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防止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性的科学证据导致了公众对此问题的日益关心。1990年,一系列国际会议发出了缔结一个全球条约来对付这一问题的紧急呼吁。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不久,在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此后,有更多的国家签署,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批准。公约于1994年生效。自公约生效以来,已召开过四次缔约国大会,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过讨论和磋商。其中第三次缔约国大…  相似文献   

2.
<正>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背景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有研究表明,最近几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正在加速,多项历史纪录被刷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两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话题。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始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例如国际组织先后推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其共同的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2℃。  相似文献   

3.
5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举行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曲格平局长在会上介绍了联合国将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出席大会的有103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80多个国家的代表,称为"20世纪地球盛会",会议分两阶段进行:3日至11日举行部长级会议;12日至14日举行首脑会议.本次大会讨论和签署4个重要文件:《地球宪章》(规定国际环境行动准则);《21世纪行动议程》(确定21世纪39项战略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止地球变暖);《保护生物多样化公约》(制止动植物濒危和灭绝).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与发展问题,积极参与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去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  相似文献   

4.
现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日趋明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专项研究,政府间专题小组经过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所揭示出的许多迹象表明,地球已经对人类的不均衡活动作出了反应。“……全球变暖是事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莫斯塔法·卡·托尔巴博士有史以来的8个最  相似文献   

5.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体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前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体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前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ENN精粹     
徐芳  夏威 《世界环境》2016,(4):92-93
正北极地区植被的增加或将抵消全球变暖ENN环境新闻网新闻2016年5月19日气候变化给贫瘠的北极生态系统创造了更多的灌木植被。瑞典隆德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微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会触发分解死去的灌木的营养部分,但同时,这种分解的总量却在逐渐的减少,这将有可能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抑制的效果。地球上大量的碳和氮都存储在北极的永久冻土中,气候变化使得这些土壤温度逐年上升。瑞典隆德大学的  相似文献   

9.
速读     
<正>公园和保护区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根据最新的研究,在热带地区,除了森林以外,公园和保护区对于阻止全球变暖也非常有帮助。此外,它们还能为一些野生动物和土著群体提供庇护所。埃克塞特大学的生态学家丹·拜博(Dan Bebber)在一份声明中说:"大家都很重视热带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不过我们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它们在保持森林覆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的效用,这十分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0.
给地球降温     
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粮食问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除了各国政府在农业政策方面考虑欠缺外,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已引起很多灾难的相继发生,面对地球的持续"发烧",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给地球"降温",防止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在夜以继日的谈判与等待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国际会议中心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在2009年年底之前达成一项减缓全球变暖的新协议确立了明确的议题和时间表,以接替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此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3次缔约方大会的最终成果。随着这份宝贵的路线图通过,印度尼西亚环境国务部长维图拉尔宣布,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幕。  相似文献   

12.
整体预期及局面每年一度的气候变化联合国部长级会议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良机,今年11月底在南非召开的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也不例外.尽管这次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不太可能应世界人民的需求i达成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变化公约,但这次大会可以也必须向达成此公约向前迈一大步.此外,这次大会还要将去年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产生的重要决议付诸实施,解决重要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外刊     
《环境》2006,(10):15-15
英国维珍公司拟斥资30亿美元用于控制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人类建立城市的主因;印度地方法院出台可乐饮料禁令;太阳并非全球变暖的“凶手”;用十年去拯救地球;  相似文献   

14.
速读     
正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与适应战略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都导致了地球目前的总体状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1850-2007年与2013年至今的环境状况进行了完整的比较:1995-2006年是仪器记录的全球表面温度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开局是喧嚷热闹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的《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的《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即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发布,让世界震惊。其能量之大超过了上年度,英国御用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出台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所引起的全球震动。5月4日,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三部分《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在泰国曼谷发布。报告指出,各国必须采取措施,扭转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报告认为,各国只要拿出每年GDP的0.12%.就可以从2015年起遏制全球变暖趋势,从而实现将全球气温控制在仅比工业革命之前升高2摄氏度的目标。全球变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有哪些影响?我们能做什么?本期封面故事着重介绍《气候变化2007:科学基础》的《决策者摘要》,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摘要),以及美国加州的气候变化政策,同时专门就气候变化等问题,采访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吕学都博士、北京奥委会环境官员余小萱,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而达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组文章,向读者全面介绍世界以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干旱、洪涝和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发生强度呈现上升态势,是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表现。气候变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而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COP20)暨京都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CMP10)在秘鲁首都利马举办。这次大会旨在为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使巴黎会议能够签订新的、有法律效力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利马大会的结果经过30多个小时的加时博弈,利马大会形成两个主要成果,一是最终在决议中进一步细化了2015年气候变化新协议的大体框架和各项要素;二是初步明确了2020年后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35-35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气候和全球环境领域的问题,也是涉及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气候,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7—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此前,舆论将这次大会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大会。来自全球192个国家的代表以及110名国家元首出席会议。尽管这次会议未能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问题都将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我国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此后,我国领导人又多次强调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那么,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是什么关系?本刊就此问题对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兴利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