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磊  金剑  李晓东  池涌  严建华 《环境科学》2010,31(8):1973-1980
研究了碱性水热法同步稳定城市垃圾/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与废水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和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碱性水热条件下,城市垃圾/医疗废物焚烧飞灰均对废水中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去除作用,并且经反应后,飞灰重金属渗滤毒性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大大降低.原始医疗废物焚烧炉飞灰中6种重金属渗滤毒性为:Mn 17 300μg/L,Ni 1 650μg/L,Cu 2 560μg/L,Zn 189 000μg/L,Cd 1 970μg/L,Pb 1 560μg/L;原始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6种重金属渗滤毒性为:Mn 17.2μg/L,Ni8.32μg/L,Cu 235.2μg/L,Zn 668.3μg/L,Cd 2.81μg/L,Pb 7 200μg/L.这2种飞灰分别与重金属废水(浓度Cu、Pb为50mg/L,Mn、Zn、Ni、Cd为25 mg/L)在275℃条件下,碳酸钠添加量为1/10(5 g碳酸钠/50 g干灰),液固比为10/1,经10 h反应后,医疗垃圾焚烧炉飞灰对重金属去除率达86.2%~97.3%,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对重金属去除率达94.7%~99.6%.反应后飞灰经重金属渗滤毒性测试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值.重金属稳定化机制主要是由于在硅铝酸盐晶体形成过程中对重金属化学吸附,物理包裹作用,老化期重金属空间几何位置迁移,高pH值对稳定化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部分地区降雪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北京部分地区降雪中重金属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采集了北京部分地区2011年初2场降雪样品,测定了降雪中Cr、Ni、Cu、Zn、Cd和Pb等6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其污染状况,计算了6种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显示:雪样中重金属含量高低排序为Zn>Pb>Cr>Cu>Ni>Cd,含量最高的元素Zn的浓度范围为:224.50~3 031.25μg/L;含量最低的元素Cd的浓度范围为:6.18~75.35μg/L。Ni、Cd和Pb元素高于地表水质V类标准,Cd和Pb元素高于污水排放标准限值并且污染严重。文章选取Al作为参比元素分析6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其均值显示:Cr和Ni的EF710,主要为自然来源,Cu和Zn的EF介于10~500之间,说明其除有自然来源外还有人为干扰,而Cd和Pb的EF值远远大于500,这与机动车燃料中含Pb的情况也基本相吻合,说明生活燃料和机动车燃料的燃烧对于大气环境的恶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下水砷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皮肤癌、膀胱癌、肺癌及联合毒性(膀胱癌和肺癌联合)为毒性终点,结合我国地下水砷浓度分布,评价了我国人群暴露于地下水砷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地下水砷浓度几何均值为1.597~6.216μg/L,经面积校正后,全国地下水砷浓度几何均值为2.773μg/L.计算表明,我国男性人群日均暴露量几何均值为0.088μg/(kg bw·d),女性人群日均暴露量几何均值为0.093μg/(kg bw·d).基于此,全国男性由地下水中砷暴露带来的皮肤癌、肺癌、膀胱癌风险期望值分别为1.32×10~(-4),5.88×10~(-4)和9.83×10~(-4),男性膀胱癌和肺癌的联合风险期望值为1.48×10~(-3);全国女性由地下水中砷暴露引起的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风险期望值分别为1.35×10~(-4),1.49×10~(-3)和9.42×10~(-4),女性膀胱癌和肺癌的联合风险期望值为2.31×10~(-3),女性风险均高于男性.大部分地区皮肤癌致癌风险在饮用水砷可接受风险水平10-4范围之内,而大部分肺癌、膀胱癌及其联合致癌风险值均超出了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废水中浓度的分光光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废水中聚乙烯醇浓度的分光光度分析,选择的显色体系为0.32MH_3BO_3-0.003MI_2。在浓度6×10~(-6)g/l-6×10~(-5)g/l范围内线性良好(波长为690nm),相关系数r=0.9998,检测下可达6×10~(-6)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1.25×10~4l/(g.cm)。  相似文献   

5.
