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却水处理中臭氧的阻垢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臭氧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阻垢作用.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中,臭氧不能直接参与碳酸盐平衡体系,不影响碳酸钙沉淀的晶型.但是,在工业水质条件下,通入臭氧后,可以影响所形成的碳酸钙晶体的稳定性.在冷却水中,臭氧与某些能和Ca2 发生配位作用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体系中醛基和羧基的总数增加,使水对钙的配位能力增加,致使水中的Ca2 浓度增加,从而产生一定的阻垢效果.臭氧可以氧化循环冷却水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水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使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这样就使冷却水中Ca2 浓度增加.当水中不含有机物时,臭氧没有阻垢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度处理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日益恶化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论述了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活性炭、臭氧处理、膜分离技术、生物预处理法、加强混凝、深度氧化技术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特点,介绍了深度处理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臭氧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杀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臭氧杀菌的基本因素.结果表明,冷却水的pH值和水温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水中的剩余臭氧浓度是决定臭氧杀菌能力的主要因素;臭氧的消耗量与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关.当水中剩余臭氧质量浓度为0.05 mg/L,接触时间为14 min时,可使灭菌率达99%.循环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滋长所需维持的剩余臭氧质量浓度为0.05mg/L.在一定pH值范围(7.0~9.0)内,臭氧的灭菌能力基本相同.在相同的剩余臭氧浓度条件下,臭氧的杀菌能力基本不受温度影响.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相同的起始菌数条件下,投加臭氧后细菌数目迅速减少,单位时间投加的臭氧越多,则杀菌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3):38-38
人们对臭氧的认识多半是近几年提得较多的臭氧空洞,这个臭氧层存在于高空平流层中,能阻挡紫外线直接进入地球,保护地面的人类和动植物。但少有人知。地球的这个“保护衣”还有它有害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臭氧氧化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臭氧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对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比如纺织印染废水、石油类污染物、焦化废水、金矿含氰废水、造纸废水等都具有较好的降解功效.有资料表明,影响臭氧氧化有机废水的主要因素有接触时间、臭氧投加量、pH值.  相似文献   

6.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一类痕量、顽固的新兴有机污染物,采用传统水处理工艺不易去除,需深度处理。采用批量试验方法,研究了臭氧氧化二级出水中添加的19种PPCPs的去除效果,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 H值、自由基抑制剂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并根据氧化产物推断可能的反应途径。结果表明,在原水水样p H=7.1条件下,臭氧质量浓度为1.2 mg/L时,能有效去除大多数PPCPs。其中,抗生素类PPCPs和个人防护类PPCP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和70%,而雷尼替汀和噻苯咪唑去除效果不明显,仅为17.73%和12.3%。增加臭氧投加量或提高反应p H值会显著提高除雷尼替汀和噻苯咪唑外的PPCPs去除率。加入的自由基抑制剂对臭氧氧化PPCPs有明显抑制作用。PPCPs的氧化降解产物有机酸会降低反应p H值,进而影响PPCPs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速率、p H和温度对COD、蛋白质、色度以及生化尾水中的腐殖酸的去除效果,通过BOD/COD变化分析了臭氧氧化法对生化尾水可生化性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在p H 5.0,温度35℃,臭氧投加速率9.33 mg/(L·min),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尾水中的COD、蛋白质、色度以及腐殖酸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2%、90.5%、97.5%和93.0%,BOD/COD从0.32提升到0.56,生化性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气溶胶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大隐患,为保证室内环境安全,需对室内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以消除病原微生物并控制室内微生物含量在健康水平以下.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臭氧消毒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限制因素.对臭氧空气和表面消毒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各条件下臭氧的消毒性能和消毒机理,并详细阐述微生物、臭氧浓度、消毒时间、湿度及其他因素对臭氧消毒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目前臭氧空气和表面消毒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空化装置中通入臭氧气体,研究了水力空化装置联合臭氧气体对油田污水COD的降解情况.研究表明.水力空化装置联合臭氧气体能对油田污水COD产生较大的去除率,在适当的臭氧气体通人速率、空化器人口压力和空化器结构参数下,存在最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宁省某焦化厂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开展了O_3-MBR的中试研究,对臭氧预处理的臭氧投加方式和比例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臭氧氧化时间的处理效果,以最佳臭氧氧化条件与MBR组合,考察了MBR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方式为3段投加且投加比例为6∶3∶1,臭氧氧化时间为40 min,MBR停留时间4 h时,处理效果最佳且最经济,在此处理条件下,O_3-MBR组合工艺出水色度稳定在10倍以下,COD稳定在50 mg/L以下,浊度稳定在0.5 NTU以下,SDI值稳定在5以下,满足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1.
