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广州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分为子站系统和中心控制数据接收平台系统丽部分.子站系统利用串口通讯采集仪器数据及状态标识;为确保中心系统的数据接收,系统通讯采用ADSL宽带和无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并设立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协议;子站系统的可视化界面与远程控制软件结合,可随时对子站进行监控;采用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完成每...  相似文献   

2.
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回顾和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历程、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针对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发展思路,并提出构建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欧盟空气质量监测政策和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两个方面描述了欧盟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空气污染现状和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盟的经验,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健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库、开展能力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加强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空气质量监测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行动指南。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发展迅猛,但新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对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中国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文章总结了美国空气质量监测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系统谋划监测战略、合理布设监测网络、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开展污染组分分析、科学应用监测结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为中国发展和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24h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系统(SO2,NOx)采样仪在北方环境中,面对高温,风沙,寒冷气象因素,分别出现了影响连续采样及仪器使用寿命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 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所有环境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改善周围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标准(健康、舒适和环境水平)。采取任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决策必须依据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客观信息。可以采取增加对污染物排放(包括交通、供热和工业)控制的方式改善空气质量,然而在环境中各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8.
池靖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51-253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池靖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3):187-192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缝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空气质量监测中现场空白的测定方法,通过对封口的现场空白与实验室对白比对及采样过程现场空白吸收管开口与封口对照试验,认为采样时应对现场空白吸收管作封口处理,才能体现现场空白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需求,构建了上海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规划框架;提出应构建上海市环境综合信息和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发展地基遥感探空、空基和天基遥感反演技术,建立长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贵阳市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贵阳市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基于不同季节,调整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个数和隐藏层节点数,建立不同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进行参数检验,最终选取预报效果最好的模型带入实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夏季的预报效果最好,采用的模型TS评分为81.6%,平均绝对误差为9.1,正确率为97.4%,用该模型检验预报效果,实况和预报的相关系数为0.71,平均误差为9;而冬季的预报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季节,采用的模型TS评分为65.7%,平均绝对误差为19.5,正确率为72.9%,用该模型检验预报效果,实况和预报的相关系数为0.79,平均误差为19。而且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效果同隐藏层个数与隐藏层节点数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组建三级环境监测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组建三级环境监测网是环境监测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站点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工作的实践,开展对发布站点的监控研究。在数据一致性、异常数据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对发布站点实施监控,并使用实时通讯技术和云技术,建立网络化信息平台,有效识别发布站点的异常问题并及时响应,提高了实时发布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率,保障了发布站点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python语言搭建了一整套空气质量神经网络预测系统,底层利用Keras设计并建立了基于tensorflow的神经网络模型。选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平均风速、前1日空气质量因子监测数据等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分别针对广东省所有监测站点和地市的空气质量因子(PM_(2.5)、PM_(10)、NO_2、SO_2、CO、O_3、AQI)进行预测,结果表明,7个因子的地市平均相对误差值为16.15%~27.7%,地市相关系数为0.36~0.77,该模型在城市空气质量预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气和废气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大气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监测方法。对大气和废气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测定,从样品的采集到色谱条件的选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方法探讨。该方法检出限大大低于DBP、DOP的环境目标值,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徐州市2013年12月—2018年11月的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建立了时间序列自回归输入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空气质量指数预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徐州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预测相对误差18. 23%,仿真均方根误差(RMSE)为14. 59;冬季预测相对误差9. 14%,仿真RMSE为11. 47。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空气微生物污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皿沉降法对洛阳市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真菌和总菌的浓度分别为7448CFU/m^3、782CFU/m^3和9063CFU/m^3,真菌与总菌的浓度比值为8.64%,空气质量处于微污染水平;空气微牛物浓度空间差异显著,可分为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微污染和较清洁4个等级;从功能区划看,商业交通混合区污染最重,生活区和工业区空气质量最好;空气污染微生物主要为G^+球菌和交链孢,其次还有少量芽孢杆菌和青霉、曲霉、毛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