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松花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一类污染物,具有“三致”作用,不仅难降解,而且生物毒性强,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松花江江水以及松花江水补给的近江的浅层井水,包括水生生物及底质,均舍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但暂不会对水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危胁.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控制与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和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讨论了多环芳烃环境污染的控制途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生物修复的方法,并对其它生物在多环芳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是一类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难以消除的有机污染物,因其“三致”效应被广泛关注。利用细菌代谢芳烃化合物的生物修复是目前解决多环芳烃污染的常用方案之一。文章对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及其特点,降解分子机制,生物修复增强策略以及组学在多环芳烃生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细菌降解多环芳烃研究中的局限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以期为细菌降解多环芳烃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其主要归宿是沉积物。文中对国内外各地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的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处于低一中等水平,就而部分区域如黄河流域的沉积物达到高生态风险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63  
生物修复在治理多环芳烃污染环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概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论述了降解微生物分离、驯化、咱类、降解机制等,探讨了提高多环芳烃降解速率的途径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有很大的危害。解决多环芳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包括生物炭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后形成的一种富炭多孔材料,已成为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生物炭的制备和特性,生物炭吸附多环芳烃的机理和研究现状,新型生物炭及其在多环芳烃吸附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鱼体内PAHs生物标志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上海环境科学》2010,29(4):157-160
多环芳烃进入水环境后,由于其较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在水中溶解的很少.主要在水底沉积物积累,而后又缓慢持续地向水体中释放,造成对水生生态环境低浓度、长时间的污染。鱼是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且鱼能快速降解多环芳烃,常作为评价水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的重要指示生物。简单介绍了多环芳烃在鱼体内的代谢过程;从防御型生物标志物、损伤型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综述了几种鱼体内常用的多环芳烃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鱼类肌肉中污染物的分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研究了松花江吉林市至三岔河口江段鱼类肌肉中43种污染物,结果表明:该江段鱼类已受到总汞、甲基汞、铜、锌、镉和铬的轻度污染,尚未受到铅、锰、铁、砷的污染。扶余至三岔河口江段的鱼类食之有异味,肌内中烷烃、芳烃、硝基芳烃、硝基氯苯和挥发酚5类28种有机污染物的总平均含量和其中的3种促癌或助癌物、6种可疑致癌物以及化工污染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硝基芳烃类的平均含量均比其它江段高。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的光致毒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环芳烃是一类常见的污染物,过去对其毒性的研究集中在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毒效应上,但是近期研究表明紫外光的照射对多环芳烃的毒性有显著性影响,称为PAHs的光致毒效效应。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在紫外光照射下的急性光致毒作用,致毒作用发生机理及毒性预测的数学模型,同时探讨了PAHs对紫外光致 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干流PAHs的底泥-水交换行为及时空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松花江干流底泥和水体中PAHs(多环芳烃)的环境分布行为,应用逸度方法研究了松花江中PAHs的底泥-水交换行为及时空异质性特征. 结果表明:KOW(辛醇-水分配系数)影响PAHs的底泥-水交换行为,并与底泥-水交换的ff(逸度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801,P=0.000),而ff与PAHs的溶解度则呈正相关(R=0.499,P<0.05);高环PAHs的底泥-水交换行为受w(OC)变化的影响较为强烈,w(OC)每提高0.10%,2~6环PAHs的ff降低0.7%~11.0%;春季PAHs的底泥-水交换的ff大于夏季. 低环的Nap(萘)表现出明显的由底泥向水体的迁移行为,Phe(菲)和FlA(荧蒽)几乎接近于平衡状态,而高环的BaP(苯并芘)和BgP(苯并苝)则相反. 夏季PAHs的大气传输及本地排放源的沉降,可能为松花江干流PAHs的主要来源;汇入支流的输入可视为主干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另一来源. 水体中2~4环PAHs处于中等变异,5~6环PAHs则表现为强变异;底泥中3~4环PAHs处于中等变异,而其他环数PAHs则呈强变异. 从季节性变化来看,夏季底泥中PAHs的CV(变异系数)相对较大,而春季水体中PAHs的CV则略大于夏季. 研究显示,PAHs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底泥中w(OC),以及外源性PAHs的输入,均会使不同环数PAHs在水体和底泥中的CV产生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负荷情况下运行的燃煤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试,探讨了低负荷间歇运行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规律.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变大,烟尘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也变大.在相近低负荷条件下运行的不同出力的锅炉,额定出力大的锅炉烟尘排放量大.在燃煤量相近而在不同负荷状态下运行的两台锅炉,额定出力大的锅炉烟尘排放量大.对于常年低负荷运行时的锅炉,环境管理部门在对其烟尘排放进行监督管理时宜以低负荷运行时的烟尘测试教据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简称"2S技术")在水文和环境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在大流域尺度开展水生生物时空分析和退化诊断仍然是当前水生态学科的难点问题.本文面向新时期国家水生态质量管理重要需求和水生生物时空诊断学术前沿,全面梳理总结了近20年来2S技术在水生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别从GIS和RS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等方面阐明了2S技术的适用性和优缺点.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针对2S技术在水生生物时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水生植物和叶绿素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GIS技术在流域水生生物时空分析中的常用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法、叠加分析法和空间插值法,可以进行缓冲带划定、水生生物时空信息获取和趋势分析;RS技术可实现长序列水生生物数据的快速获取,主要包括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和机理分析模型,可从空间尺度实现对水生生物的反向溯源和正向模拟预测.2S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是未来大尺度水生态问题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能更好地定性和定量识别流域水生生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加快研发水生生物自动监测与快速识别等智能监测设备,实现5G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AI与2S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是今后大尺度水生态时空问题诊断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10种典型重金属在八大流域的生态风险及水质标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10种典型重金属在我国八大流域水体中的暴露浓度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分别应用概率密度重叠面积法和联合概率分布法对重金属在各流域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与现行水质标准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u和Zn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高,现行水质标准对水生生物Cu、Zn的暴露不能实施有效的保护;Hg和Ni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存在过保护的现象;Se、As和Sb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低,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保护程度适中.建议对现行水质标准适度修改,同时增强高风险重金属监测水平,以合理有效的保护我国水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灵 《海洋环境科学》2015,34(4):616-621