长江以北毛蚶体内Hg、Cd、Pb、As残留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97年9月至11月对长江以北沿海毛蚶体内4种重金属Hg、Cd、Pb、As残留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上述重金属残留量的时、空分布趋势,并评价了毛蚶的生物质量.结果表明: Hg的平均含量为0.015×10-6湿重,Cd为2.57×10-6湿重,王家窝铺两种重金属含量最高,而连云港均最低;Pb的平均含量为0.12×10-6湿重,大孤山最高,乳山口最低;As的平均含量为0.409×10-6湿重,黑沿子含量最高,吕泗含量最低.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毛蚶体内四种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沿岸海洋环境受上述4种重金属污染程度有所下降.本次调查的21个站位4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6.
新疆昌吉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析新疆昌吉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健康风险,作者从昌吉市建成区采集了52个地表灰尘样品,测定其中Ni、Cd、Cu、Pb、As和Hg等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基于地累积指数(I_(geo))和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态势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昌吉市地表灰尘中Ni、Cd、Cu、Pb、As和Hg等6种重金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35、0.21、59.33、46.83、9.92和0.05 mg/kg,依次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0.99、1.71、2.22、2.41、0.89和2.76倍;灰尘中Hg、Pb、Cu和Cd呈现轻微污染,Ni和As呈现无污染;6种元素联合对儿童、成年女性以及成年男性产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的均值分别为6.8×10~(-1)、4.4×10~(-2)、3.8×10~(-2);Ni、Cd和As联合对3种研究群体产生的致癌风险指数(TCR)的均值依次为4.55×10~(-8)、3.90×10~(-8)、3.61×10~(-8),手-口摄入途径为3种研究人群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昌吉市地表灰尘中6种重金属元素整体污染态势较低,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产生的HI和TCR尚属可接受范畴,As为昌吉市地表灰尘中最主要的健康风险元素。  相似文献   

7.
铁矿酸性排水的人工湿地处理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在排放酸性重金属废水的铁矿排土场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面积130m~2,废水流量0.5m~3/h,经过两个月的运行测试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能有效地处理酸水.酸水pH值由2.6升高到6.1;铜离子由25.79×10~(-6)减少到0.099×10~(-6),去除率为99.7%;铁离子由36.50×10~(-6)降到0.031×10~(-6),去除率为99.8%;锰离子从393.6×10~(-6)降低到107.20×10~(-6),去除率为70.9%.  相似文献   

8.
王玫 《环保科技》2001,7(2):40-41
研究了镉(Ⅱ)—碘化物—罗丹明6G高灵敏度显色体系,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Cd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阿拉伯胶存在下,镉(Ⅱ)—碘化物—罗丹明6G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0×10~6L·mol~(-1)·cm~(-1),镉(Ⅱ)的质量浓度在0~2.0μg/25 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
用ICP-MS对2008年流沙湾海水和沉积物中Cu、Pb、Zn、Cd、Cr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4个站位中,流沙湾水体中Cu、Pb、Zn、Cd、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4±0.09)μg/L,(0.70±0.06)μg/L,(13.11±0.81)μg/L,(1.16±0.13)μg/L,(2.42±0.03)μg/L;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的平均含量(10.16±1.34)mg/kg,(62.46±4.42)mg/kg,(86.74±18.65)mg/kg,(0.50±0.03)mg/kg,(22.81±2.80)mg/kg。流沙湾水体中Cu、Zn、Cd含量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b冬夏季高于春秋季节,Cr含量季节变化不明显;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水域含量水平大致相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夏季含量高于春季含量;Cu、Pb、Zn等元素在沙嘴处含量较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流沙湾水体未受到Cu、Pb、Zn、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质优良;流沙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Cd、Cr和Zn等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10.
