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文化——生态城市建设的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软件作用。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应该从物态、行为、体制、心智四个层面进行,并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利用教育和宣传积极培育生态意识,同时加强生态体制这一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内容庞杂的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一种指导性理论框架,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性、宏观区域性等特征为其指导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模式,构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框架。以武夷山市为例,从基质、斑块、廊道三方面给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力争通过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生态文化建设,塑造出武夷山市旅游、文化、教育、印象等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沈阳市不仅是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更应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沈阳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出发,详尽阐述了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从政府引导、环保机制完善、生态产业培植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沈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定史、特征及内涵,简述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面临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文化的定义、内容和特点,建议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最后指出绿色消费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水生态文化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河流问题的有效手段被提上日程。本文阐述了河流与城市的关系,水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及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与政策探讨,以期对的城市河流修复提供参考,为河流的生态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出发,详尽阐述了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从政府引导、环保机制完善、生态产业培植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沈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索生态文化之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态文化"的发展过程、组成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生态城市的建设等方面对"生态文化"的内涵作了充分的解析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文化"的内涵提出了较为简洁的表述:人类运用生态学原理能动的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形成的和谐共生的文化形态.该研究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和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全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161-164,160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承栽能力限度内,从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产业转型、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介绍了沈阳生态市建设现状,从政府引导、环保机制完善、生态产业培植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作为人类环境问题和危机产生的重要策源地,建立反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文章在城市作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及自然生态亚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生物成分组成、结构与功能关系,系统的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社会为评价要素,下设12个一级指标及42个二级指标,为评价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钱易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069-1074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本文分别讨论了为什么要抓大保护,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该由谁来完成等三个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应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城镇化建设领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领域,以及加强法治、制度、政策和文化、教育、宣传等领域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和规划内容的基础上,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分析了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现状,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景观的生态框架设计,种群源(斑块)工程,廊道与节点工程,城市山水生态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工程和城市景观文化规划。通过上述具体的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使长沙市芙蓉区的景观生态能得到较大改善,更好地为城市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5.
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点建设区(538.55 km2)、优化建设区(743.53 km2)、限制建设区(1 887.46 km2)和禁止建设区(1 919.16 km2)。论文明确各区空间分布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技术、决策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运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和土地建设适宜性分析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区域(生态主导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依据生态保护原则和土地开发适宜度,将城市生态主导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化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介绍了该方法在大连市的应用.结果表明,大连市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面积分别占全市域土地面积的56%、19%、12%和13%.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地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及匹配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类型,确定区域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即承载规模和承载边界对土地利用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从生态限制与适宜性的角度尝试确定城乡建设用地的承载能力,选择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土壤条件、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保护5个方面的指标要素作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生态约束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水桶效应”原理,对江苏沿海地区综合生态适宜性和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性进行评价,制作了综合生态适宜性和可承载性格局分布图,确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城乡建设用地承载阈值及其分布,统计了各县市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比照江苏沿海地区现状建设用地分布图与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性分布图,开展了可承载与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匹配性评价,核算了城乡建设用地承载潜力,得到江苏沿海地区、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承载潜力分别为14.37%、15.29%、12.58%和17.07%,从而为江苏沿海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和差异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山区、平原、城市绿化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为城市营造更多的绿地空间,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促进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创新更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景观建设作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系统工程与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关系到城市水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水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两大误区,并提出了科学、合理建设城市水景观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