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江西信江盆地红层及其地貌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为晚白垩系陆相红色碎屑岩,红层的厚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盆地内出露制约着丹霞地貌的发育、景观类型及其组合以及在盆地内的分布.信江盆地边缘主要出露茅店组、河口组和莲荷组巨厚层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以铁质胶结和少量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低,这些红层以发育高大的顶斜型峰林型、峰丛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盆地中部的河口组上部和塘边组地层含砾砂岩和砂岩为主,以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较低,常发育低矮的圆丘状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大型岩洞是其典型的景观类型.过渡地带主要为河口组上部、塘边组和莲荷组下部的砂岩、含砾砂岩,丹霞地貌只发育于断层或河流发育地区,以顶平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以钙泥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高的细碎屑岩中一般不发育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印支旋回本区在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坳褶盆地和海退序列的含矿建造;早中三叠世在局限台地-萨布哈环境下形成周冲村组富铁碳酸盐、铅锌、膏(盐)等合矿建造;中三餐世与三角洲前线亚相有关的沉积环境下形成黄马青组含铜砂岩建造。南象运动是一次变格运动,其界面直接控制象山组砂岩铀矿。晚自垩世与拉伸引张构造有关,形成断陷盆地中的巨厚膏盐矿产.作者认为盆地演化及卤水流体是本区多旋回成矿作用最本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针对扬子东南缘浙赣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通过研究中生代的构造分层、盆地演化、火山活动构造环境等,分析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环境,认为研究区中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由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向北东、北北东向构造方向的转变和由挤压-拉张-挤压-拉张的构造环境变化;构造体制环境从晚侏罗世开始,到早白垩世早期基本完成转换过程。伴随构造环境的转变,研究区内形成了中生代不同类型的盆地。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类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峰丹霞地貌区位于信江盆地南缘,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结合带.景区内丹霞地貌景观类型齐全,成景层位为上白垩统龟峰群的河口组和塘边组.河口组以紫红、砖红色砾岩、砂岩为主,塘边组以紫红色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本文介绍了区内丹霞地貌类型,并结合对该区地质特征研究,提出岩性差异、地层产状、构造发育和水流影响为龟峰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陆丰A油田恩平组上段储层岩性、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岩石粒度、沉积构造、测井相及砂体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上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分流河道间、席状砂、河口坝5种沉积微相。恩平组上段整体上表现为一个海进的过程,早期,海平面低,以发育厚层宽条带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中期,随着海平面上升,波浪改造作用增强,研究区东南部河口坝、席状砂分布增多;晚期,海平面达到最高,分流河道分叉增多,前端河道呈窄条带状,河口坝、席状砂分布连片。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含油气性的控制作用明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物性最好,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相带,下一步井网部署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13-119
志留纪、泥盆纪是研究新疆卡拉麦里碰撞带发展、演化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研究该区志留—泥盆纪的沉积学特征,认为志留纪白山包组为"风暴海"远岸沉积,而非单纯的"海滩"、"浅海"沉积。泥盆纪卡拉麦里组下段发现的重力流浊流沉积序列以及重力流水道相沉积,表明沉积环境为斜坡相—半深海相,而非"滨海相"。晚泥盆世克安库都克组发现的陆相磨拉石,显示陆一陆碰撞造山阶段的沉积,这些沉积记录了盆地形成、演化和造山过程,丰富了新疆卡拉麦里构造演化的研究内容,确定洋壳俯冲、陆陆碰撞的时间应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江苏及邻区中生代含油气盆地按时序可依次划分为海相裂陷盆地(T_1-T_2~1)、前陆盆地(T_2~2-J_(1+2))、陆内走滑一拉张盆地(J_3-K_1)、陆内拗陷盆地(K_(2p+2c))和陆内断陷盆地(K_(21)—E)五类。这些盆地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演化、油气储集等方面均具不同特征,反映它们是在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丰盆地白垩纪红层及其地貌景观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丰白垩纪盆地中沉积一套冲积扇相和湖相以红色为主的沉积岩系,其岩石类型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以及透镜状淡水灰岩.在盆地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受盆地边界断层和红层岩性制约,形成以复式单斜山、石寨、石蜂、峰林、石柱、石崖、巷谷、一线天、造型石等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本文主要阐述广丰盆地红层、构造发育、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灵宝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之间,是豫西北一系列北东-南西向断陷盆地之一。盆地内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厚约2000m陆相碎屑岩夹泥灰岩、薄煤层沉积。本文根据盆地内的恐龙蛋、介形虫、腹足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少量孢粉等,将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白垩统枣窳组、上白垩统南朝组、古近系古新统-下始新统项城群、中始新统川口组、上始新统庄里坡组及新近系上-中新世(组名暂未定)等6个地层单元。研究表明:下、上白垩统之间及其与项城群之间为不整合或超覆,上-中新统与川口组或庄里坡组为不整合接触,整个地层是一套河流相沉积、局部洪泛洼地或小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湘东北中生代多期陆内花岗岩浆活动中 ,燕山晚期花岗岩占有重要地位 ,燕山晚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代表一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湘东北主要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来判别成岩构造环境 ,认为该期花岗岩属于富碱质的钙碱性花岗岩 ,为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进一步进行构造环境分类 ,判别其属于后造山PA型花岗岩 ,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的拉张环境 ,与陆内裂谷长期拉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陆内挤压 走滑剪切造山作用后期的构造松弛阶段拉张环境 ,燕山晚期P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陆内活化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折 ,同时也反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