采集上海市15个区(不包括崇明县),年龄在0~80岁之间的84例居民人发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上海市居民头发中镉(Cd)、铜(Cu)、铅(Pb)和锌(Z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探究其与年龄的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头发中Cd、Cu、Pb和Zn 4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Cd含量为(0.11±0.19)μg·g~(-1),Cu为(11.42±8.75)μg·g~(-1),Pb为(1.64±2.12)μg·g~(-1),Zn为(121.20±106.59)μg·g~(-1),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市居民这4种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较低.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Pb和Cd含量的高值集中于0~10岁儿童,且与其他年龄段有显著差异,说明儿童较容易受到Pb和Cd的污染;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得到上海市居民头发中4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发Pb和发Cd含量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递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大连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88年8月对大连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该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湾海水中砷的含量在1.44—2.86μg·L~(-1)之间,平均含量为1.85μg·L~(-1)。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在7.80—57.67X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6.54×10~(-6)。海水和底质中的砷均呈现由西部近岸至东部湾口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对淡水生物生态风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6种常见重金属元素(Cd,Cu,Hg,Pb,Zn和Mn)对淡水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6种重金属对不同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不同暴露浓度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比较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等)对6种重金属的敏感性以及不同重金属的急性生态风险(简称生态风险),并且评价了3个典型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的联合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的HC5值的大小顺序为Cu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长箱式静压取样器及挖探槽采集了渤海湾及其毗邻河口区10个柱状沉积物岩芯样品,结合~(210)Pb测年、沉积物重金属分析,测定了沉积速率、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及渤海湾4个时期(1982、1974、1964、1933)Zn、Cd的人为增量。沉积速率变化范围:1.8—44.2mm/a。分析表明:高速沉积区位于蓟运河口、海河口及废黄河口;低速沉积区位于渤海湾中部。从1933年起,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岩芯样中Zn、Cd含量开始累积。渤海湾Zn、Cd环境背景值分别为71.11—74.20×10~(-6)和0.100—0.120×10~(-6)。Zn、Cd最高值位于海河口,分别高出背景1.32和1.90倍。1982年输入到河口及湾内的Zn、Cd人为负荷量依次为249.32t和 5.41t,它们分别占污染区Zn、Cd自然负荷量的26.58%和30.81%。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多环芳烃与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海洋底栖多毛类早期发育的影响,本文选取苯并(a)芘(BaP)和镉(Cd)作为目标污染物,进行了二者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口和海湾的双齿围沙蚕(Pernereis aibuhitensis)3刚节疣足幼体发育影响的72 h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单一污染胁迫下,BaP对沙蚕幼体的毒性作用显著(P<0.05),致畸效应明显,而Cd对沙蚕幼体的毒性作用不显著(P>0.05),当Cd浓度最高为2000μg/L时幼体正常发育的比例仍高达82.3%;沙蚕3刚节疣足幼体非正常发育的BaP和Cd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25.03μg/L和13.3 g/L。(2)复合污染胁迫下,幼体发育受BaP+Cd低浓度配比组合(0.5+5,0.5+50,5+5,5+50μg/L)的影响较小,复合毒性以拮抗作用为主;但受BaP+Cd高浓度配比组合(50+500,50+2000,500+500,500+2000μg/L)的影响显著增大(P<0.05),复合毒性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速公路沿线PM_(2. 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于2018年3~8月分3次集中采集南昌市周边3条高速公路(昌樟、昌铜和温厚)的服务区、收费站、隧道和公路沿线的PM_(2. 5)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监测了PM_(2. 5)中6种重金属(Cu、Zn、Pb、Cd、Cr和Ni)浓度,分析其污染状况和分布情况,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3条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的PM_(2. 5)和PM_(2. 5)中重金属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高速公路沿线中PM_(2. 5)和PM_(2. 5)中的重金属显示为特长隧道长隧道公路沿线、服务区和收费站,重金属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Zn(3. 8μg·m~(-3))、Pb(10. 2×10-2μg·m~(-3))、Cr(6. 8×10-2μg·m~(-3))、Cu(3. 5×10-2μg·m~(-3))、Ni(1. 5×10-2μg·m~(-3))和Cd(0. 1×10-2μg·m~(-3)).不同月份PM_(2. 5)及PM_(2. 5)中重金属浓度的显著差异可归结为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其中PM_(2. 5)的浓度与温度呈反相关,而PM_(2. 5)中Zn浓度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加重轮胎磨损和金属腐蚀.高速公路PM_(2. 