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业人员相关安全知识匮乏是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掌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的途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个体特征和理论知识掌握的现状,研究了个人特征因素对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掌握的影响,同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影响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中,占比为66.8%的作业人员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文化程度总体不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普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及落实是影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最为根本的因素,是推动作业单位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人员安全知识水平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江苏劳动保护》2008,(11):25-25
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如果使用不当。如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平房烟囱安装不合理。可使煤气倒流;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究了快速监测一氧化碳气体的新方法即一氧化碳被动式检气管法。该方法基于气体分子扩散定律和化学吸收反应原理。检气管内的惰性载体涂渍上对一氧化碳有特效的显色剂:氯化钯—稳定剂G-浓硫酸体系。一氧化碳通过检气管端口扩散进入管内,与惰性载体上的显色剂发生反应,从而产生颜色变化。检气管显色长度的平方与一氧化碳浓度及采样时间的乘积在80~800mg/m3范围内(采样一小时)成线性关系,从而求出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该检气管集采样与分析为一体,可快速测定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经过应用实验表明,该检气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基本上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氧化碳危害性的论述,说明了环境中对一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的必要性。对基于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进行的几种检测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监测仪器,设备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一氧化碳监测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山油田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产出浓度超标的问题,开展了实验研 究,分析了反应温度、水油质量比、反应时间、储层矿物等因素对于一氧化碳产出浓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升高、水油比的减少、反应时间的减少均会使一氧化碳 产出浓度上升,但造成红山油田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产出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红山油 田地层岩石矿物对水气转换反应的催化能力不足,加入对水气转换反应具有催化能力的 药剂可以降低一氧化碳产出浓度。  相似文献   

6.
紧急避险设施作为灾变情况下为井下人员提供安全避险的密闭空间,要求能够对空间内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及时处理。针对井下密闭空间内部一氧化碳气体的吸附处理问题,采用北京科技大学避险技术研究中心的地面模拟救生舱作为实验平台,以实验为基本手段,对两种药剂A、B在不同药剂量、风量的情况下进行去除效率的对比实验,并测定环境湿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一氧化碳药剂的最佳吸附条件,以达到提高去除效率的目的。最终得出药剂A以全风量条件下4kg时吸附效果为最佳,药剂B以全风量条件下8kg时吸附效果为最佳,湿度对一氧化碳药剂的吸附效率有显著影响,需配合干燥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调查装修后居室空气中甲醛污染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选择73套装修居民住宅为研究对象,11套毛坯房为对照,利用化学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新装修居室空气超标率为61.4%,家具中甲醛平均质量浓度(0.760mg/m3)显著高于空气中质量浓度(0.102 mg/m3);随着装修后时间延长,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和超标率不断下降,尤其是3个月后非常明显;在装修完工后1周内,复杂装修空气中甲醛超标率达100%,比简单装修高出近20个百分点;甲醛浓度随室内温度、湿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新装修居室甲醛污染相当严重,家具是其主要污染源之一,影响室内甲醛含量的因素主要是装修材料的质量、用量、装修时间和室内温度、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有利于甲醛扩散,可以有效地减轻居室内甲醛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人因脆弱性影响因素对安全注意力衰减的深层次作用关系,基于复杂系统脆弱性(CSV)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人因脆弱性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8个人因脆弱性因子;然后,引入安全注意力配置作为中介变量,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建立人因脆弱性对安全注意力衰减的SEM。结果表明:安全注意力配置与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安全知识、工作倦怠、安全心理等因子显著相关;安全注意力衰减与安全意识、安全自制力、工作倦怠、安全心理等因子显著相关;安全注意力配置与安全自制力的关系不显著;安全注意力衰减与安全素质、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安全知识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障碍物影响下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障碍物与火焰的相对位置、细水雾工作压力、喷头距离火焰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等因素对灭火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细水雾作用下火灾烟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氧气浓度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高压细水雾可以有效扑救部分有障碍物遮挡的油池火,同时喷头距离火焰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也显著影响着细水雾的灭火速度;高压细水雾在灭火过程中火场的氧气浓度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细水雾工作压力较低时,一氧化碳浓度反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盾构法隧道施工在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是高技术、高风险的施工工法。由于受通过地层地质条件及刀具耐磨情况的影响,盾构机需要不定期地进仓进行检查或换刀作业,仓内存在的易燃易爆气体有害气体直接影响作业人员安全,可能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结合华南某城市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应用数值统计分析方法,对仓内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硫化氢、氨气、氮氧化物等八种气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初步分析了地铁工程隧道盾构法施工盾构机仓内的气体浓度情况及其危害存在的可能性,论述作业人员进仓施工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提出预防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的安全防范措施,为地铁隧道盾构法现场管理及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辉  孙旭 《安全》2022,43(1):71-75
