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江苏句容市决定对地处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句容市远东化工厂实施关停,以保护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和句容旅游环境。句容市境内古迹众多,有中国道教第一福地茅山和中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隆昌寺,同时,“两山”也是江苏省著名的风景名胜保护区,宝华山还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宝华玉兰的保护区。近年来,句容市积极实施“开放富市、旅游兴市、环保立市、科技强市”的战略,抓住句容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契机,治理旅游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茅山和宝华山风景区内原有10个采石宕口,象“白色疮疤”一样蚕食着风景…  相似文献   

2.
关于华山自然景观,自古到今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华山已成为我省继续开发建设的旅游盛地之一。为了介绍华山环境景观本刊特采访了西北大学景观生态学家李继措教授。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他对华山景观的新见解。“华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和《禹贡》等书,该山为西岳,西方属阴,取“少事用事,万物生华”之意,故以“华”名。因为当时“华”与“花”通,并以某种植物的花相比拟。如根据山顶有莲池、生长千叶莲的传说,称其“莲岳”,尤其唐代诗人韩愈赋诗“太华峰头千叶莲…  相似文献   

3.
在对岳阳南湖风景区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风景资源构成的基本要素山、水、林、气象、建筑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原理,探讨了岳阳南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筑与景观协调发展规划和绿化规划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研究结果为南湖度假区的规划、决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研究方法可供其它类似旅游度假区参考  相似文献   

4.
华山风景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淑琴  舒峰 《陕西环境》2000,7(4):16-18
1前言华山古称西岳 ,是我国巨大的秦岭山系向东北延伸的支脉 - -太华山脉的高大群峰 ,极富奇、险、俊、秀和幽、奥、旷、野等形象美和动态美的自然景观 ,尤以其独具的“卓绝三峰出 ,古松擎天柱”的石奇木秀之特点享誉神州 ,是祖国大好河山之精华 ,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已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但是 ,与一切风景名胜一样 ,华山的风景名胜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旦被破坏 ,便无法复得。因此 ,必须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坚持“严格保护 ,统一管理 ,合理开…  相似文献   

5.
冯喜 《陕西环境》2003,10(2):27-27
华山自古以来就以“奇、险、峻、秀”闻名于世,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资源,更是为世人称道。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建设部、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旅游区文明示范点”;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同年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西北地区首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单位。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历来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原则,珍惜华山的一草一木。企…  相似文献   

6.
廖建江 《环境》2005,(10):71
据报载,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在不了解地下温泉喷气孔的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情况下,将喷气孔变为“桑拿浴”场所,结果严重破坏了稀有的旅游地质景观。该县的另一处地下温泉也因被“现代化”装饰,而失去了再现的自然条件。报道一经披露,舆论为之哗然。近年来,像香格里拉这种在旅游开发大潮下难逃劫难的旅游资源是不胜枚举。现在,不少地方对旅游资源错位开发,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泛滥,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相似文献   

7.
李继康 《陕西环境》1995,2(3):17-18,20
华山属于秦岭的东部余脉,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土壤、气象、水文条件都有利于各种林木的生长和发育。华山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土特产品久享盛名。主峰集南北植物于一方,原始森林基本上保存着华山植物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由下向上依次构成灌丛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具有不同的建群树种,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迷人景观。植物给奇险峻峻的华山平添了几分妩媚和秀色,使华山在阳刚壮美之中含有阴柔之美。历史上的华山,草木葱郁,植被繁茂,山青水秀,鸟语虫鸣。但是到了近代,由于长期缺乏管理.任人滥垦、乱伐和随意放牧,…  相似文献   

