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辐射环境的自动监测是发展趋势,掌握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北京市建设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为背景,在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运行维护经验,对质量保证措施、数据分析、运行情况以及在辐射环境监测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引起γ剂量率变化的几种情况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多发故障提出了日常运行维护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对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在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完善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合理化建议.研究指出,作为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初步具备了对我国省会城市和主要地级城市的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但由于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于2008年底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依然存在点位数量和代表性不够、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软件系统功能不成熟、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缺乏质量控制技术、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第一,增加自动监测站数量,点位布设更有针对性;第二,增加自动监测站的类型;第三,加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控制能力;第四,完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质保体系;第五,完善运行维护体系;第六,增强国际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至"十三五"末,我国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约500个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目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在我国核与辐射监管和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的现状和进展,总结分析了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经验,从完善标准体系、改革运行维护模式等方...  相似文献   

4.
邢梦林  张军  郑瑶  石国庆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129-131,134
文章根据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06年对全省18个城市空气质量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巡检,介绍了河南省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由于河南省空气自动监测仪器运行时间普遍较长,部分仪器老化严重,已影响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建议各省辖市加强仪器能力建设、人员培训、保证运行经费,为空气自动监测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环境管理中日益体现出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代表性强的优势。近十年,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各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强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创新运维模式、加强数据质控管理,确保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等,为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政府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流域生态补偿、总量减排、监控预警等环境管理工作发挥着El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管理方法,青岛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已正常运行了二十多年。运行期间,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目前监测状况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及现状情况,梳理了辐射环境监测国控网空气自动监测站、陆地辐射监测点、水体国控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点、海水监测点、土壤监测点、电磁辐射监测点以及国家重点监管民用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的设置规模,分析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核应急监测、辐射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部分省市委托监测等方面工作上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及困难,并针对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空气辐射环境监测是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出发,从布点原则、技术路线、选址条件、设备选型、监测方案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介绍了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1992年~2012年,对浙江省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的监测结果。1992~2002年秦山核电基地周围环境2.5 km范围内高压电离室连续监测系统测得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63~119 n Gy/h,平均值为95 n Gy/h,接近于核电厂运行前的平均本底值(93 n Gy/h)。2002~2012年周围环境5km范围内高压电离室连续监测系统测得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90~116n Gy/h,平均值为102 n Gy/h,低于同期杭州对照点监测平均值(107 n Gy/h)。1992~2012年周围环境50 km范围内测得的陆地瞬时环境γ辐射剂量率(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年均值测量范围为52.7~69.9 n Gy/h,平均值为62.1 n Gy/h,与运行前本底调查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秭归某TC-SCAN集装箱检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根据《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43-2002)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有关规定,对该项目投产运行后的辐射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得出研究结论,并对该类核技术应用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针对该市环境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自运行以来出现的故障,详细介绍了他们的诊断解决方法,并对引起故障的所有可能因素进行了总结,由此笔者还对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的日常维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辐射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运行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辐射系统是对企业工作人员及人民辐射安全的保障,也是当今需要研究的技术。本文从每一代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特点来进行分析,论述了监测系统的构架体系、报警技术及监测技术等,为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与新设备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杨  邱晓国  李浩  莫红  万黎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1):152-155,161
文章对水质自动监测站远程监控和反控、监测数据的自动审核、现场维护行为的评判及水质自动监测网的统一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现场工控机PLC的升级改造、对各单元和部分监测仪器加装传感器,实现了对系统和仪器设备关键节点运行状态参数的全方位实时调取。根据实际需求研发了系统管理软件,实现了区域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网统一的信息全方位采集与多级传输,运行状态参数的远程监控与反控,监测数据有效性的自动判别与自动审核,监测信息的在线查询发布与管理,运行维护绩效的自动评估和系统一站式管理。目前该系统在山东省得到了全面应用,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与时效性,为实现水质安全预警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各级政府制定环境水质改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收到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综合性自动监测系统,为保证系统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自动运行,各仪器的日常维护管理成为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事件     
《环境》2016,(5)
正我国初步建成辐射环境监测网"十二五"期间,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初步建成,国控质量监测点位由792个增加到987个。其中自动监测站从136个增加到161个,辐射环境安全预警监测点由27个增加至40个。同时,还在全国38座重要核设施附近建设监督性监测系统。粤重金属排放8年来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点介绍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及应用,提出了标准化、智能化、实用性、统一性、可升级和可扩展性相结合的系统建设原则,从加强运营维护、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绩效考核、科学审核数据五方面探讨了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强调自动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应用.文章最后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推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发展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运营维护、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绩效考核、科学审核数据五方面探讨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强调自动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8.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及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兰察布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仪器运行情况为例,总结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仪器使用维护及故障排除的一些经验,提出科学管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及建立档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是实施环境监管的先进手段,具有自动、实时、在线等特性,可以使环保部门实时掌握企业排污的动态信息,有利于规范排污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有着传统环境监察、监测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结合阿拉善盟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就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设备品牌技术性能比对及设备稳定性,数据传输有效性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保证自动监控系统稳定运行、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完整性、准确性,促进自动监控系统规范化、合理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根据。  相似文献   

20.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污染物减排监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已成为政府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备的量值溯源体系。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的主要量值溯源手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