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一度无限制的向自然界索取,在取得经济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的环境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份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后期,人类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有多种大致相同的解释,其基本概念是:“既满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是人类在对自然界的不断索取和破坏的经验教训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而划定出的加以保护的自然区域.由于它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水·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向自然界的索取不断增加,对自然的干扰也逐步加剧,致使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受到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紧张。为此,人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以免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水是自然界的重要因素,和人的生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由于用水量不断增加和用水不当,一些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人在和水旱灾害进行抗争中,也出现了由于措施不当带来的人为加大灾害的问题。因此,人必须在处理好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认真处理好与水的关系,以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的产生所谓环境即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还是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早已经历了一个从发生到发展的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而人类出现之后,则通过其生产和消费活动来利用、改造、影响着自然环境。与此同时,整个自然界也就进入了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即对立统一的新的历史阶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生活必要的物质,同时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也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5.
一、持续发展的提出近代人类社会,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集中,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多,投向环境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也愈来愈多.50年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人口剧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五大问题日趋恶化,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形成了迫切的发展需求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为应付世界性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6.
人类与环境同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体系。今天,人与环境之所以产生对立和斗争,之所以产生环境问题,在于人类要从周围环境索取大量的物质资料,消耗巨量的自然资源,要以自然生命为食,要人力杀死、消灭植物和动物,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把大量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特别是人类长期以来,满足自身需要的方式是粗暴的、野蛮的、盲目的、无  相似文献   

7.
许卓 《中国再生资源》1998,(4):23-24,34
众所周知,人口、环境与资源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三大危机。这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依仗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生产力不断地争服大自然。人类自认为是大自然的主宰,可以对其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于是,地球上的人口飞速增长,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大量倾泄于自然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公害不断,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面对自然界的挑战,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开始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人类实践的对象和…  相似文献   

8.
黄国宝 《福建环境》1996,13(6):25-26
人类与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协同发展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并不被人们所普遍认识,以致人类与环境之间“战事”不断,且大有“升级”趋势。究其人与环境对立的根源,在于人类要从周围环境中索取大量的物质资源,消耗巨量的自然资源,要以自然生命为食,大力杀死、消灭动物和植物,以满足人类生  相似文献   

9.
潘晓云 《环境导报》2003,(14):44-44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教育学生树立生态哲学观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中心,能充当自然界的“主宰”,常常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自然界进行盲目贪婪地索取,甚至认为这种行为是合乎道德规范的,是天经地义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不理解人类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不可能完全征服大自然,在某些方面还必须顺从大自然的生息规律,人类自身的幸福才能得到保障。例如在讲到《森林群落》时,我讲述了“美国黑色旋风”的故事,使学生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懂得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如…  相似文献   

10.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跪拜在自然力面前的奴隶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人类利用自然的赐予加速文明进程的过程中,自...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发展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密切相关的统一体.要实现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具有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必须找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伟大导师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在反思人类历史发展的教训时,  相似文献   

12.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反思其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现已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消除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转换人类是自然界主宰者的角色,从而实现人和自然共存共荣、协调发展、协同进化。人类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随着人类与自然  相似文献   

13.
生态的状况 生态的变化 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向自然界索取了数量庞大的资源,使自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恶化。  相似文献   

14.
曾宪辉 《环境》1995,(5):31-31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向教育提出什么样的需求。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急功近利地一味向自然索取,结果受到自然界愈来愈强烈的报复。所谓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环境问题向传统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教育必须面对现实,进行改革,兴起并重视环境教育,以“促进全世界人类去认识并且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并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预防新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类通过各种途径,时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组成本来是平衡的,即,不但元素组成一致,且除少数结构元素外,各元素之间的比例,也大体一致。这一点,已被元素普存法则、元素循环原理,以及生物地球化学理论所证实。然而,当今人类疾病繁多,新病例不断出现。这足以说明人类与自然界逐渐失去了平衡。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且往往是综合效应的结果。但根本的因素应该是,(1)自然界地区性物质组成和环境条件的差异,(2)不同地区人类自身偏食、嗜好,习惯,与不同的食物结  相似文献   

16.
追求文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由于对自然的过度索取,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党的十七大总结人类文明历史规律,立足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人类-自然”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并通过不断利用、改造甚至掠夺和毁灭自然的活动,而生存和发展看。因此,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历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它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即渔猎文明时期,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对自然界没有实质性破坏和威胁,并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形成了原始的文明意识,此间历时百万年。随着农业的诞生,特别是铁器生产工具的出现,人们从被动适应自然过渡到主动适应自然,并出现了农业文明,此间历时万余年。  相似文献   

19.
生产方式的变革过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主要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生产生活资料,将废物直接弃于自然界,从本质来讲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循环经济。当然也正是由于生产规模有限,对自然界的破坏较小,在自然界的自我恢复和补偿能力之内。到18世纪中期,英国、美国等国陆续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20.
周书钟 《环境工程》2022,(4):297-298
<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文明是当前社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是自然界的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状态,生态文明是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一种愿望。随着当前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的实现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们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进行尊重和保护,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与自然彼此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