为减少煤改气村户内天然气事故的发生,应用检查表对北京54个行政村1956户煤改气村用户户内燃气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从工程、管理、用户3方面分析安全隐患产生原因,并提出保障煤改气村天然气安全使用对策措施。研究表明:壁挂炉间堆放可燃杂物、燃气管道及壁挂炉与电气设备间距不足、燃气管道穿墙未封堵等是其主要安全隐患;从设置专职安全运行员、设置网格综合服务站等5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煤矿管理者的教育经历与煤矿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在分析事故致因理论和教育收益理论基础上,使用明瑟收益率模型,构建煤矿矿长文化程度、受教育时长、从业时长等个人教育经历与煤矿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的关系假设,并结合全国煤矿矿长调研活动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煤矿矿长的文化程度、受教育时长、从业时长与煤矿企业的生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煤矿矿长的文化程度与煤矿的伤亡人数存在负向影响关系;并在此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瓦斯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但是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对煤矿瓦斯事故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危险源间的耦合作用分析。因此,具体全面的对瓦斯事故危险源进行分类且对其耦合作用进行分析,对丰富多因素相互作用理论,深入对煤矿系统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突松软近距离煤层群石门揭煤防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强突松软近距离煤层群石门揭煤防突技术,安全、顺利地揭煤,基于海孜矿Ⅱ32主运石门地质条件和瓦斯赋存状况,对近距离煤层群9+8煤层实施密集预抽钻孔抽采瓦斯与低压水力冲孔卸压增透相结合的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结果表明:低压水力冲孔冲煤率达到4.5%;冲孔后瓦斯抽采流量为未冲孔的10倍以上;整体瓦斯抽采率达到71.7%,比以前提高了约1.6倍,卸压增透效果明显。预抽钻孔抽采后,9煤、8煤的残余瓦斯压力,分别为0.3MPa、0.22MPa,残余瓦斯含量分别为5.23m3/t、5.13m3/t,防突效果显著,可安全、顺利地揭开9+8煤层。  相似文献   

15.
煤炭能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国家能源健康持续发展,从煤炭安全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了煤炭安全测度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了煤炭安全的程度。通过确定各子系统的集成权重建立了煤炭安全度和煤炭安全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此研究煤炭安全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7—2008年在各子系统共同作用下煤炭安全度呈2周期移动平均曲线变化趋势,系统协调发展度处于勉强协调与中级协调之间,这期间煤炭运输和能源效率是煤炭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预测2009—2016年煤炭安全度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系统协调发展度出现下降态势并趋向失调衰退。从子系统考虑煤炭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趋势,促进其协调作用机制的形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藏深度、围岩性质等密切相关,以不同煤层地质参数及其相对瓦斯含量数据为原始序列,通过灰色处理建立微分方程预测模型,使用GM(1,4)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了未开采区瓦斯含量的预测方程,并进行了残差检验.同时对不同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掌握煤层瓦斯分布规律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必要技术条件之一。根据金地井田的地质构造特征,由现场实测8号、13号煤层瓦斯含量和气体组分实验室分析测定结果,结合煤层瓦斯垂直分带理论,判定金地井田范围内8号、13号煤层均处于瓦斯风化带。应用分源预测法,对金地井田不同生产时期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含量进行预测,认为受井田中东部大面积13号煤层隐伏露头影响,8号、13号煤层处于瓦斯风化带中的氮气-甲烷带,但无法进行瓦斯变化样度计算。该研究可为该矿井投产后瓦斯安全管理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goal of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as to analyse the mechanisms affecting an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UCG) process and to identify possible deviations of the system from normal work to limit, or even avoid, losses. The UCG process is one of the most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connected 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deposits that are currently being tested and developed all around the world. It allows the conversion of a coal seam into gas under in situ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with the use of gasifying agents such as air, oxygen, steam or with a mixture of them.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a critical event during the process: a dangerous gas accumulation that occurred during an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experi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Mine “Barbara” of the Central Mining Institute (Poland). The UCG experiment using the shaft method is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its monitoring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that appeared during the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ault Tree Methodology allow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may lead to the explosion and to present possible scenarios of its occurrence.Moreover,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risk level of explosion for the gas mixture and the minimum level of oxygen in the mixture that is necessary to initiate an explosion. These calculations were based on a modification of the formula proposed by Le Chatelier.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underground experiment, original information of the process behaviour has been acquired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other UCG experiments in operational mines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制成安全检查表,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煤矿的主要系统存在的隐患进行逐项诊断,主要诊断矿井的瓦斯抽放系统、矿井的通风系统、矿井的防尘系统、矿井的防灭火系统以及矿井运输提升系统等。诊断主要是针对瓦斯重大灾害及矿井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以及矿井自然属性带来的系统固有隐患,对矿井中员工的操作规范情况也进行检查,并对存在的隐患和员工的错误操作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促使煤矿及时对矿井存在的系统固有隐患和人为隐患进行整改,以消除在生产动态过程中查出的隐患,从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消灭了事故隐患,实际上也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达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与意识是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教育和培训是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与意识的有效手段,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川煤达竹公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系统理论出发,将煤矿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系统要素着手,将3D仿真游戏应用于情景模拟培训,把从业人员培训分为情景式培训、互动式培训、视频式培训、手机短信培训和事故案例学习.提出人、机、环境系统协调的煤矿现代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员工素质,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