8.
解决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测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容量及合理进行景区内游客时空分流是解决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数学模型测算出国家风景名胜区安徽天柱山的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然后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了天柱山游客流的智能化空间管理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旅游景观资源形象美必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规律美为内涵,认为自然美的生态价值才是自然的第一价值。并以三亚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为例。对海域、陆域典型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旅游景观资源形象美必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规律美为内涵,认为自然美的生态价值才是自然的第一价值。并以三亚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为例,对海域、陆域典型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火山是惊天动地的自然景象,具有神秘感,对人们有极强的吸引力。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突变性的片断,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将火山列为国家公园,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象和地质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和未来的游憩、科研、启智之场所。面对火山遗迹,人们会产生种种遐想和启迪。火山(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分为六大类(1)火山喷发景观/对火山特有的不同于其它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3)火山喷溢的熔岩或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岩在流动、定位、冷却后遗留的奇特的景观;(4)特定的火山岩在特殊的地学条件下形成的奇特自然景观;(5)与火山(火山岩)有关的其它自然景观;(6)火山(岩)自然景观内的历史与文化。本文提出如何评价火山(岩)旅游资源的四个大目标与四个大准则,对当前我国已开辟的风景旅游区作了概述与评论。最后,本文对我国火山(岩)旅游风景区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建议:(1)目标的确定和规划均有赖于旅游地学的研究;(2)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个关键的问题;(3)筛选出可作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区作好前期研究;(4)如何提高科学品位,开辟科学展示厅,起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应有的科学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武夷山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武夷山风景区划分为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3种景观生态等级,以此对武夷山风景区进行综合的景观生态规划,探讨景观生态规划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武夷山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武夷山风景区划分为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3种景观生态等级,以此对武夷山风景区进行综合的景观生态规划,探讨景观生态规划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风景区旅游设施景观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风景区旅游设施,其选址是否合理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在视觉敏感的位置建设旅游设施,将会对景观资源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尽量避开视觉敏感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建设项目对风景区的景观影响。论文以某旅游区索道建设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首先分析景区主要景点、休闲场所、旅游线路和周围交通干线等视觉敏感观察点的可见度,表明索道1/3位于高可见区或较高可见区内。进而分析索道的可见度分析,表明景区内7个景点和一条主要旅游线路及景区外的一条二级公路处在索道的可见区内。最后分析索道对可见区内的敏感观察地点的景观影响,表明索道对景区内的7个景点和一条主要旅游线路景观影响较大。从以上分析得出索道的选址不合理,需要重新选址或者修整方案。论文在对视觉敏感观察点的可见度和项目区景观质量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索道选址的建议区域或采用降低索道高度的措施可避免或减小索道建设对风景区的景观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诸多风景名胜区重大工程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活动是否会对特定区域造成影响,已成为城乡规划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从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两方面,探讨风景区重大建设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方法和体系,其中静态评价包括视觉可见性、视觉敏感度和景观相融度3个维度,动态评价包括视觉可见率和游线可视范围2个维度。以武汉东湖风景区四季花城项目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通过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的视觉景观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待建项目对风景区景观及视觉所带来的影响强度,以便通过对拟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来降低对风景区景观及视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旅游经济是软性经济,是一种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作为资源,通过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旅游事业的物质基础.一、自然风景区的基本特征1.该地区要有一定的山、水、土壤、植被条件;要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联系;位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心或位于当地交通工具能够相适应的地区.2.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文化积累和文化认同.因为风景区的建设(包括布局),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指导下完成的.3.有一定的文物和古迹文物和古迹是各个社会时期文化特征的实体、遗物,它的形成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自然风景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文物和古迹是风景区中文化因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社会经济活动对风景、文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开展水库生态风景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库区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结合水库风景的特点,按供需平衡关系,改变资源利用形式,按边沿景现再造模式,多层次、可持续地开发与保护水库资源,促进水利风景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 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与设施,为旅游者提 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创汇多的特点,素有“无烟工业”之称,被认为是不耗费资源的“风景出口”。 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是指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外部条件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体、土地、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接待条件等人文环境,具有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性和容量的有限性。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国土面积广阔,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有悠久的历…  相似文献   

19.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旅游规划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效益原则、个性与特殊保护原则;以及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应用与微观应用。指出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水平层次上对旅游地的旅游景观、环境景观等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它本质上是一种包含“旅游”、“景观”、“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性规划,而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微观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廊-基的具体设计上,全文深入探讨了“规划结合自然”的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三亚市风景资源生态敏感性及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三亚市海陆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和旅游资源单体的生态敏感性,根据区域所具有的承载力和风景资源的生态功能,对典型滨海型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具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