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昆明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有珍稀濒危植物42科54属55种,其中真菌有1科1属1种,蕨类植物有3科3属3种,裸子植物有5科7属7种,被子植物有33科43属44种。通过分析昆明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特征、保护现状及其濒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昆明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有珍稀濒危植物42科54属55种,其中真菌有1科1属1种,蕨类植物有3科3属3种,裸子植物有5科7属7种,被子植物有33科43属44种。通过分析昆明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特征、保护现状及其濒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杨淑萍  姜洁  阎平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919-1929
论文通过野外调查,对喀喇昆仑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种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共计34种,隶属15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区内特有植物12科24属32种,其中,新疆特有种30种,西藏特有种2种;部分新疆特有种分布区呈趋异变化,昆仑独行菜(Lepidium kunlunshanicum G. L. Zhou et Z. X. An)、黄花点地梅(Androsace flavescens Maxim.)、密穗早熟禾(Poa spiciformis D.F.Cui)分布区扩展至西藏,绿叶柳(Salix metaglauca C. Y. Yang)、昆仑方枝柏(Sabina centrasiatica Kom)、阿克赛钦雪灵芝(Arenaria aksayqingensis L. H. Zhou)分布区缩减呈现濒危;研究区珍稀濒危及特有种水平分布以塔什库尔干县为中心,自西北向东南渐少。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 3 000~4 500 m的范围,且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兼具灌木和乔木类型。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分布有3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我们采用(1)种群数量;(2)种群结构;(3)物种特有程度;(4)具有科研或经济价值的物种;(5)特别考虑种(单种属种)5项指标,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该保护区3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  相似文献   

5.
珍稀濒危植物与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珍稀濒危植物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包括国家和云南省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外,还应包括国际公约保护的种类,以及数量稀少的狭域特有种,估计云南的珍稀濒危植物约1500-2000种,提出了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的关键地区,论述了珍稀濒危植物在自然保护区的申报,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强调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大力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对于有效保护运动贩生物多样性,管理好自然保护区,提高云南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显示度,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昆明基地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基地几年间先后引进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及云南珍稀保护植物167种,在当地自然环境中能保存存活的有140余种,其中有59种已开花,有22种已开花结实,并已有部分种类在迁地保护基地内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生命周期。在调查的35种保护树种中,有11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作为本地重点推广利用的造林及园林绿化保护树种。  相似文献   

7.
仙人掌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Cactaceae)。它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很广,在国外被广泛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效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满足不同人群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的仙人掌类植物资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对该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作了初步的研究,供有关方面参考。 1、种类: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该科约有150属,2000种左右;在我国种类较少,多为引种栽培品种;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种类不断增加,已有500种左右。 2、分布: 该类植物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墨西哥…  相似文献   

8.
东方白鹳属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同时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国际濒危物种。文章阐述了对白鹤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实地共发现13科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7.1%,其中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为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查明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区内的地理坐标、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就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实地共发现13科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7.1%,其中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为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查明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区内的地理坐标、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就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东罗浮山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浮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是驰名中外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也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201科676属1168种,分别占广东维管植物的718%、411%、166%。罗浮山生物资源很丰富,有药用植物和油脂植物等,也有不少国家保护植物和保护动物,而且自秦汉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论文对罗浮山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调查鉴定,羌族民间常用药有225种,来源于103科236属,包括植物药204种,隶属于93科222属;动物药17种,隶属于10科14属;矿物药4种。发现四川省分布新记录种5种,并择其重要种类介绍了羌药的分布规律、新资源及其开发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大伙房水库保护区植被组成情况,为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经营模式支撑,以2011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植物组成及区系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共有植物228种,隶属于66科168属。其中草本植物比例较高,为78.51%。单种科和少种科较多,共占总科数的93.94%;单种属比例占总属数的57.89%;科级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野生灵长类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安徽黄山旅游开发利用野生短尾猴资源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灵长类动物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南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杰  兰小中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977-1987
针对西藏山南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本底不清、家底不明、开发不合理等现状,在对该区域药用植物进行实地考察、座谈走访、样本采集及室内测定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生物量与蕴藏量、濒危程度与至危因素。结果表明:山南地区有49 种珍稀濒危藏药植物,隶属25 科43 属,占整个西藏高原濒危藏药植物种类的65.33%。中国特有种占53.06%,其中西藏特有种占20.41%,错那县种类占73.47%。以山坡为生境药用植物占75.51%,仅分布在海拔3 000 m 以上的种类占61.22%,多年生草本占83.67%,全草类药用植物占55.10%。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的是粉枝莓,为1 830.48 g;最低的是冬虫夏草,仅为0.31 g。羊齿天门冬的根冠比最大,是5.31;最小的是马尿泡,为0.04。粉枝莓的产量和蕴藏量均最高,分别为36.61 kg/hm2和34 040.78 t;其次是暗红小檗,为27.00 kg/hm2和10 759.37 t;最低的是椭圆叶花锚,仅为0.004 kg/hm2和2.37 t。Ⅰ级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的产量与蕴藏量排序均是:大花红景天>桃儿七>喜马拉雅紫茉莉>西藏秦艽>鸡蛋参>金球黄堇>矮黄堇>露蕊乌头>毛瓣绿绒蒿>乌奴龙胆>假耧斗菜>长果婆婆纳>篦齿虎耳草>冬虫夏草。该区濒危藏药植物全株蕴藏量为60 959.12 t,药用部位蕴藏量为48 663.97 t,占79.83%。经济价值较高的冬虫夏草蕴藏量为9.30 t。山南地区Ⅰ级濒危药用植物种类比例大,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为干扰的主导性是导致濒危的主要因素,建议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行、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并举,实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淮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及栽培植物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淮北煤矿塌陷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对公园栽培植物营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野生植物42科95属115种,其中单子叶植物6科27种,双子叶植物35科87种,蕨类植物1科1种。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属的成分相对分散,均为寡种属和单种属;植物以农田杂草为主,区系成分简单,野生湿地植物种类优势明显。2)湿地公园湿地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8个群系。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藜(Chenopodium alb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等为湿地公园湿地植物优势种群,形成大面积优势群落。3)栽培植物共计19科31属34种,主要有意杨(Populus × canadensis ‘I-214’)、垂柳(Salix babylonica)、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a)、马尼拉草(Zoysia tenuifolia)等。4)园区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外来植物共10种,其中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为安徽省首次记录。论文针对公园野生植物保护及栽培植物营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