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海洋放射性监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总结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同核素通过海洋途径排放的放射性总量;介绍多个国家开展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基于海洋放射性本底与各国制定的限值标准,对福岛核事故后海洋放射性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进行展望,从海洋环境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我国海洋放射性数据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碘是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机体内的代谢率高。由于129I的半衰期长,在评价海洋环境的辐射危害方面被视为同位素碘中的临界放射性核素。131I对人体的辐照剂量不可忽略,因为短寿命的放射性碘在排放地区附近可能保持高浓度,因此,就有可能高浓度蓄积在海产品中。放射性碘的行为可能与海洋环境中的稳定性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沿海核工业的发展,为防止放射性污染环境,开展了有关调研是很有必要的。 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沾污一般都不是单一核素所致,而是多种核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快速给出沾污数据,作出海洋环境放射性沾污的质量评价,及早制定预防及防护措施,通常采用总β放射性分析方法和γ能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程晓波  陈福亮  陈志东 《环境》2012,(Z1):139-140
目的,讨论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排放限值。方法,比较由放射性核素产生的有效剂量得到核医学科废水的总放射性活度浓度排放限值和核医学科废水总放射性活度浓度排放限值。结果,废水排放满足总放射性活度浓度排放限值就可以满足废水排放对公众产生的有效剂量限值。核医学科排放废水低于总放射性活度浓度排放限值时对公众产生的有效剂量满足GB18871的要求。结论,在管理和评价医院核医学科排放放射性废水时,只需检测核医学科废水的总放射性活度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限值即可。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回顾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上,阐述了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海洋环境管理的范畴、重点和海洋环境管理的类型,并形象描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间海洋环境监测交流合作的逐渐增加,需要我们增强对国际海洋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的认知。文章对中美两国在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完善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评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水传染病是当今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人类肠病毒通过污染水体导致人类感染的胃肠道等疾病是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以人类肠病毒经过污水处理厂排放为起点,分析其进入海洋环境后通过海水或海产品等途径给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的最新进展,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环境微生物监测指标和评价方法还不能满足指示人类肠病毒污染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为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的风险监管措施,包括构建科学的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全国相关的监测网络体系,构建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制定加强我国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的污染监管办法等。  相似文献   

8.
大气层核试验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最大来源,可造成局部和全球性污染。核燃料再处理厂和反应堆运转虽然在严格控制下向海洋环境排放低放射性废液,但也可造成局部污染。核试验象核工业一样,产生中子活化产物放射性核素和裂变产物放射性核素。海洋环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列于表1。  相似文献   

9.
核电厂污染控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主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可合理达到尽量低条件下的公众剂量约束管理,同时辅以明确的年排放总量管理要求,对于排放浓度的管理则是间接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在预测海洋灾害和监督保护海洋环境,以及利用管理海洋资源和科学研究海洋环境方面,监测海洋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地位和作用视角,对海洋环境监测进行综述,针对海洋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把三并改进海洋环境监测建议提出来,以期在理论上为健康发展我国海洋环境事业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控制污染物入海量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如同其他海洋国家一样,存在着两类问题:一类是自然环境问题,即海洋自然生态的破坏问题;另一类是人为环境问题,即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问题。大量的海洋污染调查、监测及研究资料表明:污染损害是我国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工业“三废”的排放,而产生“三废”的基本原因则是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消耗及能耗大。同时,管理不善,也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河污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环境不容乐观.针对此种情况,对黄河人海污染物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黄河人海主要污染物,对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黄河口海洋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面临着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机遇和依旧严峻的海洋环境形势,立足国情,审视自身的不足,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环境管理模式。美国联邦政府层面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统筹了综合管理与分工管理,在成立综合化的海洋环境管理与协调机构的同时将海洋环境管理的职能分散于环保署、内政部、运输部等多个部门。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做法,通过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主管部门、科学重构涉海部门职能、"做实"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调机构,以构建海洋环境管理的整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通常包括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设施,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属于核设施范畴,民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应按照《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申领核设施建造、运行许可证等.我国现有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数量多,现状和特点不尽相同.当前,部分民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存在范畴划分不明确、许可模式不统一等问题.结合我国民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实际情况,简要梳理和探讨其许可方式.建议独立场址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应统一纳入核设施管理范畴并申领核设施安全许可证;核设施配套建设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应依据主体核设施的差异实施分类许可管理为宜.  相似文献   

15.
化工生产中环境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我国化工生产发展和环境风险管理现状,探讨了我国化工生产中环境风险的类型及发生原因,从加强合理布局、修订和完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行业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进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方法和革新环境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控制海洋的放射性污染,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对许多海域的放射性沾污水平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获得了数以万计的调查数据。然而,由于调查方法的质量控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数据的应用价值,并给今后的放射性监测和质量评价带来困难。 在海洋的放射性调查中,从海洋环境样品的采集,贮存和处理到分析测量的一系列过程中,每一步都会引入(客观的或人为的)误差。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海洋放射性污染调查暂行规范》虽然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某些规定不够完善,再加上某些调查者未能严格按规定执行,从而使以往有的调查数据误差过大,增加了对比和质量评价的困难。修正规范的有关部分,统一控制各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在实际调查及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就提高海洋沉积物放射性调查工作中样品采集和处理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调查常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迅速发展,海洋环境调查工作安全隐患问题也日趋凸显。结合现阶段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监管需求,积极推进我国海洋环境调查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从海洋调查船舶管理、调查仪器设备操作、深海作业风险等方面研究了我国海洋环境调查安全管理形势、分析了海洋环境调查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四川自贡市城市放射性源调查为实例,较系统地探讨了城市放射性源的来源主要为各种同位素的应用,伴有放射性的工业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以及由它们产生的各种放射性废物、并对城市中放射性源的主要种类及行业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城市中放射性源及放射性废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加强放射性环境管理及监测机构的建设,加强对辐射性及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开展城市放射性环境科学研究及评价工作等措施对策,使城市环境和人群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国内煤层中普遍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燃煤产生的烟气、煤灰渣等介质进入空气、土壤和水环境中。公众健康危害评价结果证明燃煤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通过吸入途径对人体的总危害危险大于二氧化硫、氨氧化物等一般污染物。鉴于我国近几年火电厂等煤炭消耗量大,并且不断增长的现状,指出对燃煤造成的放射性环境污染应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控制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核试验散落物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废物通过种种途径最终基本上进入了海洋。研究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其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的化学形式和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别低,而且一些核素至今尚无可靠的鉴别方法,阐明核素的化学形式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只能避难就易、因地制宜地研究核素在化学平衡状态下络合物的形式。先测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然后用稳定常数计算核素的化学形式百分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