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弥补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利用受潮汐动力控制海湾中的多介质模型,预测突发性污染发生后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信息,并对突发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了计算.模型中使用逸度方法和质量平衡算法,预测非挥发性有机物在水、沉积物和鱼中的浓度.在象山港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快速地给出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浓度变化信息,为环境监...  相似文献   

2.
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计算、物理建模、水文模拟、环境预测、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为验证神经网络模型在高原山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中的作用,以昆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气象因子和污染物浓度数据为基础,构建NARX神经网络模型,对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NARX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动态描述能力,能够对环境空气6参数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其预测浓度相对误差显著低于CMAQ、NAQPMS空气质量数值模式以及LSTM统计模型预测结果。优化后的NARX神经网络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较其他几个模式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化工开发区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架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气污染事故预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污染气象模型和大气扩散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按照污染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将模型的数值解和GIS相结合,从而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污染扩散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地点的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程度,获取受污染范围内的人口和周边单位等重要信息,从而预测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现场救护和灾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HRS和GIS的城市污染场地动态监测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场地,运用网格法土壤采样,并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得出土壤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含量,运用地物光谱仪在实验室设定条件下测定土壤反射光谱,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高光谱遥感(HRS)影像定量反演模型,预测场地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并在遥感影像中直观表示。结果表明,HRS技术能提供大量、连续性的光谱信息;PLS模型为大尺度城市场地污染快速评价与监测提供了可能性;并通过结合G IS技术可实现城市污染场地的动态监测,为城市公共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雷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3):171-175
线性修正趋势分析法根据历年数据建立线性模型并进行修正,预测年度、季环境要素污染物变化情况,可应用于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预警预测数据统计分析评价,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广佛珠江河网区石油类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FDC模型,构建了广佛珠江感潮河网区三维水动力模型;同时,通过耦合石油类污染物水力输运与悬沙吸附一沉降过程,构建石油类水质数学模型,从而更全面客观地模拟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通过2001年1月实例模拟及验证,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再现珠江水体石油类浓度变化过程,为日后珠江水环境质量监控与水质改善、城市河涌整治成果评价及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土壤污染物源解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土壤污染物的主要类型与来源。指出,定性源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比值法、多元统计法、空间分析法等;定量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源清单法、扩散模型法、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法、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UNMIX模型法、同位素法等。重点总结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应用上的优势与局限。从解析对象、解析方法和软件开发角度,提出了土壤污染物源解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指标多等级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中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双重指标,建立基于多等级综合评估的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将联合概率曲线法引入土壤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暴露浓度与毒性数据的概率分布,考察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害程度,从而确定土壤中重金属对于生态系统的风险。建立从简单到复杂的多等级综合评价方法,表征重金属的污染等级、浓度效应、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协同效应、不同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土壤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性。选择典型地区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和评价分级的合理性。旨在解决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的方法学问题,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同位素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同位素技术在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状况,简要介绍了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原理与分析方法。总结了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史重建、污染物示踪及源解析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应用进展。对未来同位素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多种同位素联合解析、建立和完善定量源解析模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于环境敏感程度等级高的Ⅰ类建设项目而言,采用定性描述和类比分析对土壤环境影响进行论述评价不甚合理.本文以某危险废物处置类建设项目为例,应用Hydrus-1D预测模型研究了污染物溶质在包气带中的运移情况,结果表明:当污染物砷、铜、铅、镍持续点源垂直入渗100 d后最大下渗距离分别约为1.40、1.65、1.44 m和1...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某污染场地为对象,开展了污染识别、初步采样及补充分层监测,依次构建了初步场地概念模型、污染表征概念模型、地下水流-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更新优化的场地概念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污染空间分布与地层结构,明确污染成因。结果表明,该场地以氯代烃类污染为主,污染物以独立污染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且多积聚在浅层潜水层,粉质黏土层有效阻滞了其垂向迁移。数值模型污染预测结果表明,污染区域范围内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流弥散作用对其影响较小。基于精准调查建立的场地概念模型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为掌握场地实际污染状况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SPE)净化和GC-MS技术对某市四个区的的果蔬基地7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γ-HCH、异狄氏剂和α-HCH,其中γ-HCH的检出率为100%,不同样品中γ-HCH和异狄氏剂差异明显,异狄氏剂和α-HCH检出率分别为86%和71.4%.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相关性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气象因子与空气中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旨在反映两者内在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利用气象参数预报值和当日污染物监测结果,对次日空气中污染浓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机理。研究表明,模拟绿地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和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有较好作用。降雨0.5h内污染物质主要被0cm-15cm层土壤所吸附,2h后各层对有机质、氮磷的吸附能力基本相同。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中COD、NH4^+ -N、NO3^- -N及TP去除率为37.6%~49.9%;降雨期间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靠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和吸收作用,因此对土壤NH4^+ -N、NO3^- -N及TP的吸附过程用Langmiur方程进行拟和,发现土壤对NH4^+ -N及TP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程度较强,对NO3^- -N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较难进行。且降雨后微生物开始降解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植物根系的污染物,降雨后第5d~8d,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雨后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降雨后第2d-8d内,且t4d~17d土壤污染物含量基本降到降雨前水平,土壤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15.
