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日本Ki K-Net台网中TCGH16竖向台阵在2009年1月到2014年6月间收集的1 646组地震记录,提取了原位等效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等效剪切模量比-应变曲线,建立了土动力学参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非线性场地反应的阈值与程度。结果表明:(1) TCGH16台阵所处场地的等效剪切模量比曲线在等效应变超过线性阈值应变(约为2×10-5)时开始缓慢下降,在等效应变超过体积阈值应变(约为1×10-4)时迅速下降。(2)当地震动强度分别为100、200、400和800 cm/s2时,场地的等效剪切模量分别下降了约5%、11%、22%、42%。(3) TCGH16台阵发生场地非线性反应的阈值约为40 cm/s2,证实了非线性场地反应普遍存在于中等强度的地震动中。  相似文献   

2.
1984年5月21日在南黄海发生了6.2级地震。在这次主震及1984年7月24日的一次4.5级余震前后,常熟台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倾斜阶变、脉冲和锯齿型变化等异常。异常量在10~(-8)—10~(-7)弧度。  相似文献   

3.
<正> 国家地震局1983年对以下几种地应力测量新仪器通过了鉴定。(1)由河南省地震局研制的ZX—2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仪器位移灵敏度10000—15000ns/μm,应变灵敏度为3.8×10~(-9),首次在传感器内设计了油面浮动自动调压系统并采用了全金属焊接先进工艺,以消除气压、水压对探头的直接影响。整机按一定程序自动开启打印数据。该仪器在河南辉县、陕西乾陵、江苏徐州等台测到固体潮显示。(2)由地震地质大队研制的41101A自动记录压磁应力仪,量程50~999.9Ω,记录灵敏度0.1Ω/格(相当于电桥测量10μH),对每个电感元件每天可提供一千四百多个稳定的测值,抗干扰能力强,使用中曾记录到83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卤水-干湿循环环境下高延性混凝土(HDC)单轴受压力学性能,以3种高浓度卤水溶液为侵蚀介质,对HDC共进行了195次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卤水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对HD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DC对卤水有较好的抗侵蚀能力,且破坏时的应变基本保持在(2.5~3.5)%,为延性破坏;在整个循环周期内,试件的质量均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其中溶液3(15%Cl~-+5%SO_4~(2-))中的HDC试件在150次循环后质量缓慢增长至94%;溶液3(15%Cl~-+5%SO_4~(2-))中HDC抗压强度耐腐蚀系数和抗压强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33.1%和50%;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了化学损伤变量的表达式,进一步耦合力学损伤,引入耦合损伤变量D,建立了HDC在力学和化学损伤耦合作用下的弹塑性-化学损伤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三轴压力和10~(-4)/秒的应变速率下,对广西苹果石灰岩分别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摩擦实验,确定了两种变形模式。据此推测,石灰岩在地壳岩石的深度条件下、完整石灰岩的不稳定破坏可能发生在5公里以上;粘滑破坏可能发生在8-13公里之间;其他的深度变形都是稳定的或准稳定的,深度大于20公里,断层的存在已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地震在空间上的相似活动过程排列的华北与闽粤沿海及银川地震区 (带 )地震活动周期表 ,以华北地震活动为主线 ,将公元前 2 80年咸阳 5 级地震至 1 988年 2月 2 5日彰武 4 8级地震间 2 2 6 7年的华北地震活动划分为 4个时间层次。其组合关系是 ,一个超长地震周期由初、前、主、余震期 4个地震期组成 ;除前震期只有一个地震周期外 ,初、主、余震期都包含前弱后强两个地震周期 ;每个地震周期多分为初、前、主、余震段 4个地震段。闽粤沿海地震区和银川地震带的主震段分别与华北初、余震段同期活动。地震周期是介于前人划分的地震幕与地震活动期之间一个新的更为重要的时间层次。华北 7个地震周期的起止时间是 :-2 80 .5 0~ 8.2 2~ 880 .1 2~ 1 337.6 9~ 1 5 6 8.37~ 1 730 .75~ 1 85 5 .95~ 1 988.1 5年。并从时空强 3方面阐述了华北地震周期性活动规律 ,分析了 3个地震区、带地震周期的相互关系。华北地震周期可作为标准地震周期与不同地区地震周期相对比 ,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故宫东华门城台墙体为监测对象,基于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对北京东华门城台的北墙体、西墙体和中门洞的变形及渗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感测光纤段的应变测量值分布在±100με测量误差范围内,只有城台西墙体部分横向感测光纤段的应变值分布在150~250με之间,表明在西墙体上部局部区域发生了十分微小的鼓胀变形,推断为墙体表面灰泥固化和气温变化引起灰泥热胀冷缩变形所致;城台温度变化没有发现异常区域,表明城台在监测时间段没有渗漏情况发生。因此,判断目前东华门城台整体结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1960年以来山西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谭桂容  耿新 《灾害学》2015,(1):75-81,86
