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事故证据是指交通事故处理人员依照一定程序收集的,同时确定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实。事故处理人员或事故当事人都需了解哪些证据才是有效的。物证:能够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比如车辆、散落物、碰撞刮擦蹭搓痕迹、制动痕迹、血迹等。在无法提取原物时,可用照相、绘图、现场记录等保全。书证:能够证明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的文学材料, 以其记载的内容起证明作用的。如驾驶证证明驾驶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群众来说,交通事故处理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由于对事故处理程序的不了解,不少群众在遭遇交通事故时,总是质疑事故处理结果怎么还没有出来,民警是否拿了对方的“好处”,不信任感常常伴随着事故当事人。为缓解这个矛盾,让群众体会到交通事故处理快捷、公平、公开、公正,让各方当事人放心,同时强化对民警处理交通事故中的时效、程序、证据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交警部门举办全省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折射出参赛队伍的业务素质。笔者试图通过对竞赛和竞赛效果评价,提示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的“证据意识”。一.场景设置选择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作为竞赛项目,是交通事故现场储存着交通事故发生和发展的原始信息,保留着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犯罪嫌疑人)过错(犯罪)行为的证据,而交通事故“证据”以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安全法》确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交通事故处理行政裁决之定性,由此导致对原有交通事故处理责任认定、申请复议之旧有程序模式的重构。但是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履行事故处理职责均无明确规定,法律规定之不确定性给交通事故处理实践带来许多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一些驾驶人为了逃避或者减轻事故责任,往往拒不承认事故真相,避重就轻,甚至驾车逃逸,如果没证据,事故很难处理。在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人或与其它物体之间发生碰撞或擦刮,会留下相关的痕迹物证。这些痕迹、物证虽然种类、形态、特征不同,但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和证明事故车辆的某些特征和特点,是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力证据。以下是让痕迹物证说话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交警部门举办全省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折射出参赛队伍的业务素质。笔者试图通过对竞赛和竞赛效果评价,提示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的“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安全法》确定交 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从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交通事故处 理行政裁决之定性,由此导致对 原有交通事故处理责任认定、申 请复议之旧有程序模式的重构。 但是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履行事故处理职责均无明确规 定,法律规定之不确定性给交通 事故处理实践带来许多新的矛 盾。  相似文献   

8.
痕迹物证勘验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是指交通事故现场提取到的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品、物质和痕迹。痕迹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品,包括在事故车辆、人体、现场、遗留的固定物、附着物、散落物或各种痕迹,比较容易查明,不像其他证据那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来审查其他证据的真伪。  相似文献   

9.
石狮交警大队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分析认为,该市目前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有三类人几乎时刻处于交通危险之中:一是两轮摩托车驾乘人员;二是行人;三是自行车。如何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这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让我们从交通事故入手,看看交通事故背后的帮凶,清点一下这些事故背后那些原本可以避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某报在《施工中车翻人亡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一文中称:“一企业在小水电站的线路架设施工中.临时租用货车运送电线杆。随车装卸人员是从当地雇佣的民工。在运送电线杆途中,该车发生侧翻.3名民工被电线杆当场压死、压伤。事故发生时.该车系无证人员驾驶。问这起事故应属道路交通事故.还是企业生产事故?应如何处理善后事宜才更恰当?”(简称“问题提出部  相似文献   

11.
《安全与健康》2007,(6):48-48
当驾驶员感到疲倦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时,他就已经在疲劳驾驶了。调查人员通常以两个标准来断定交通事故的起因是疲劳驾驶:第一项,在未曾与其他物体发生接触的情况下,车辆驶离正常路线;第二项,没有发现驾驶员试图避免事故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碰撞、刮擦、倾覆、坠落及滑移等形态是形成交通事故痕迹的主要形式,也是区分交通事故性质的条件。交通事故是运动中的人、车、路关系不协调的产物,期间必然存留有反映事故发生过程的痕迹物证,发现、提取和应用痕迹物证是交通事故与其他案件最大的不同之处。发挥痕迹检验鉴定在甄别交通事故驾驶人中的证据作用,能够为侦破交通事故案件提供有力的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丁保生     
丁保生,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全国安全生产专家组交通组成员。从事道路交通管理19年,处理道路交通事故2000多例。丁保生是一个从实践中干出来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专家。从多年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他体会到,要保证事故处理客观、公正,事故认定一靠客观调查,从事故现场寻找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寻找事故痕迹的形成规律;二是现场勘察要仔细;三是要有相关的技术手段,以保证技术鉴定有科学的技术手段支持。丁保生认为,在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中,要善于琢磨、钻研。80年代初,丁保生遇到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后面带着孩子的自…  相似文献   

14.
在事故调查中,询问笔录是确定证人证言和相关人员陈述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普通、常用的证据。因此,做好笔录,对于及时核实相关证据,查明事故原因,准确认定事故事实,找准事故的责任者,切实做到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一些民警对现场痕迹勘查不够认真,现场物证不注意提取,没有及时做好现场访问,对当事人的陈述不仔细分析,过分依赖当事人的陈述笔录,没有笔录或者笔录的内容不相符时,就无法判断事故的真相,造成事故无法认定或认定不准确。笔者认为“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刑事案件办理原则应该运用到交通事故处理中,只要我们仔细勘查事故现场,认真分析痕迹特点、及时做好现场访问、深入做好相关调查、只要各种痕迹物证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相似文献   

16.
渐雨 《安全与健康》2008,(10):53-54
前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车来不及采取措施导致二次碰撞或二次辗压的事故,称为“二次事故”。由于此类交通事故形态多样、原因各异、痕迹复杂以及事故处理民警对法律法规不同的理解,加上至今全国对此类事故还没一个规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的事故认定原则,对于同一起交通事故的认定,同一办案单位的民警就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引发相关争议。近期龙岩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处理的一起交通事故,就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下面将这起事故的认定争议提供给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前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车来不及采取措施导致二次碰撞或二次辗压的事故,称为“二次事故”。由于此类交通事故形态多样、原因各异、痕迹复杂以及事故处理民警对法律法规不同的理解,加上至今全国对此类事故还没一个规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的事故认定原则,对于同一起交通事故的认定,同一办案单位的民警就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引发相关争议。近期龙岩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处理的一起交通事故,就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下面将这起事故的认定争议提供给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认定,以交通事故认定书为结论。鉴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起着证据的作用,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并不是行政行为,因而具有不可诉性。笔者就此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八闽动态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的经济强劲发展,福建各地交通事故总量一直处于急剧上升,事故处理捉襟见肘。福州市区年事故发案率均超过7000起,而厦门市区每日应对200起以上的出警数已经不感到意外。就是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的南平,辖区各县市出警半径大多为几十公里甚至一百多公里,赶赴一起交通事故现场往往要跑上半天有时甚至一天,加上事故多有人员伤亡,处理难度大,两名事故处理民警一天处理不了一起交通事故现场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均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火车与车辆、行人在铁路道口发生的交通事故,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条 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