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以资源再利用和资源化为主的静脉产业是物质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可以提升我国静脉产业的规模和科技含量,也有利于静脉产业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通过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可实现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产业集群化.文章详细分析总结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国外的经验,以及我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概况、标准制定,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市光大静脉产业示范园区为例,介绍了如何以工业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原则为指导,结合资源优势,以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为核心,通过科学规划,建设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并对园区建设规划、环境风险管理、污染控制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资源化,是中国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但是中国现有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尚处于创建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因此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借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因区在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为中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沈阳静脉产业水平,探索建立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发展园区,以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通过对沈阳静脉产业存在的法律、经济政策、回收体系、技术水平、利用体系等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沈阳市今后静脉产业及静脉产业发展园区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泽 《环境》2006,(10):44-47
循环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耳熟能详,生态工业园区则通过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这一内涵宽泛的概念变得清晰。 为了规范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国家环保总局日前首次发布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三项试行标准。从9月1日起,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这三项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现有的生态工业园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工业园区的特点,提出了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园区管理四个方面,共27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约束性指标25项,参考性指标2项。这为江苏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和考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两阶段评估体系筛选水源突发污染应急最优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建华  孟宪林  尤宏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0):3193-3200
为预判突发污染对水源的威胁程度,进而筛选适宜污染情景的最优应急处置技术,本研究构建了包含10个评价指标的水源突发污染威胁度判别指标体系,依据威胁度等级判定,确定与不同威胁度对应的应急处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同时,为合理体现群决策过程中专家差异对权重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循环修正的群组G1指标赋权法.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作为检验标准,应用平均值法、Board法、Copeland法3种组合评价方法对单一专家评价结果进行循环迭代修正,最终得到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排序和各位专家的权重,使各项指标的权重赋值更为准确.将综合评估模型应用于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故中,成功筛选出“调水稀释—絮凝沉降—水厂强化混凝”的组合应急技术方案,同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一些开发区二次创业、解决土地节约化利用和自然资源制约问题的优先途径;按照园区内行业类型和组织方式的差异性,将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三类;重点介绍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相关标准制修订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经济发展、产业共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角度,以提高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利用量为重点,进行产业示范园区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AHP法对产业示范园区指标权重进行分配,并围绕该指标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平江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选择了自然生态、生态安全、社会经济三大类因素和高程、坡度、坡向、自然灾害、基本农田、生物生境、交通区位、水文区位和城镇吸引力9个指标,建立了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三大因素之间的关系和9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权重最大的是生态安全因素,所以城镇建设必须从保护生态安全格局出发,进行科学规划;自然灾害指标合成权重最大,是城镇建议用地规划着重考虑的指标.层次分析法是系统的分析方法,为村镇建设用地的选择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孝义市焦炭产业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应用代谢分析方法对产业链中主要元素碳和元素硫进行代谢分析,找出元素代谢关键环节,为焦炭产业生态链设计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理论构建出孝义焦炭产业生态工业网络体系,指明孝义焦炭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典型行业环境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业环境重金属污染日益受到关注。选取北京市10个典型行业地表环境灰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灰尘不同粒径分布和Pb、Cr、Cu、Zn、Ni浓度及贡献率,并采用单因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重金属在不同行业地表环境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批发行业、工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综合污染水平较高,文化体育业和教育行业综合污染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3.
论培育废物再利用产业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体废物包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和消费以后所产生的,它们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由于其中的绝大多数未能得到再次利用而成为阻断了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废物.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3种生产理论) 进行了分析,指出废物的再利用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 第四产业) 的见解,并对培育该产业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初步形成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但基于保护生态受体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尚未构建. 本文从我国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复合污染现状出发,综述了典型行业场地土壤特征污染物复合情形下的生态效应,分析了产生不同联合效应的机理. 对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并评述了复合污染生态效应和风险表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构建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提供支撑. 我国冶炼、焦化等重点行业场地通常呈现重金属-重金属复合、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等污染特征,当这类污染物共存时,可通过影响彼此的生物吸收转运、降解转化、生物毒性等,产生协同、加和、拮抗等联合效应. 目前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指数法、商值法、概率法等,指数法基于污染源、暴露途径和生物受体的不同指标构建综合评估指数量化污染物的相对风险,商值法基于污染物暴露量和毒性参考值等量化污染物的绝对风险,概率法通过污染物和毒性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概率函数等获得考虑污染分布和毒性效应变异性的绝对风险,复合污染情形下,可通过浓度加和、效应加和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方法进行综合表征. 本文针对目前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构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议从合理构建多维度多要素综合风险指数、分区分类构建本土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参数、基于复合污染毒性效应机理科学构建概率风险表征方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推动生态风险评估规范化和精准化.   相似文献   

15.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水污染防治问题也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纺织工业将面临愈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为更清晰地了解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对纺织生产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及总结了行业中纺织和染整两个主要加工过程的产排污特点;其次,分别对物化、生物以及深度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汇总,提出了基于废水分质处理和再生回用的可行技术体系;最后,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根据未来纺织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行业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显示:完善末端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回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是我国未来纺织废水治理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亟需推进工业聚集区的设立,确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纺织企业废水污染排放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循环经济中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形式.本文着重从生态工业入手,讨论构建生态工业的方式,并以生态工业园的实践形式实现区域的生态工业建设.此外,本文提出了对循环经济相关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凯  郭广慧  雷梅 《环境科学》2023,44(10):5622-5629
针对焦化行业企业用地缺乏时序连续监测数据而无法预测其污染趋势的问题,从企业特征、企业管理水平、污染物特征和自然地理要素等4个方面选取13个影响企业用地污染的指标,识别焦化行业企业用地污染主控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焦化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预测模型,并在不同情境下,对2025年和2030年焦化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建厂时间、企业环境监管记录、土壤黏粒和年均风速是焦化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的主控因子;相对于支持向量机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决策树模型,逻辑斯蒂模型预测价值高、性能指标稳健,其预测精度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为0.91,模型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84%和88%.在乐观情境下,2025年和2030年焦化行业高概率污染地块数量分别为1599块和1695块;在悲观情境下,2025年和2030年焦化行业高概率污染地块数量分别为1671块和1715块.研究结果可为焦化行业企业用地的修复治理和生态环境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