡,以后出现失眠、头痛、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少数患者出现易激动、恶心、流涎增多、性欲减退、多汗、四肢麻木或疼痛,夜间小腿肌肉痉挛、两腿无力等.但并非所有的电焊工人都会发生锰中毒,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止职业病发生的关键.千万不要因为有了保健待遇,就不重视防护.  相似文献   

20.
化工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体、成品大部分有腐蚀性与毒性;在接触与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有所损害,在生产中如果认真的掌握化工药品腐蚀、中毒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做好转化工作,可以使损害转化为无害和有利。腐蚀与中毒规律和化学药品的状态有关: 1.气态:气态药品主要是随呼吸侵入人体,经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如二氧化硫气体吸入人体就会头晕、头痛以至窒息。 2.液态:液体药品主要是通过皮肤渗透吸入体内使人身中毒,或挥发为气体,吸入人体引起中毒。 3.固态:固体药品主要是接触皮肤或粉尘(包括升华)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随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