利用山西省66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1)月的逐日降水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EOF及Morlct小波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秋季连阴雨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结构特征,建立了秋季连阴雨强度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山西秋季年际区域性连阴雨次数和阴雨日数呈明显的线性减少趋势,过程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连阴雨次数的累积距平表现为"三升两降"型变化;山西秋季连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1960-1970年代中期,有5~6年的周期变化,1990年代后期有2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年代际变化呈"波动状"变化规律;全省秋季连阴雨从南到北呈递减分布,除北部的天镇、山阴、繁峙等呈增加趋势外,各代表站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南部、东南部及五台山为连阴雨多发区,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为少发区;山西秋季连阴雨存在2~3年、8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8年左右振荡周期的振幅最大,能量最强,是周期振荡最强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1961-2017年甘肃省霜冻演变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对农业安全影响巨大。为了提供防范霜冻危害的科学依据,利用甘肃省1961-2017年57个气象站温度资料和霜冻灾害资料,采用趋势系数、累计距平、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了不同等级霜冻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省不同等级霜冻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轻、中、重霜冻及早、晚霜冻日数分别以-2.3d·(10a)~(-1)、-1.8d·(10a)~(-1)、-1.2d·(10a)~(-1)、-1.2d·(10a)~(-1)、-1.1d·(10a)~(-1)的速率减少;2010-2017年减少最明显。(2)甘肃省各区域不同等级霜冻日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河西中部和甘南北部为快速减少区,陇南地区及陇东地区减少幅度较小。(3)近57a甘肃省呈晚霜冻结束时间提前,早霜冻出现时间推迟的趋势,且存在霜期最长的甘南地区晚霜冻结束时间提前最多,霜期最短的陇南地区早霜冻出现时间推迟最多的特点。(4)90年代末以后因≥10℃积温的快速增加及特色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幅提高增加了作物受冻风险,霜冻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的地震危险趋势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祥 《灾害学》1991,6(2):33-38
本文应用计算某一地震带(区)上地震复发周期的公式;T_m=m×10~(bm-a)以及灰色系统理论的动态模型对陕西地区进行了地震危险趋势估计。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深埋硬岩隧洞即时性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预测预警问题。以埋深 2 375 m 的某深部地下实验室 7#、 8#实验室发生的一次极强岩爆作为现场测试对象,基于钻孔摄像技术实现隧洞围岩内结构面展布可视化,通过岩爆诱发洞段与安全通过洞段围岩内结构面展布差异的对比分析、围岩弹性应变能分布特征分析与岩爆统计规律分析,对岩爆孕育中结构面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硬岩隧洞边墙与围岩内发育的结构面平行或是小角度(小于 30°)相交时具有更高的即时性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风险。7#、8#实验室钻孔摄像结果显示,岩爆诱发洞段围岩内结构面近乎平行于边墙发育,3 处安全通过洞段围岩内结构面与隧洞边墙均为大角度 (大于 30°)相交。围岩内不同的结构面展布形态为岩爆孕育提供了不同的能量累积环境,当围岩内结构面平行于边墙或是小角度相交于边墙时 ,结构面的存在将有利于岩爆孕育 。 所有发生于锦屏二级水电站排水洞 SK8+200~8+800 洞段的岩爆统计数据表明,隧洞边墙与围岩内结构面相交夹角较小(小于 30°)的区域具有更高的即时性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风险,这与 7#、8#实验室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正(2016.2.11-2016.4.10)2月11日21时10分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北纬43.55度,东经82.55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2月12日18时2分在印尼松巴岛地区(南纬9.58度,东经119.33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2月16日3时28分在新西兰奥克兰群岛地区(南纬49.11度,东经164.4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2月18日9时9分在台湾台东县(北纬23.04度,东经120.88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相似文献   

