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含磷酸盐的三氯化铁水解溶液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田宝珍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5,14(4):329-337
通过对含磷酸盐三氯化铁水解溶液的pH驰豫,电导率,可见光光谱和不同化学反应活性组分的分布等一系列化学物理性质的表征,说明在FeCl3-NaH2PO4-NaHCO3溶液体系中,PO4^3参与了Fe(Ⅲ)的水解-聚合反应,形成了Fe-OH-Fe-PO4-Fe结构共同控制溶液性质。使溶液性质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证明PO4^3对Fe(Ⅲ)溶液的水解形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Fe(Ⅲ)水解过程中无机阴离子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田宝珍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3,12(5):365-372
本文通过PO^3- 4,F^-,SO^2- 4,Cl^-,NO^- 3和ClO^- 4存在时,0.1mol/1 FeCl3溶液的碱中和曲线的分析对比,说明了用曲线斜率区分滴定曲线为三个区域:(A)自发水解反应;(B)聚合反应;(C)沉淀反应,以及阴离子对中和曲线的影响及其规律,指出阴子子对Fe(Ⅲ)浓度中和反应影响为不同程度的竞争配位,参与聚合及电中和脱稳,使沉淀反应提前等。并与OH^-共同形成F  相似文献   

3.
磷酸铁膜对黄铁矿氧化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骁  蓝叶青 《环境化学》1998,17(4):376-380
本文用动力学、表面分析方法研究在黄铁矿表面磷酸铁膜形成的可能性以及磷酸铁膜抑制黄铁矿的氧化作用,黄铁矿经0.3mol.l^-1H2O2+0.01mol.l^-1NaH2PO4+0.05mol.l^-1NaAc(ph5.0)淋洗后,在其表面可形成一层磷酸铁膜,该能显著抑制黄铁矿的进一步氧化,结果还表明,在H2O2作用下,黄铁矿氧化有自催化氧化的特征,其氧化产物Fe^3+能加快黄铁矿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4.
Al(Ⅲ)与Fe(Ⅲ)溶液洪聚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AlCl3.6H2O和FeCl3.6H2O混合溶液通过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制备了不同Al/Fe摩尔比,下同)和不同「OH」/「Al+Fe」值的共聚物,测定了聚合过程和熟化过程中的PH值变化。并对不同碱化放熟化时间下的聚合物进行了混凝效能实验。  相似文献   

5.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宝玉  岳钦艳 《环境化学》1996,15(3):234-239
制备了碱化度及不同Al^3+/SO^2=4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Al^3=/SO^2=4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磷酸铁膜对黄铁矿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叶青  黄骁 《环境化学》1999,18(1):52-56
用动态法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H2O2浓度下,对照和经KH2PO4处理的黄铁矿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用0.1mol.l^-1H2O2+0.01mol.l^-1KH2PO4混合液淋洗黄铁矿后,黄铁矿表面可形成磷酸铁膜。  相似文献   

7.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高宝玉  王秀芬 《环境化学》1994,13(5):415-420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3沉淀时的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ζ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8.
水处理氧化还原过程的电化动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2):178-184
以流动电流为参数。研究了水处理条件下氧还还原过程的电动化学特性,考察了水中KMnO4及其与MnO2+,Fe^2+之间氧化还原作用的流动电流(SC)规律,探讨了氧化还原的初始条件,水处理环境、原水水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投加方式等对流动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中约0.5mg.l^-1的KMnO4可产生SC的峰值,而且当它与Mn^2+和Fe^2+经不同条件进行氧化还原作用时,可通过SC值的变化表现出更为  相似文献   

9.
铁聚合反应速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青 《环境化学》1995,14(4):338-342
研究了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制备中亚铁的氧化反应速率,证明该速率对Fe^2+为零级,对NO2(g)为一级,因此提高气相中NO2的分压可大大缩短制备时间。  相似文献   

10.
PACS的结构特征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宝玉  于慧 《环境化学》1994,13(2):113-118
制备了碱化度及Al^3+/SO^2-4摩尔比不同的系列PACS,分别进行常压(干燥温度105℃)及真空干燥(真空度为-0.098MPa、干燥温度65℃)制备固体产品。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谱研究了碱化度、Al^3+/SO^2-4摩尔比、干燥温度对PACS的结构影响,比较了干燥温度不同对PACS固体样品的溶解度及絮凝效果的影响,借助于显微电泳测定技术研究不同碱化度及不同Al^3+/SO^2-4摩尔  相似文献   