臭氧协同产生@OH的高级氧化过程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述了目前臭氧协同产生·OH的高级氧化过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内容包括O3/UV、O3/H2 O2 、O3/催化剂等 ,同时着重对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指出了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PPS滤料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燃煤锅炉烟气除尘首选的优良滤料,但其抗氧化性欠佳。电袋复合烟气除尘中,位于烟气上游的静电除尘器产生的臭氧会对下游的袋除尘器PPS滤料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减少滤袋使用寿命。为研究PPS滤料的抗氧化性,通过系统的实验方案和手段,研究了臭氧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三因素对PPS滤料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因素在数量上的增大,强力下降明显,电镜扫描发现某些纤维出现断裂。另外,理论分析表明PPS分子链加入了氧元素,使其颜色加深,脆性增加。现场使用中应限定烟气的最高含氧量。  相似文献   

13.
Not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air cleaning from ozone.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of adsorption air cleaning from ozone. The second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pendence of the efficiency of ozone removal from the air on the height of the adsorber layer and on concentrations of ozone, and to obtain empirical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efficiency of ozone treatment. Equipment for air cleaning from ozone and nitrogen and sulphur dioxides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陕西省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销售和使用量,分析了陕西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特征。根据各受控物质的特点,计算了这些物质的实际使用量的臭氧消耗潜能(ODP)值。结果表明,2008年陕西省使用的ODS总量约为679.95 t,按照ODP值折算,相当于约132.76 t当量CFC-11。ODS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清洗行业和制冷行业,区域重点在西安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袋复合除尘器前级电场电晕放电有可能会产生臭氧,而臭氧又迅速与烟气中NO反应生成NO2这一猜想,通过对实际工况下电袋复合除尘器中臭氧含量和NOX浓度进行的测试,得出电袋复合除尘器中并无臭氧产生,且NO2浓度也未增加。但烟气中NO2浓度已经接近除尘器PPS滤料在使用温度下(150℃)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值,PPS滤料会因发生氧化而失效,缩短滤料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根据烟气脱硝装置工艺特点,设计并搭建了臭氧腐蚀性测试装置和臭氧自燃点测试装置。利用搭建的测试装置开展了铁粉、碳粉自燃特性研究和吸收塔内非金属材料的腐蚀性研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铁粉和碳粉在臭氧环境下的自燃特性,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非金属材质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臭氧对非金属材质的腐蚀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确定了纯氧管道和含有一定浓度臭氧的氧气管道的工艺危险性。根据脱硝装置气体管道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臭氧高级氧化+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工艺对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小型试验,处理能力为2.4m3/d。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COD为280~350mg/L的情况下,出水COD在50 mg/L以下,最低为42 mg/L,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最高达85%,色度去除率为70%~80%。出水COD满足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及臭氧生成潜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我国北方某重工业城市的家具喷涂、汽车喷涂、印刷打印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分析各工艺过程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化学成分谱信息,并计算了臭氧生成潜势。现场调研获得其溶剂使用量信息,采用SUMMA罐在车间进行VOCs样品采集,使用气象色谱/质谱系统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的TVOCs(VOCs化合物浓度之和)均较高,其中汽车硝基涂料(NC)喷涂工艺排放TVOCs质量浓度最高,达5 520.09μg/m~3,打印店最低,为755.32μg/m~3。对各工艺过程,家具喷涂中聚氨酯涂料(PU)、硝基涂料(NC)喷涂工艺和汽车NC漆喷涂工艺排放的VOCs都以苯系物为主,质量分数均在80%以上,主要组分包括邻-二甲苯、乙苯、甲苯、1,2,4-三甲苯、间,对-二甲苯和苯。报纸和铜版纸印刷排放VOCs以烷烃、苯系物为主,两者烷烃质量分数分别为39.51%和33.34%,苯系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4.80%和51.07%,且报纸印刷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癸烷、乙苯及1,2,4-三甲苯,报纸和铜版纸印刷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1-丁烯、间乙基甲苯和对乙基甲苯。打印店排放VOCs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烷烃(65.09%)。上述行业臭氧生成潜势最高的是家具PU漆喷涂(5.863 g O_3/g VOCs),其次是家具NC漆喷涂(5.714g O_3/g VOCs)和汽车NC漆喷涂(5.505 g O_3/g VOCs),苯系物为主要贡献物。基于原辅材料消耗量的排放因子法计算出各工艺过程VOCs实际排放量,研究表明家具厂1和2的PU漆喷涂工艺VOCs排放量最高,分别为623.36 t/a和94.72 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