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苹  马波 《沿海环境》2002,(7):16-16
又到清明,祭拜祖先,追忆先人。墓地此时是连接生者与逝者最亲近的地方。生与死,人类永恒的主题。有人把墓地称为“人生后花园”,所以,非常重视墓地的选择和要求,宏伟的墓碑、气派的墓穴是很多人为自己安排的理想“后花园”。可是,看着那些墓碑林立的公墓,云南大学教授、2000年地球奖获得者、生态学家周鸿急在心里。这位中国第一个研究公墓生态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女教授告诉我们,她对墓地的关注是从20多年前开始的。那时,她在为自己过世的母亲寻找一个安息之地时注意到,可供百姓存放骨灰盒的地方已经拥挤不堪。出于一个人类生态学家…  相似文献   

2.
我的理想     
<正>在我的同学中,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成为警察,有的想做会计师,有的想当医生,有的则立志成为军人……而我的理想则是成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在普通的岗位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一方居民带去幸福安宁。我认为这同样重要,也很有意义。我为什么立志当一名社区工作者呢?这要从我所居住的小区说起。我家在大润发超市旁的一个小区里,这里四季风光如画,所有公共设施干净整洁,一切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3.
<正>乐乐姐姐:你好!我今年7岁了。我有一个好朋友,在同一个班里。我对她很好,有了好吃的总是和她分享。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她有了好吃的都不给我,这我不计较,可是她竟然还在背后跟其他同学说我长得胖,没她漂亮,她其实不喜欢和我一起玩。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好朋友能说出的话。我感觉自己很受伤,有好长时间都没有理她。后来她来找我道歉,我也没有原谅她。可是我决定不理她之后,并不开心。乐乐姐姐帮我分析一下我到底该怎么做吧!郑佳乐  相似文献   

4.
那年,我在一家文学论坛上意外认识了一个写小说的朋友,当她得知我一直在写副刊短文的时候,便鼓励我写小说。她说短文虽好,但是相对于小说来说,显得就没有多大的成就感。是啊,看着有的人一发就是几千上万字的稿子,我的千字文,与她们比起来显得有些逊色。  相似文献   

5.
邕江,别哭泣     
静静伫立在邕江边,我默默地为她已逝的 芳华哀悼。脚边,是各样的废弃物,花花绿绿的颜色从眼睛直刺心底。头顶阴沉的天,如同我抑郁的心。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自小喜欢到邕江边玩耍、散心,对邕江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可正因为如此,看着她一天比一天更衰老,我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羞愧、自责,就像女儿面对为自己操劳过度而早衰的母亲,这种心情难以言喻。 我迷惑,我们的母亲不该如此憔悴,你看她失去光泽的肌肤,你看她枯黄的发,你看她失神的眼。这是她吗?我不敢相信。十年前她还是那样青春美丽。我至今记得,她拥抱着在她怀中…  相似文献   

6.
<正>小班幼儿第一次画画时的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有的不愿拿笔,有的拿着笔到处乱画,有的把纸画出了一个个洞,有的把自己的手、脸当成画纸,有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耐心指导,幼儿不论从习惯还是技能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以下是我如何指导小班绘画活动的一点心得体会。一、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幼儿握笔动作和身体姿势直接影响今后的绘画和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能够接受的讲解、演算的方式,指导每位幼儿掌握正  相似文献   

7.
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推波助澜者是我们伟大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这里所说的志,是指一个人在人生中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也就是理想。理想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就像是灯塔,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指引着前进的脚步,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人生目标的确立,是对未来人生的选择,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理想教育是学生内在的驱动器。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宣示理想,并且使之成为主动学习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8.
<正>乐乐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学钢琴的琴童。我有一个一起学琴的好朋友,平时我们都会一起去琴行上课。有一次,等老师上课时,她在那练琴,有一个地方弹错了,我就给她指出来。没想到,她竟然两眼瞪着我说:"你弹得好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好心居然当成了驴肝肺!我很伤心。她后来主动跟我说话,我真不想再理她了。乐乐姐姐,你说我该怎样和她相处啊?李梦迪  相似文献   

9.
<正>特丽莎是一个钢琴系的学生。她十分自多和别人相处,不愿意别人听她弹琴,更不想别人了解她。特丽莎坐在教室里一个昏暗的角落,老师想让她换座位,但她婉言谢绝了。因为她的专业是全班最差的,坐在别的同学旁边,不免被别人嘲笑。"可是,谁叫我弹得不如人家呢?"特丽莎只能这样想。特丽莎认为自己的专业太差,不配留在这所她认为自己学习已经是特别努力了。她每天一有空就会  相似文献   

10.
自由感觉 《环境》2004,(5):22-23
在内蒙古大地的某处,有这么一群大写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沙漠旁竖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碑。究竟这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呢?对他们我同样曾有着太多的惊奇与感慨。  相似文献   

