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0):158-160
氨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介绍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并对比介绍生物脱氮法几种主要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特性和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外的生物脱氮最新研究进展,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及其对SBR工艺、氧化沟、MBR工艺等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生物脱氮处理方法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提高废水生物反硝化效果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反硝化是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中实现节能和真正脱除氮的环节。作者在总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论述了反硝化细菌的生理特点及影响反硝化细菌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指出提高碳源的可生化性,改善碳源质量、改进反硝化反应器的环境和传质条件等是提高反硝化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废水生物脱氮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分段进水生物脱氮3种污水生物脱氮新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并对每一种工艺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代生物学领域不断的扩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掌握,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技术也在不停进步,目前在生物脱氮除磷领域方面主要发展的技术有: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和反硝化除磷技术等等。本文主要针对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机理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进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OAO、SBR、MSBR、氧化沟、DEPHANOX等后置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流程及处理效果。该工艺由于聚磷微生物经过厌氧释磷后进人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池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充分地得到利用.故有较好的除磷效果。但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在解决好反硝化脱氮碳源问题的条件下.该工艺也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与其它生物脱氮技术相比,除无污泥膨胀、污泥量少、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外,还可以提高硝化反硝化速度、增强硝化反硝化菌的抗毒性及节省碳源消耗等。  相似文献   

7.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系统地概述了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分析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成熟工艺技术,阐明A2/O系列、SBR系列和氧化沟系列的工艺流程和脱氮除磷的作用,探讨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碳源需求、短程生物脱氮和反硝化聚磷菌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碳源、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抑制物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评述了近年来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和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的新方法: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法、厌氧氨氧化处理法、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法、同步反硝化除磷脱氮法,并总结了各处理工艺的应用状况。对生物脱氮除磷微生物学和新的理论技术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磷去除率不达标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着重分析了运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工艺:SHARON工艺、CANON工艺、ANAMMOX工艺、SHARON与ANAMMOX联合工艺、DEPHANOX工艺、BCFS(R)工艺的机理和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脱氮除磷工艺是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分析及优化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士建  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465-2470
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可最大程度利用污水碳源,对低C/N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具有深度脱氮除磷特性.详述了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和工艺特性,重点分析了段数、流量分配比、各段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分配比、溶解氧、污泥回流比、原水水质等对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实例,概述了工艺的过程控制的研究情况和应用前景.开展针对中国污水水质的工艺设计试验研究和相应的工艺过程控制研究是加快分段进水工艺应用于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两大技术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脉冲式SBR工艺进行短程深度脱氮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进水次数对脉冲式SBR法脱氮效率的影响公式,同时应用过程控制优化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脉冲式SBR工艺通过短程生物脱氮途径,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8%和90.0%以上,最终出水NH4+-N和TN分别低于5.0,15.0mg/L.精准的过程控制是脉冲式SBR工艺短程生物脱氮实现及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加,外碳源投加量明显减少.因此,采用脉冲式SBR处理垃圾渗滤液,可实现深度脱氮和节省运行费用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污水处理的深度脱氮除磷及蛋白质源污泥增量,进行了生物吸附/MBR/硫铁自养反硝化组合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吸附池可以快速富集进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COD平均去除率为55.1%,剩余污泥采用厌氧发酵方式处理,用于生产优质碳源.通过组合工艺系统中的硝化、硫自养反硝化及铁屑除磷作用,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5和0.4 mg·L~(-1)以下.优质碳源投加到MBR工艺段,碳源环境的改善使得污泥增长率从0.17 g VSS/g COD提高至0.49 g VSS/g COD,进水中总氮的同化比例从40%提高至59%.此外,污泥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8.3%和19.7%.组合工艺在获得高排放标准水质的同时,实现了高蛋白质源污泥的增量,可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4.
脉冲SBR处理城市污水深度脱氮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脉冲式SBR法,对城市污水进行了深度脱氮试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进水次数和进水量对脉冲式SBR工艺运行特性的影响,得出了脱氮效率公式,并通过试验研究了这些因素对工艺运行的实际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不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加,脱氮效率依次增加.根据进水C/N的高低,进水方式可分为不等量递增进水、等量进水和不等量递减进水.试验表明,当原水中有机碳源充足时,不等量递减的进水方式相对于等量的进水方式投加较少的外碳源就能实现深度脱氮;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加,外碳源的投量依次减少,但操作变得复杂,对于普通的城市污水建议采用3次等量的进水方式.采用脉冲式SBR只需投加少量外碳源就可以使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出水TN低于2mg/L,TN平均去除率达到97.3%.  相似文献   

15.
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发  王骊  关江  李建 《环境工程》2007,25(6):11-14
介绍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工艺特性,并结合国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实例,对该工艺运行操作和设计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取消了混合液内回流,反应器段数越多,脱氮效率越高,但是工艺设计与运行也会随之变复杂,工程实际应用中多采用2~4段。各级缺氧段与好氧段的比值可采用1∶1.5。污泥回流比为50%的分段进水多级A/O三段工艺的脱氮率为78%。  相似文献   

16.
马斌  许鑫鑫  高茂鸿  委燕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20,41(3):1377-1383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脱氮有望大幅降低外碳源投加量.本研究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考察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深度脱氮性能与污泥特性.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可迅速启动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在进水COD/TN为2.19±0.08时,出水TN浓度为(4.82±1.84)mg·L~(-1),实现了低碳源污水深度脱氮.系统粒径大于0.20 mm的污泥占86.16%,污泥实现了颗粒化,有助于厌氧氨氧化菌在系统内的有效持留.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深度脱氮,可降低外碳源投加量,同时可降低污水处理厂硝化池耗氧量.  相似文献   

17.
碳源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佘丽华  贺锋  徐栋  林济东  吴振斌 《环境科学》2009,30(11):3300-3305
碳源是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城市污水碳源不足,需要考虑补充碳源提供反硝化电子供体.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系统中,通过湿地特有的通气管补充碳源到湿地底部,改善了湿地内部微生物环境,强化了湿地脱氮功能,对氮的去除效率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要优于羧甲基纤维素(CMC),投加葡萄糖的系统比未补充碳源的系统脱氮效率有显著提高(p0.05).通过投加不同量的葡萄糖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对于处理量60 L.d-1的IVCW系统最佳葡萄糖投加量为1.5 g.此时C6H12O6∶NO3--N的质量比仅为4.3,这个投加量远低于在进水中为满足反硝化所需调控的C/N,因此通气管投加碳源的方式可节约外加碳源成本.此外,在进水前4h投加碳源要优于进水时加入碳源.  相似文献   

18.
新型固定化细胞膜反应器脱氮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废水土生脱氮反应器,即利用固定化细胞膜将反应器一隔为二,膜的侧与好氧的氨氮废水接触,另一侧与缺氧的乙醇 水溶液(反硝化碳源)接触,固定于膜中的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亚硝氮和硝氮,随即被同一膜中的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混合固定于膜内时的氨氧化速率约为硝化细菌单独固定时的2倍。未发现碳源重复利用对脱氮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此新型反应器 可以稳定运行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9.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并且能破坏臭氧层,因而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N2O的一个重要人为源.为此,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减量化策略进行了论述.N2O通常被认为是不完全硝化作用或不完全反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