箱式模型在杭州市区预测SO_2地面浓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方法较多 ,箱式模型适用于排出源分布较为均匀或系统内部扩散信息难以得到的场合 ,从广度上讲是一种广域的污染状态模型。为解决箱内污染物浓度分布问题 ,将箱式模型进行改进 ,即假设混合层中污染物为均匀分布。另外由于模型本身较粗 ,而且假设较多 ,因此还必须作适当的修正。现采用修正后的箱式模型来预测杭州市区二氧化硫环境浓度。1 修正后的箱式模型  Cx =PxL·H·V K (1 )  K =C0 - P0L·H·V (2 )式中 : Cx、C0 ———计算年、基准年污染物浓度 ,mg/m3;Px、P0 ———计算年…  相似文献   

16.
以吐鲁番盆地葡萄园土壤中砷(As)为研究对象,分析15种光谱变换下的土壤光谱反射率数据与土壤As含量的相关性,构建土壤As含量预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结果表明:葡萄园土壤原始光谱率(R)经一阶微分(FD)、平方根一阶微分(SRFD)、平方根二阶微分(SRSD)、倒数二阶微分(RTSD)、对数一阶微分(LTFD)、倒对数一阶微分(ATFD)变换对As光谱特征的增强作用最突出。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采用基于LTFD变换的GWR模型可有效提高葡萄园土壤As含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区域采集115个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室内光谱测量,分别将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决策树、多元线性回归、K近邻回归、AdaBoost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应用于全部原始波谱数据和基于双层随机森林选择后的波段数据。结果表明,基于原始波谱数据的土壤重金属Zn元素含量的反演模型精度较低,而通过双层随机森林选择出光谱数据中与土壤重金属Zn信息相关的波段,减轻了网络模型的过拟合问题,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与其他模型比较,结合双层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构建的反演模型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Zn含量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钢铁厂及其周围环境中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土-气交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逸度模型及其相关算法,研究了东北某钢铁厂及其周围居住区、背景对照区二噁英和多氯联苯污染物土-气迁移方向和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二噁英主要由大气向土壤迁移,其土-气交换通量为每月618~5373mg/km2,多氯联苯污染物主要由土壤向大气迁移,交换通量为每月47~230mg/km2。基于实测污染物的浓度和逸度模型能较好地估算该地区二噁英 、多氯联苯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气界面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农用地土壤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承载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影响土壤质量。采集了贵州东部、南部、中部、北部主要农业非点源重金属污染区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贵州农业非点源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Hg、Pb,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污染程度Hg>Pb>Cd>As>Cr。各地区污染物种类和程度不同,重金属As污染为中部地区较高,农业土壤Hg、Pb污染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Cd污染主要发生在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场地环境调查、土壤修复、监理和验收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和权威性的质控措施,更好地为场地修复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当前土壤检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知污染物定性难度大、样品基质复杂、污染物标准方法缺乏、场地历史遗留问题多、检测周期较长等。文章通过实例和数据论证如何克服当前局限条件,解决污染场地农药、染料等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为我国场地环境调查、土壤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