11.
电解制备高效聚合铝的溶液化学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曲久辉  路光杰 《环境化学》1997,16(6):522-527
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聚合氯化铝,通过在线有效控制电解过程的关键参数,可以年鉴轩出高碱化度,高Alb含量的PAC液体产品,本文研究了PAC电合成的重要溶液化学因素,如电解液的性质、浓度、组成、pH、离子迁移,形态转化等,从而提出了制备设定浓度和碱化度的PAC的最佳溶液化学条件,并证明溶液化学因素与电量参数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高铁酸钾对菠菜中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菠菜(Spinaciao leracea L.)是我国出口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其农药残留是制约我国菠菜出口的重要"技术壁垒".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高铁酸钾水溶液对菠菜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并探讨了高铁酸钾对菠菜相关酶活、MDA含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高铁酸钾(200、400、600mg·L-1)可有效降低菠菜中敌敌畏、毒死蜱和乐果等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随着高铁酸钾喷施浓度的增大,菠菜中敌敌畏、毒死蜱和乐果残留量显著降低;试验浓度下以600mg·L-1高铁酸钾处理的降解效果最好,可使菠菜中敌敌畏、毒死蜱和乐果的降解率达到72.43%、87.15%和75.45%.叶面喷施高铁酸钾对菠菜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MDA含量以及品质指标没有明显影响.试验表明高铁酸钾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在菠菜生产中将高铁酸钾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制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及混凝效能的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兆坤  蒋斌 《环境化学》1997,16(6):575-583
本文依据絮凝动力学的涡旋理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竖流折流式絮凝反应器,并通过絮凝试验对影响高效折流式絮凝反应器絮凝的流道及格网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适宜的格网,能够显著地改善反应器的絮凝除浊效能,在絮凝试验基础上讨论了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蒋斌  雷鹏举 《环境化学》1997,16(6):566-574
本文主要论述了依据絮凝动力学中涡旋理论设计的多极涡流管式混合器及其絮凝试验的研究结果,同时讨论了影响多极涡流管式混合器混合效能的管径及流量等因素,结果证实,该混合器适合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动力学反应特点,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水浊度特性和混凝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水净化除浊是开展海水综合利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海水混凝则是净化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海水是一种既有胶体溶液特性又有电解质溶液特性并具有生物活性的溶液体系,因此,海水浊度物质具有许多独有的特性,其混凝机理也与河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大量实验,对海水的浊度特性和混凝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聚铝硅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宋永会  栾兆坤 《环境化学》1997,16(6):541-545
本文初步制备了两种新型聚铝硅复合絮凝剂:聚铝硅(含活化硅酸聚合铝,PACSi)和聚硅铝(聚硅酸硫酸铝,PSiAS),研究对比了PACSi,PSiAS与PAC的絮凝性能。考察了硅酸聚合程度,硅、铝含量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硅酸聚合程度或硅、铝含量的增加均有利于增强絮凝性能,且随(Si)/(Al)比值的提高,其絮凝性能也明显增加,在铝含量相同情况下,聚铝硅和聚硅铝的絮凝性能均优于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17.
pH调节对活性污泥混合液膜过滤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芫  吴金玲  黄霞 《环境化学》2006,25(1):55-59
探讨了用NaOH调节pH值对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污泥混合液性质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理.试验表明,适当调节pH到碱性,可以使膜过滤性能得到改善.投加碱液使污泥胞外多聚物(EPS)减少,污泥容积指数(SVI)降低,但上清液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增加.混合液膜过滤性能的改善与污泥SVI的降低密切相关.在碱性条件下,从细胞表面脱落下来的EPS对絮体颗粒的絮凝性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有限.推测碱液处理使细胞表面的LB-EPS脱落,从而使细胞表面疏水性增加,有利于絮体颗粒之间的絮凝,从而有利于混合液膜过滤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在线制备高铁氧化脱色偶氮染料酸性红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染料废水自身的碱度为电化学在线制备高铁提供了碱性环境,研究高铁氧化酸性红B.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投加量为10g,电流强度为1A,连续搅拌的条件下,酸性红B在3h后的脱色率可达到90%以上,增大酸性红B的初始浓度,脱色去除率可达到同样的效果,但高铁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量相对增大,高铁在线脱色酸性红B的化学氧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同时,根据UV—Vis谱图和模拟电极反应进程对电化学生成高铁氧化酸性红B的降解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increasing quantities of polluted waters are calling for advanced purification methods. Flocculation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yet flocculation is commonly not optimal due to our 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In particular,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on the mechanisms ruling the migration of pollutants during treatment. Here we have created the first tensor diagram, a mathematical framework for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analyzed its properties with a deep learning model, and developed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llutants. The tensor wa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pixel matrices from a variety of floc images, each with a particular flocculation period. Changing the factors used to make flocs images, such as coagulant dose and pH, resulted in tensors, which were used to generate matrices, that is the tensor diagram. Our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employed a tensor diagram to identify pollution levels. Results show tensor map attributes with over 98% of sample images correctly classified. This approach offers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time delay of feedback from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with deep learning categorization based on its clustering capabilities. The advantage of the tensor data from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speed of response for commercial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对絮体性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激光粒度仪、影像分析及沉降分析技术研究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对混凝过程絮体的粒度、强度及分形维数等微观特性及絮体沉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体的粒度、强度及分形维数等微观特性与阳离子型PAM的投加量有关,存在一个PAM的最佳投加剂量.在此最佳投加剂量下,系统内絮体的粒度与强度最大、分形维数最小、絮体沉降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