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数字化地电阻率干扰识别与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理分析了北京地区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并研究了北京及邻近地区4级以上地震前数字化地电阻率的短临异常特征。为利用数字化地电阻率数据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因南京地铁的建设和运行受到干扰,故在距南京100km左右的高淳重新选址建设,现已投入正式观测。在正式观测后,观测点周围先后发生了江宁ML3.0、句容ML3.6等地震,经对电阻率资料的分析,发现震前存在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3.
汶川MS8.0地震前青海地区数字化水温(地温)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十个数字化水温井、六个数字化地温井的水温(地温)观测概况。经研究发现,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乐都和民和两个井孔出现了中期趋势异常,西宁、乐都和德令哈三个井孔出现了短临异常;从地域来看,异常测点主要集中于西宁-民和断陷盆地内,该区域其它两个正常运行的井孔没有异常,可能和探头与密闭套管末端间的距离过大有关。另外,笔者认为,西宁、乐都、民和井所表现出的中期和短临异常,可能与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荥阳地震台形变资料,对自然因素、人为影响、停电以及其他仪器故障等各种干扰事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影响幅度及机理,为利用形变资料识别并消除干扰、准确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地电阻率观测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正确鉴别震前异常信息,本文从影响安徽省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干扰因素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典型干扰的变化特征及干扰机制,并对干扰的排除提出相应建议,其研究结果对有效地识别干扰及异常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整理分析腾冲台数字化水温资料,总结出水温的正常动态类型:年动态为平稳—上升型;月动态类型为平稳—起伏型;日动态多为随机起伏型,伴随阶变stepped change(或脉冲突跳sudden jump of Impulse Type).对水温数据进行均分差的简单处理,发现滇西及滇缅交界地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震前资料均有显著的异常变化,为使用腾冲台水温资料进行识别及捕捉地震短临异常分析预测地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嘉山台地电阻率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在台址条件、资料质量、干扰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了地电阻率观测中的非震现象、典型干扰的变化及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对干扰机制也进行了必要的判断,同时对嘉山台地电阻率的映震效能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为同类型地电台有效地识别和排除干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磁资料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天津市静海数字地磁资料进行了震例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震前地磁脉动转换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数字地磁资料预报地震确是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丽江地震台数字化定点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典型异常图像,从干扰因素、同震记录、地震前兆异常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典型图像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安5.1级地震前十三陵台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异常的分析,详细说明了地震前电磁辐射观测的异常特征,充分肯定了其在短临预报中所发挥的作用,为电磁辐射台站开展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了一个震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干扰,其中采用直流牵引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干扰尤为严重,致使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部分台站因此被迫搬迁。进一步改善观测系统测量模式,提高其观测精度势在必行。通过多种方法实验,提出了一些抗干扰措施,达到了提高观测精度的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地电阻率观测质量做了技术铺垫。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海岸带环境问题,由于海平面变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海水入侵往往难以预测。潮汐波动作为一种有规律的海平面变化,探讨其对地下水的影响使预测海水入侵成为可能。面板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能更好的代表来自不同个体和不同时间的数据信息,本论文利用连续测量的地层视电阻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了潮汐波动对视电阻率影响的强度分布,由此预测了海平面上升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和地层视电阻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张家口数字化前兆台网分中心设计基本思路和方法,介绍了该中心网络构成、技术特点和运行效果,重点介绍与省局数字化前兆数据的通讯方式,对未参加过具体数字化观测工作的同志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新疆地震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面对国家地震局"十五"计划中,地震观测记录全面实现数字化的要求,针对地震科技档案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地震科技档案管理的建议,特别强调了对数字化地震台网产生的数据记录光盘等电子载体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密度电法研究海水入侵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但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少。该方法依据水中Cl-浓度增加视电阻率降低的地球物理前提,在莱州湾地区不同地质条件区域,选定典型剖面进行测试,确定了Cl-达到250 mg/L时的视电阻率特征值。基于以上条件,在莱州湾地区布设16条高密度电法剖面,成功的划定了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界面,说明高密度电法可作为检测海水入侵的方法之一,为环评、灾害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乌什架设高精度钻孔应变以来,乌什300km内发生了9组共16次6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前应变仪器记录到了异常。本文对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钻孔应变对乌什300km内的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以短期、短临异常为主,以张性突跳、波动不稳定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乌什架设高精度钻孔应变以来,乌什300km内发生了9组共16次6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前应变仪器记录到了异常。本文对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钻孔应变对乌什300km内的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以短期、短临异常为主,以张性突跳、波动不稳定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场地电阻率法探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玲  能昌信  王彦文  董路 《环境科学》2013,34(5):1908-1914
为了分析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电阻率法探测效果,建立典型污染场地的电阻率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电阻率法探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电阻率法探测的典型装置———温纳装置对于不同污染程度和污染区域的探测效果.模拟结果表明,电法装置的探测效果受到污染程度和污染区域埋深的影响,污染程度越严重,探测得到的低阻异常越明显,污染区域越容易识别;反之,污染程度较轻时(污染土壤与背景土壤电阻率比值大于60%),温纳装置探测无法得到明显的低阻异常,不利于污染区域判断;污染区域越靠近地表,则越容易被检测出,污染区域埋深较深时,视电阻率断面图异常不明显,不易污染区域判断.实际场地电阻率法探测结果也表明,电阻率法能够正确检测出污染相对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1994年11月24日榆树市土桥镇东发生3.4级地震的情况;简要介绍了榆树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土桥地震的宏观异常以及波及的范围;本文同时还解析了此次地震前榆树台地电阻率异常表现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密度电法的潮汐作用对潍坊滨海地下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高密度电法连续监测数据,基于统计学方法对潍坊滨海典型海水入侵区地层电阻率随潮汐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沉积均匀的滨海地区,无论单次测量还是重复测量,地层电阻率值只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差异性。潜水面附近地层电阻率受潮汐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利用高密度电法连续测量的方法分析滨海地区地下水随潮汐作用时空变化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