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种种训练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后反思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此外,还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加以反思,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通过反思可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更好地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巧和经验教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和潜能,从而举一反三,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掌握较高的文化知识,还要对知识具有探索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在启发过程中获得发展,同时不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思想实质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数学本质的认识,而数学方法又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就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要让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包含了数学特有的数、式、形的相互转换,又包含了心理达标的转换。转化的目的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只要把握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取向和特点,抓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联系,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强化思路分析,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课上乃至课下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提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及时参阅有关教学资料,预先挖掘出每个单元章节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统筹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了"两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之本。毫无疑问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小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画图策略、列表策略、推理策略、假设策略、迁移策略等。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思想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后,让他们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在枯燥的计算过程中,学生会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的严厉要求下,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从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中跳出来,积极地对教学进行改  相似文献   

10.
数学素质就是由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等基本成分构成的基本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为了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思想、应用以及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科学研究,从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确立专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研究能力,在高中阶段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养成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敢于迎接挑战,树立学习的信心。下面,我用美国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数学意识,是指人们在数学学习、数学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数学的见解和看法。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向,它是主体主动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如何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成了值得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写日记的内容阐明了如何让学生和数学日记交朋友。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内容和方法,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更重要的是,梳理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思维方法,将思维养成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每次数学作业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学生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与探索中成长。作业低效甚至无效是课业负担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性数学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经过近几年的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对学生起着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提高问题意识,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意义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启迪思维,在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包含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因,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欲,不断追求新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数学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题多解,即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层面思考数学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全方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课堂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是新课改对学校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引导他们去思考,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