5)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表现为Zn和Cd Pb Cu Ni和Cr,其中Zn和Cd污染及危害程度是评价标准中最严重的等级,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应着重考虑交通源的Zn和Cd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贵阳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潜在来源和健康危害,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白天(08:00—19:00)、夜间(20:00—翌日07:00)连续采集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n=20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中10种重金属(Pb、Cd、Cr、As、Zn、Mn、Co、Ni、Cu和V)含量,分析其昼夜质量浓度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和HMHR(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探讨其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ρ(PM2.5)日均值分别为(53±18)(62±20)μg/m3,均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 μg/m3);ρ(As)、ρ(Zn)和ρ(Mn)均呈冬季高于秋季的特征,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②白天ρ(PM2.5)为(61±20)μg/m3,稍高于夜间〔(58±24)μg/m3〕;ρ(Pb)白天低于夜间,ρ(Ni)、ρ(Mn)、ρ(Zn)和ρ(Cu)则白天高于夜间,其他元素昼夜质量浓度无明显差异.③PMF模型分析表明,交通污染、燃煤、工业冶金和土壤扬尘是采样期间10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9%、37%、14%、10%.④HMHR结果表明,Cd和Mn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重金属元素对人群无非致癌风险.致癌元素As、Cr和Cd的致癌风险值介于4.3×10-6~4.4×10-5之间,对人群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而Ni和Co的致癌风险值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研究显示,贵阳市秋、冬两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交通污染和煤炭燃烧是其主要来源,重金属元素中Cd、Mn、As和Cr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0-2009年湘江中上游7个河断面140个沉积物样本,对河段沉积物样品中Cu、Zn、Mn、As、Hg、Cd、Cr和Pb 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perarmen秩相关系数和底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Cd和...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爱琴  张威  周洪英 《环境工程》2016,34(9):125-129
为了解徐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采集了65种城市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r、Ni、Cu、Zn、Cd、Pb等6种重金属的元素含量与富集特征。结果发现除绿地区Cr以外,3个区域的6种重金属元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3个功能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等5种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呈现居民区>交通区>绿地区的趋势;经口摄入和呼吸吸入的健康风险大于皮肤接触;居民区Cr的健康风险为2.21,需要进行土壤治理;当空气铅含量为0.38μg/m3时,3个区域0~7岁儿童血铅浓度在10.0~17.0μg/L。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研究广西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与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分别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116件,测定7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污染载荷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富集系数法和UNMIX模型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As为 (10.18±4.61)μg/g,Cd 为(0.17±0.13)μg/g,Cr为(44.28±23.56)μg/g,Cu为(18.53±10.75)μg/g,Ni为(23.38±11.11)μg/g,Pb为(24.76±12.75)μg/g,Zn为(62.66±27.32)μg/g,重金属含量比其他海域低,与本区近1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也有所下降,但Cd含量呈增加趋势。地累积指数和污染载荷指数显示,Cd处于较高污染水平,污染严重区域主要位于防城港近岸,说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Cd分布有较大影响,且Cd是影响污染载荷指数的主要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C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富集系数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UNMIX模型识别出3个潜在污染源,源1代表以Ni为主的矿石燃烧源,源2代表船体涂料、养殖废水的排放源,源3代表防城港近岸工业污染及岩石自然风化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某锌冶炼地块剖面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30 d的模拟酸雨(pH=4.4)滞水、干湿交替(ADW)和连续淋溶条件下柱淋溶实验,探讨土壤中Cd、Pb的释放迁移及形态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下淋出液Cd和Pb浓度均于淋溶初期第5天达到峰值后下降,Cd浓度峰值范围高达21.7~45.1μg/L,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限值(10μg/L),且整个淋溶期间滞水处理下淋出液Cd浓度均超标,地下水存在Cd污染风险;Pb浓度峰值范围仅为0.90~2.69μg/L,远低于Pb标准限值(100μg/L)。酸雨淋溶促进表层杂填土层(0~10 cm)土壤Cd和Pb释放迁移,主要累积于下层素填土(15~20 cm),Cd的迁移能力和深度较Pb高。欧共体参比司三步连续提取法结果显示,淋溶后表层土壤Cd和Pb的可交换态占比增加,残渣态占比降低,迁移性增大;浅及深层10~60 cm处土壤中Cd和Pb可交换态含量比例减少,残渣态占比上升,而ADW淋溶处理促进土壤中Cd和Pb向可交换态转化。降雨特别是酸雨淋溶会导致冶炼地块土壤中Cd、Pb的释放和迁移,存在地下水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