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地球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了一个推测的时间表。目前公认的地球形成年龄是以陨石年代学推断的,因而,实际的地球年龄应晚于陨石形成年龄而大于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物质年龄,即介于4560Ma和4276Ma之间。根据球粒陨石年代学资料,球拉的年龄约为4560Ma,星子的形成年龄间隔为107~108Ma年,考虑到原地球形成和土地幔补堆积层形成时间,地球最后形成年龄约在4400Ma前后。上、下地幔的差异和上地幔化学特征充分说明了上地幔具独立演化的历史,没有参与地球的成核过程,上、下地幔过渡带应是原地球分异壳转化而成,该层圈所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及生热元素对土地幔后期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球政策研究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晶 《世界环境》2006,(4):96-96
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EPI)是著名环境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先生与其他同仁于2001年5月创办的,并由他担任首任所长至今。  相似文献   

3.
刘红  袁兴中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4):35-36,39
阐述了地球物理环境的概念,以及原生物环境和次生物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指出,地球物理环境的存在及发展变化与人类的健康生存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的地球物理环境污染,破坏,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文章呼吁,要加强对地球物理环境的保护,重视并开展这方面的有关研究,制订地球物理环境质量标准,切实保护好地球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与森林、海洋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地球之肾”。湿地,狭义的理解就是指潮湿的土地,是指濒临江河湖海,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4个月以上)的水面和过湿的土地,以及与依赖它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曾几何时,当人们还对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时,在人们的眼里,湿地似…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03,(4):35-36
目前地球上的森林平均每年减少21万平方公里,单是纸张的消耗平均每个人一年使用的纸,就等于两棵大树的份量。估计到2025年,全球的木材需要量是现在的两倍多,到时又将有40%的森林从大地上消失,主要是在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热带森林。今天,人类已经毁掉了约半以上地球上的原有森林,如果每年再毁掉2%到不了2050年森林将成为历史的名词。  相似文献   

6.
地球的起源     
根据目前太阳系和其它星系的观测资料,结合高温高压物性测定、深部地球物理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地球的吸积模式及其早期大气圈的演化方式。  相似文献   

7.
太阳光照到地球表面,使地球变热,同时地球也向空间散发热量,大气中存在的水气、,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一些气体即温室气体,它们不会阻挡太阳能传给地球,但能储存一部分地球向外散发的热量,使地球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这是地球上能够出现生命和维持生命存在的原因之一,这种吸热散热在现代工业出现以前是相对平衡的,那时地球的平均温度一直维持在13℃左右。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以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大气组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大量温室气体正在大气下层集聚,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很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  相似文献   

8.
地球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有天然辐射来源和人为放射性来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或伤口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形成直接损伤、间接损伤和远期辐射效应,应从内照射和外照射防护两个方面来防止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日本在地球温暖化对策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日本在地球温暖化对日本潜在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具有稳定且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研究地下水体与含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地球化学过程。以淮南煤田板集煤矿为研究区,采集了砂岩水、太灰水和采空区混合水等地下水样,并对这些水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常规水化学离子进行了测试分析,以研究矿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以及相关控制因素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中的Na++K+、Cl-、HCO3-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69.1、820.3、344.0 mg/L,水质类型主要为Cl-Na、Cl·HCO3-Na、HCO3-Na型。研究区地下水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总体处于较低的浓度范围,其中三个混合水样中出现了重稀土的富集现象,大部分水样则呈现轻稀土富集。其中,Eu的含量最高,这是由于Eu与钙矿物的结晶沉淀作用导致其从稀土元素中分离出来。通过相关性冗余分析发现,研究区地下水样中的Eu和Fe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说明Fe氧化物与稀土元素的吸附作用是影响稀土元素含量的重要控制因素之...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环境》2004,(6):62-62
地球会进入《后天》那样的冰期吗?世界环境科学最高奖“泰勒奖”得主、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日前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指出,一系列研究表明,未来若干年地球将继续变暖。至于是否进入新的冰期,已经成为影响地球重要力量的人类负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人类人口的增长和任何其他生物数量增长一样是有限度的,因为地球上的食物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负荷量也是有限的。虽然人类可以改造环境,增加环境的负荷量,但这也是在一定限度之内。因此,人类人口无节制地增长必将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反应器类型,即间歇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和混合流反应器,概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速率方程测定方法,最后对比了三类反应器的性能,指出混合流反应器最适合于测定矿物-水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主要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矿产丰富,尤其是近10年来,在金矿地质科研和开采提炼方法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得新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矿金地之一,新疆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主要由若干个地块和褶皱造山带组成,迄今为止,已发现岩金矿床40余处,依据主要金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得到下列认识;(1)金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前寒武纪和华力西期;(2)产于华力西褶皱造山带中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有:浊积岩型,火山岩和韧性剪切带型;(3)金矿床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金在高背景区通过活化,迁移并富集于适宜的断裂活动带中,形成大而富的金矿床;(4)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尤其是韧性剪切带;(5)通过成矿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研究,金矿化作用是在浅成,中低温,低盐度和强还原环境下进行的;(6)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金矿床的成矿期在245-359Ma并主要集中于270Ma,(7)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钾化,钠化等,其中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玉髓化是良好的找矿标志;(8)根据S、C、Si,Sr,Pb同位素资料,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并受到地壳混染;(9)依据H、O同位素资料,早期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中晚期成矿过程中则以天水为主。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大脑的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和创造的价值巨大。思维点燃创意的火花,眨眼间炽热为耀眼的火把;思维铺设创意的道路,一瞬间变幻出飞奔的骏马;思维高扬创意的旗帜,倾刻间飘舞满天的彩霞。[编按]  相似文献   

16.
北镇 《世界环境》2005,(1):82-86
在人类历电的进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转眼就来到”;“天上狸鱼班(云),明朝晒物不用翻。”“正月二十晴,树上挂油瓶;二月二十晴,杨柳两道青;三月二十晴,谷子撒两层。”如今发展为用卫星观测云图,用现代通讯手段交流信息,推算天气变化,预测这天气走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来源、含量、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态(环境)效应的科学。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生态地球化学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城市土壤及降尘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来源、时空变异性、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宋健 《世界环境》2007,(2):74-75
2月2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应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全球生态管理大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拯救地球,护卫家目”的书面讲话。宋健主席的发言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适。为以飨读者,本刊将宋健主席的发言全文刊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晓妮 《环境》2009,(10):80-83
新高,新高,再创新高,地球每年都向大气排放出比上一年更多的二氧化碳。仅2007年一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不可思议地达到30亿吨。为了保护地球免遭“气候虚脱”,一些大胆的科学家们提出了阻止地球变暖的“巨型”方案,其前卫程度挑战着人们的想象极限。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稀土元素的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同步研究了稀土元素在长江干流中下游水体各要素中的含量分布及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河水中以悬浮态为主,溶解态含量极微。溶解态在中下游各河段呈均匀分布,与不同地带的河流也基本一致。而悬浮态含量较高,变幅较大。各河段的悬浮物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近,悬浮物与沉积物中相应各稀土元素含量也基本一致。各河段悬浮物与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铕亏损型,各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特征相似,均以结晶态为主,各形态所占比例的排序均为结晶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稀土元素相对比较,中稀土元素Eu、Sm、Tb的结晶态较轻、重稀土的结晶态所占比例低、而其它态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