近年来由于水域生态系统污染的日益加剧,外源性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毒性机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在培养、生理和基因组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它们成为水域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模式生物。特别是近年来它们在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仅被用来研究外源性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机制,还用于筛选特异蛋白质作为外源性物质的危险性评价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的鱼类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北京清河水体及水生生物体内抗生素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清河水体和水生生物体内4类抗生素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QNs(喹诺酮类)和MC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ρ(∑QNs)和ρ(∑MCs)的平均值分别为2238.9和814.9ng/L;在检测的5种大型水生植物体内,QNs和TCs(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w(∑QNs)和w(∑TCs)的平均值分别为945.3和389.2μg/kg;在鱼类和软体动物体内,QNs和SAs(磺胺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质,w(∑QNs)和w(∑SAs)的平均值分别为3213.9和653.5μg/kg. 抗生素对清河水生态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OFL(氧氟沙星)、CIP(环丙沙星)和NOR(诺氟沙星)对藻类和水生植物的HQs(危害系数)均大于1,说明在清河水体中这3种抗生素对藻类和水生植物存在环境风险. 研究表明,清河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污染,其中QNs抗生素的HQs较高,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近岸海域水生生态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海南省近海岸带养殖业的发展,大量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洋,近岸海域中水生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出现变化,近海岸带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染.选择海南省3个有代表性的地点,通过海水采样和底泥采样,研究距海岸不同距离的海水和底泥中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以研究海南省近岸海域水生生物受养殖业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海南省近岸海域开展的大规模水产养殖,已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近岸海洋生物数量增加,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特别是由于养殖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成分(如氮、磷等),导致近海岸藻类大量繁殖,从而极易暴发近岸海水赤潮.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具有高毒性和不可降解等特点,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等产生危害,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最近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存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或通过人工添加的方式改善重金属对生物的不利影响.这些研究对认识水环境中的自然净化、生态修复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对生物活性物质改善作用的总结和深入机理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调查并总结了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水生生物重金属胁迫的改善作用,研究其可能的改善机制.对水生植物而言,生物活性物质主要通过调节植物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叶黄素循环以及维持植物光合色素平衡来改善重金属毒性;对于水生动物,生物活性物质主要通过缓解氧化应激、螯合重金属离子和维持肠道健康来减轻重金属毒性.因此,本文能为预防和改善水环境中重金属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提供支持,并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的自然修复技术、污染控制及水质改善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对水产养殖中生物的日常管理、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环境管理、应急处置和水质标准修订工作亟需石油类污染物淡水水质基准研究作为支撑. 本文筛选整理了大量本土物种毒性数据,利用SSD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TPR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分析了5种典型石油类污染物(原油、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淡水水生生物急性毒理数据,获得了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短期水质基准值. 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利用SSD获得的基准值可作为石油类污染物的短期水质基准推荐阈值,原油和BTEX(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短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0.065、2.000、2.340、1.295和1.595 mg/L. 结果表明:①原油的毒性远大于BTEX,这可能是由于毒性的联合作用使得石油的毒性变强. ② 绿水螅对原油最敏感,原因可能是水螅更容易通过摄食或直接摄取获得原油WAF(水溶性组分)的有毒成分;鱼类相较于其他物种对苯更为敏感,而对其他BTEX而言,最敏感物种为节肢动物,原因可能是鱼类和节肢动物器官分化程度以及试验时的龄期选择存在差异,鱼类更易在短时间内将苯代谢为有毒的代谢产物. ③ 不同BTEX的敏感物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基准值未有数量级的差异. 研究显示,我国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石油类标准未单独针对保护水生生物制定,BTEX标准的保护目标是基于人体健康而非水生生物,研究结果对我国石油类污染物环境管理、突发油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风险评估以及淡水水生生物特别是本土物种保护的水质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典型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多溴联苯醚累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广东清远某电子废物焚烧区封闭水体中水生生物体PBDEs(多溴联苯醚)的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草虾、田螺、河蚌、鲫鱼、鲤鱼、黄鳝和乌鳢等水生生物体内w(∑21PBDEs)(以脂肪质量计)为0.2487~24.50μg/g. 该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PBDEs污染较严重,较我国其他地区开放性水体的水生生物体w(PBDEs)高出1~3个数量级. 其中,底栖动物河蚌和田螺体内PBDEs累积最高,w(∑21PBDEs)分别为11.38和4.968μg/g. 不同同系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差异较大,BDE209是水生生物体PBDEs累积的主要组分,占49.83%~91.48%,八溴代和九溴代BDE也发生了高累积. 营养级是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PBDEs累积的最主要控制因素,但捕食和生活习性对生物体尤其是软体动物PBDEs累积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