13.
江宁地电新台于 1996年开始在新台址处正式观测。经 4年的观测资料积累 ,已具备条件对新台的监测预报效能进行评价。评价表明 ,江宁地电新台观测资料可靠 ,观测精度较高。在1996年 11月 9日南黄海MS6 1地震 (Δ396km)和 1997年 7月 2 8日南黄海MS5 1地震 (Δ36 0km)前 ,地电阻率值显示了较好的前兆异常。对台址测区附近 (Δ <10km)发生的ML2 1地震 ,江宁地电新台地电阻率也观测到异常变化。由此可见 ,江宁地电新台具备较好的监测预报效能 ,有望在江苏及南黄海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983年11月7日05时09分,山东菏泽—东明间发生5.9级地震。震前,相距震中约250公里的邳县车夫山中学地震测报点地应力日均值图的变化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出现明显异常。车夫山中学测报点,使用的是邢台产75—1型简易应力仪。仪器应变灵敏度高于10~(-5),应力灵敏度 1gm/cm~2,对破坏性地震(一般大于5级地震)在一定范围内有反应。仪器于1978年3月1日投入使用,1982年11月5日搬进地下室。探头埋在地下室地板下0.6米处,每日目测5次,时间分别是8点,12点,16点,19点,20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福建省地震台网宽频带速度记录,以1h为移动窗长,研究了台风生成、发展、消亡整个过程的波谱特征,提出了以Fourier波谱的卓越周期作为刻画台风特征的一种尺度,并以台风“海棠”和“泰利”为例,统计了在登陆台湾之前,其卓越周期与台风参数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台风初始形成阶段,其卓越周期由平常噪声的2~4s跃升为7~8s,随着台风向陆地的移动,卓越周期缓慢降低,经过台湾海峡时卓越周期显著降低,随着台风登陆,卓越周期又逐步恢复为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2017.2.11-2017.4.10)2月21日22时9分在玻利维亚(南纬19.24度,西经63.85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600千米。2月24日8时32分在坦噶尼喀湖地区(南纬8.43度,东经30.01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2月25日1时28分在斐济群岛以南(南纬23.24度,西经178.89度)发生6.9  相似文献   

17.
Timemmddh :m :sSiteName Latitude(N)Longitude(E)Magnitude(Ms)Depth(km)10 10 5 0 64 13 3 .4northeasternPingcheng ,Korea 3 9 43′ 12 6 0 2′ 3 .42 0 1180 82 3 19.0 Xiuyan Haichengborder 40 3 3′ 12 3 0 2′ 3 .0 133 0 13 1113 90 2 .6BohaiStraits 3 8 0 6′ 12 1 42′ 3 .040 2 0 42 2 475 0 .4Yellow Sea 3 9 2 7′ 12 3 2 8′ 3 .65 0 2 172 2 1116.1Yellow Sea 3 7 3 8′ 12 2 3 8′ 3 .060 3 80 13 10 2 .3 DongfengCounty ,JilinP . 42 40′ 12 5 2 5′ 4.12 57 0 3 170 82 63 3 .7Yellow Sea 3 8 0 5…  相似文献   

18.
正(2020.4.11-2020.6.10)美国南部遭遇龙卷风2020年4月12日,袭击美国南部数州的龙卷风及暴风已造成至少33人死亡。墨西哥南部发生森林火灾4月13日,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发生一起森林火灾,造成9人死亡。福建罗源发生交通事故4月13日,国道104线罗源县渡头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遇到长下坡路段,刹车失灵侧翻撞上路边建筑,造成9人死亡,8人受伤。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9-2008年山西东南部地区11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应用对比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寒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东南部地区的寒潮发生时段为9月至次年5月;最早平均为9月13日,最晚平均为5月18日;24h寒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是1月和4月,48h寒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是1月、10月和12月,5月和9月寒潮出现较少;总体上平川多于山地,峡谷多于盆地。(2)寒潮总次数存在明显的7~8a和14a的周期变化;寒潮结束期和开始期分别存在10a和7a的周期,而且两者的20a周期也较为显著。(3)随着气候的变暖,寒潮次数、寒潮开始期和结束期分别呈现出减少、推后和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地下结构地震横向应变传递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变形控制为主线,提出了横向应变传递率(STC)的概念,以研究土层向地下结构横向应变传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采用二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地震动不同输入(峰值和波形)、土层不同性能(剪切模量和土层厚度)以及地下结构特征(埋深、宽高比)等参数对STC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的横向应变传递率的概念可以反映地震荷载-地下结构-土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的本质,各种参数对STC的影响具有规律性:土层软硬对应变传递率影响显著,二者间呈幂指数关系;地震动输入对应变传递率有一定影响,二者间呈抛物线关系;工程常见土层厚度内,土层厚度变化对应变传递率的影响不大,基本可以忽略;地下结构埋深、宽高比对应变传递率影响较小,应变传递率基本为一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