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都匀地区煤窑矿坑水污染剑江支流状况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匀市剑江流域内众多开采中和已封闭、废弃的煤窑所排放的矿坑水,对数条剑江支流小河造成了污染。污染以高铁低硫化物为主要特征。被污染的小河流成为富含氧化铁的“锈水河”,并对剑江干流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中试分析污染状况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淑贞 《福建环境》1996,13(5):16-16
朱公溪是县城放江水域的一条支流。近年来随着乡企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石析材行业崛起后,对朱公溪水水质造成了污染,综合治理朱公溪的污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云南金顶超大型矿区长期矿业活动对矿区水系沉积物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北大沟河流沉积物中Cd含量低于南大沟;沘江不同河段沉积物中Cd含量差异较大,矿区上游沘江段沉积物中镉含量较低(平均值低于10 mg·kg-1),池江下游污染段沉积物中Cd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值为266 mg·kg-1).沉积物中Cd污染系数最大(R为21.9-45.2),高于zn(R为4.9~9.7)和Pb(R为2.7~4.6).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矿区水系沉积物污染元素按污染强度分为:Cd>Zn>Pb.南大沟和沘江矿区下游段部分沉积物达到严重污染,北大沟大部分河段沉积物为重污染,少数河段沉积物为偏重污染或中度污染,沘江金顶段上游河段沉积物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从南大沟汇入沘江口段到下游温庄村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剑湖流域内分布着大量农田,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通过"源头控制,过程减污,末端截污"来实现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是核心,配合沿程及末端污染治理,才能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分析评价了斗篷山 剑江风景名胜区水质现状,论述了景区水质在该风景名胜区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改善水体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7.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8.
冯家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区重要的生态廊道,查明冯家江流域水体中氮磷的污染特征,对掌握冯家江流域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污染防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别于2018-2019年夏、冬季测定了冯家江流域地表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形态,采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和氮磷比评估了该流域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 表明:冯家江...  相似文献   

9.
X53 9403258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潘海峰(浙一17一江余杭县环境监测站)…刀环境与开发/江西省环保局一1994,9(2)厂268一270环情X一16 对杭州某厂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和原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评价区ed,Hg,Pb,zn,er6+,eu元素含量普追很高,造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其中cd,Hg,Pb为重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C产,cu为轻度污染,As含量最低,属未污染。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是:靠近新开河东岸污染重,西岸则轻;沿新开河在其排污口附近土坡污染重,远者则轻。3.为防止和控制该区土坡进一步污染,必须止往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图们江水系陆源污染物进入日本海的污染类型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年入海通量,并预测了由于区域神经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陆源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用权重系数概念得出图们江陆源污染属于以有机污染综合指标COD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类型和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剑湖湿地3条入湖河流:格渼江、金龙河、永丰河进行实地调查,结合以往生态驳岸评价研究确定剑湖湿地入湖河流生态驳岸评价指标,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辅助软件得到生态驳岸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对其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灵敏度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一个生态驳岸评价指标对剑湖湿地3条入湖河流是如何影响的,这样可以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河道生态驳岸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澜沧江水系威远江、小黑江流域面源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包括:化肥使用情况,农药和农膜使用情况,畜禽养殖情况,乡镇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情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基本情况及污染源排放状况基础上,分折了嫩江齐齐哈尔江段水环境质量污染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可持续发展与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沘比江污染及危害综合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龙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18-120
随着沘比江流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沿岸厂矿工业污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Pb、cd、As等直接排放河中,Pb、cd严重超标,2002年沘比江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属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沘比江流域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监测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性气体对大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一项严重污染就是大气的重金属污染,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亟待监测与控制,本文就现当今国内外常用的大气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与测量仪器进行论述。并对大气污染物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威远江、小黑江流域面源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澜沧江水系威远江、小黑江流域面源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包括:化肥使用情况,农药和农膜使用情况,畜禽养殖情况,乡镇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情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沘江污染及危害综合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龙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B04):118-120
随着沘江流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沿岸厂矿工业污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Pb、cd、As等直接排放河中,Pb、cd严重超标,2002年沘江水质综合评价为劣V,属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沘江流域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监测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2008年-2015年茂名市4条主要干支流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为监测对象,对同一条河流不同断面及同一时段不同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河流综合水质的污染情况及功能区达标情况,并对鉴江、罗江、袂花江和小东江的综合水质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鉴江上游与下游单元对干流的污染贡献最大,中游单元的污染程度最小,由中游至下游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即鉴江的污染主要来自下游;支流中小东江污染程度最高,袂花江与罗江的水体相对较好.2008年-2015年期间鉴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的年综合水质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恶化,其综合水质曲线呈波浪式并在一个水质类别之间上下浮动,综合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乐安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对1987-1995年期间所采集的乐安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德兴铜矿的矿山酸性废水和洎水河河水,使乐安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0.
以钦江青年水闸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年~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污染最重的氨氮、溶解氧和石油类3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Pi)及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Pj)。通过分析得出,钦江青年水闸断面氨氮污染指数在2004年-2009年基本维持平缓,溶解氧和石油类污染指数在2001年-2006年期间上升幅度比较大,在2007年-2009年,逐步下降并且持续平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在2003年和2006年分别达到了5.440、4.940,断面水质属轻污染级别,2007年-2009年青年水闸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基本保持稳定(<4),河流水质的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