11.
<正>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想写好、写活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写谁?为什么选他/她?他/她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开头简单引出习作对象。这个习作对象最好是自己熟悉的,且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二、详写习作对象的突出特点。可是几个生活事例,也可是对习作对象周围人的采访,还可分别列举理由。要求:事例得当、主次分明、逻辑清晰。三、结尾抒发情感,总结全文。要求:照应开头,点明题目,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意图"请你猜猜我是谁"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幼儿经常玩的一个猜声音的游戏。一开始幼儿只是通过不断变换"被猜人"来进行游戏,几轮之后,一些幼儿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重复,其中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的声音变得粗粗的、低低的来让大家猜,其他幼儿觉得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感到这个变化方式很有意思,开始试着变化出不同的声音去玩这个游戏。我想,不妨将多变的嗓音作为一个吸引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素材,开展一个科学活动,以引导幼儿探究声音除了粗、细的变化之外的其他可变方式,在游戏中体验人体的奥秘。由于本次活动是公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像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的小乌动听的歌声,人们隐  相似文献   

14.
环保的主义     
我发现但凡这样的人———上苍保佑他们吃饱了饭,还赐了一个不错的饭碗,还保佑他们多喝了点墨水,都爱宣称自己是“环保主义者”。见的多了,我觉得虽然他们都属于“环保主义者”的大范畴,但是又可以分成好些流派和主义,和搞文学的、搞艺术的一样。一个朋友是“抽象派”。一次她带我去吃一家烧烤鲫鱼,是现杀现烤的,虽然地方简陋,只提供一次性饭盒和木筷,味道却是一级棒。正吃得眉开眼笑,另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他正在川西草原上打野兔,一枪一个准,可好玩了。我朋友接了电话,就郁闷起来,对那些野兔命运的担忧,使她口里的鱼变得…  相似文献   

15.
雨佳 《环境》2004,(3):36
去年机构改革后,我和阿梅同室上班。阿梅为人不错,只是性格内向,不怎么太愿意与人交流。这一阵子,经常见她伏在办公桌上,并用手捂着头。刚开始我以为是疲劳或什么生理原因导致的不适,也不便过多询问。有一回,我看她桌上放了一瓶止痛片,就提醒她早点回家休息。“我这偏头痛是老毛病了”,阿梅无奈地笑笑。我怪她不早点说。“唉,一般老年人才患这种病,我还年轻,所以不好意思说。”阿梅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正>明媚的早晨,阳光裹着晨雾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教室里,柔柔的阳光,让人感到清新、温暖。那个小小的身影每天都沐浴着晨光早早地来到教室,管理班级的晨读。她,就是我班的学习委员若欣——一个可爱、机灵、智慧、漂亮的小女孩。每天看到她,就像看到冬日里的暖阳,足以给人一天的好心情。但近一段时间她缺少那么一点点阳光的明朗,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心事了?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让她不阳光的那片阴云。那是四年级上学期的一个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刚响过,有一个外班的孩子跑来找若欣,要送给她十元钱,经我追  相似文献   

17.
<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大家用着同样的教材,去过同样的地方,欣赏过同样的景物,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与同样的人相处,按说会有大致相同的感悟,可为什么有的人能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有的人却难以下笔?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同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更关键的应该是有些人缺乏相应的写作技巧。笔者认为,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能否真正掌握并在作文中适当运用这些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下面我以人物描写技巧的训练为例,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个愚昧的民族可能会永远在黑暗中摸索,一个缺乏教育的民族让人看不到未来,一个没有爱心的民族也不可能获得诮有的尊严。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向他(她)们,哪怕只是一点点温暖,亦可点燃不灭的希望,并给予其前行的光亮。  相似文献   

19.
外星人关注地球环境污染据电视台报道,国外的一些飞碟探索工作者发现一些不明飞行物(飞碟)总爱光顾污染较重的地区上空,这可解释为外星人关注地球环境污染的迹象。有的研究者甚至同外星人进行了对话,外星人告诉她,它们在自己的星球上观测到地球人正在自己制造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们生活当中,往往存在一些人,他们什么都好,就是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如果有人夸奖了身边的同学、同事,总会有人议论:"真是虚伪!""看,某人又在巴结上司了!"我以前也是很少去赞美别人,总认为对别人的赞美无异于自降身价,为了维持自己固守的"清高"形象,我也从不喜欢赞美别人。可刚刚大学毕业的一位新老师却改变了我的看法。她总喜欢夸奖别人,一开始我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虚伪大于真诚,可有一天她夸起我优点的时候,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我这才发现,原来得到别人的欣赏是这么开心的事情!于是,我冒出一个想法:语文课也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欣赏是如此重要,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