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燕  孙小银  刘飞  樊玉娜  蒋斋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959-3966
泗河流域农药污染对南四湖湖泊乃至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流域农药迁移过程并对其采取治理措施,本研究在泗河流域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室内实验分析、数据统计等手段,借助SWAT模型对流域除草剂阿特拉津及其代谢产物进行迁移模拟.结果表明,除草剂输出与流域径流量有很高的相关性,输出时间以7~8月份为主,输出量占全年的69%以上.且受河道长度、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阿特拉津的输出量以东部上游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主,流域出水口处的阿特拉津输出量居中等水平;阿特拉津代谢产物DEA和DIA的输出量的空间分布相似,以下游流域出口处和中部地区为主.本研究可为流域除草剂迁移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银川活动断层卫星遥感图像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地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NVISAT ASAR)和光谱信息丰富的常规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7 ETM)作为主要数据源,综合了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的成像优势,利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突出了银川研究区的活动断裂遥感影像特征。根据活动断层遥感解译标志,共解译出8条主要活动断层,分别为银川-平罗断裂、芦花台断裂、镇北堡断裂、黄河-灵武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带、黎家新庄-南泉子断裂、三关口断裂与青铜峡断裂,并对其影像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银川活动断裂的解译分析为该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活动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流域磷素面源污染产生与输移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甶于面源污染物从坡面产生后至向流域出口输出过程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在河道迁移过程发生的沉降衰减,基于污染物产生与输出空间分布识别关键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选取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高原湖泊洱海典型小流域,以子流域为空间分析单元,采用经实测数据验证后的定量模拟工具-SWAT模型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流域面源磷产生与输出的空间分布及差异,评估河道迁移过程对两者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面源流失磷产生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子流域流失磷的产生强度在1.52~1.82kg/hm~2之间变化,高强度区主要集中在有坡耕地分布的水文敏感区和植被覆盖度差的土壤侵蚀敏感区;不同子流域流失的磷经河道迁移后发生了-25.6%~21.6%的变化,导致流失磷的输出与产生空间分布出现差异,较高产生强度区,磷流失高输出强度区缩小为土壤侵蚀敏感区;不同子流域流失磷经河道迁移后发生的不同变化受流失磷产生强度与径流迁移时间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绥阳县喀斯特石漠化分布与岩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aster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GPS数据进行绥阳县喀斯特石漠化解译,综合绥阳县水文地质矢量数据与喀斯特石漠化分布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绥阳县喀斯特石漠化分布与碳酸盐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绥阳县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连续性灰岩地区,以轻度石漠化为主,但中度及强度石漠化却主要发生在连续性白云岩地区,这可能是因为连续性白云岩地区主要为人口密集区,受人为干扰较大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进行监测研究,以1986年、1998年和2006年三幅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确定阈值,提取各个湿地类型;结合地形图和实地调查进行目视解译纠正,然后叠加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了20年来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类型以及地理分布和面积的变化结果.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了该地区湿地变化的原因,对该地区的湿地变化做出预测,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数据高效、准确地获取高植被覆盖地区滑坡地质灾害信息,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飞云江流域南田、雅梅图幅为典型研究区,首先利用Landsat 8遥感数据及航片信息解译和分析了区内70处历史滑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并结合DEM三维影像与历史滑坡信息,开展了区域滑坡孕灾敏感性分区,将滑坡孕灾敏感性划分为极低孕灾敏感区至极高孕灾敏感区等5个等级;然后在遥感解译图上提取出区域滑坡极高孕灾敏感区,并在建立区域滑坡地质灾害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从滑坡极高孕灾敏感区准确地解译出滑坡灾害及隐患40处。该遥感解译方法能有效地缩小解译范围,并提高了解译效率和精度,可为大范围高植被覆盖区内滑坡地质灾害信息的快速、高效解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流路径与景观单元相互作用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的载体水流着手,沿水流路径模拟污染物迁移过程中各景观栅格单元与周边景观栅格单元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这种相互作用分为"推动"和"阻碍"两个方面,综合两种作用计算空间不同位置景观栅格单元污染物的入河迁移系数.同时,通过水文累积计算,获得河道水质空间分布特征.最后,以东北海伦地区4个子流域作为案例研究区,模拟得到流域污染源和水体污染程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并利用2007、2008年10场降雨后流域出口的水质监测数据与模拟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模拟N含量与监测TN值显著相关,模拟P含量与监测颗粒态P含量显著相关,表明该研究方法能定性地描述流域N、P污源染以及受纳水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但模拟计算出的N、P含量均远远高于实测值,说明该模拟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以达到准确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虑水质迁移过程及水体自净作用,构建了基于三维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水质数值模拟模型,运用无结构贴体网格划分技术建立了河道的计算网格模型,实现了对BOD_5、NH_3-N以及TP浓度扩散过程的模拟,分析了水质指标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河道水质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变差,该河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其他河道的输入性污染,下游河道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IRS—P6卫星数据与CBERS-02A多光谱数据融合,对鹤岗-大连高速公路抚松至岗山岭段将通过的3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编图与解译。为了提高卫星遥感规划的精度,采用了数据融合技术。考虑到该地区地貌特征、数据时相等原因,利用IRS—P6卫星遥感数据与CBERS-02A数据融合,使得遥感区划清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平阳县昆阳镇的细龙河的生态修复实践来进行该地区的河道生态修复探讨,提出了适合于该地区的河道生态修复的技术及方案,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