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别在冬季及夏季选取具有典型气候特性的两天,采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标况体积,计算TSP质量浓度,采用液相沉降法测定粒度分布,对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粒度分布相对百分比及粒度分布累计研究。分析总悬浮颗粒物(TSP)中含有的粒度分布情况及冬夏两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比例关系。更深一步了解TSP各级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别是PM10以下的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下垫面的地表矿物质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的源和汇,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状况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下垫面地表矿物质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是表征颗粒行为的重要参数,颗粒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学性质等都与粒径有关。为探究人为下垫面(城市铺装道路、农村土路和农田等)和自然下垫面(沙漠和戈壁)地表矿物质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城市铺装道路、农村土路、裸露农田、沙漠和戈壁下垫面的地表矿物质颗粒物进行粒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沉积物中值粒径来看,城市铺装道路表现为佛山市南海区(254.9μm)>杭州市桐庐县(247.5μm)>北京市(201.3μm)>南平市延平区(178.7μm)>兰州市(65.5μm);赣州市湖江镇农村土路为131.3μm;兰州市榆中县裸露农田为21.1μm;沙漠和戈壁表现为腾格里沙漠(272.7μm)>塔克拉玛干沙漠(121.9μm)。总体来说,地表矿物质颗粒物的粒度分布与人类活动、地理位置、风速和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对粒度分布的影响因人类活动的复杂而难以明确,风速不同将裹挟不同粒径颗粒物,不同季节风速与风向不同,不同地理位置人类活...  相似文献   

3.
BDQ0608钻孔位于可可西里地区东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较为完整的记录了湖泊的自然演化过程,文章通过对岩心粒度、古地磁及总有机碳含量的详细计算与分析,重建了过去8758Ka以来的古气候及古环境演化过程。BDQ0608钻孔岩心的黏土含量主要分布在15—60%之间,粉砂含量主要分布在30-70%之间,砂含量主要分布在0—20%之间。粒度参数采用矩值法计算求得,标准偏差为0.87—2.69,偏度为-1.2-4.4,峰度为0.92—16.43。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存在1、4-10、30—80μm以及200μm左右的众数粒径。其中以4-10以及30-80μm的众数粒径为主体的沉积物,分别指示了深水湖心相和半深水(或较浅水)过渡相两种沉积环境,200μm左右的众数粒径为主体的沉积物则指示了极浅水的滨湖相沉积环境。结合TOC指标对沉积物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该区域经历了四次较大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875.8kaBP-608.7kaBP,湖泊水位高低变化较大,TOC变化明显.表现为暖湿与冷干交替的气候变化特征;608.7kaBP-366.5kaBP,湖泊长时间处于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TOC逐渐降低,表现为由暖湿向冷湿转变的气候变化特征;366.5kaBP-29.2kaBP,表现为暖湿与冷干相交替的变化的气候特征;29.2kaBP-0kaBP,湖泊水位极低,表现为极其干冷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夏季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着重研究了夏季空气微生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北京市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空气真菌和空气放线菌的粒度分布特征各不相同, 并且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空气细菌呈偏态分布,大于2.0 μm的粒子约占总数的80.0%,小于1.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9.0%.空气真菌呈对数正态分布,1.0~6.0 μm的粒子约占70.0%,小于1.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5.0%.空气放线菌粒度分布与正态分布恰好相反,大于8.2 μm和小于1.0 μm的粒子约占60.0%;3.0~6.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10.0%.此外不同功能区优势真菌粒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枝孢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粒度主要分布在F3,F4和F5(1.0~6.0 μm)中,约占总数的85.0%,呈对数正态分布.而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无孢菌(nonsporing)主要分布在前4级(>2.0 μm),分别约占总数的90.0%和75.0%,呈偏态分布.在过去1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但是空气真菌粒度分布的峰值由原来的3.0~6.0 μm降低到2.0~3.0 μm.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滇中杞麓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克里金插值法与端元模型,研究了杞麓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了可能影响其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因素,并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表层沉积物OM、TN、TP平均含量已处于较高水平,其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域内土地利用和湖泊水动力情况的影响,湖泊沉积物中OM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同时,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OM污染程度相对较低,而TN、TP污染较为严重。此研究结果将为杞麓湖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镜检法测试矿粉颗粒度吴卓敏,徐龙弟上海港环保中心粒度分析方法很多,目前常用有:筛选法,离心沉降测定法,光散射法和显微镜法等.用显微镜测定粉尘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具有检测粒度范围广、操作简便、计算方法不复一杂、能直接看到粒子表观形状,还可拍照定样,分析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加速试验中,对寿命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预测,解决形状参数小于1时传统方法难以计算的问题。方法 利用三参数威布尔分布与指数分布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变异系数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在确定最优位置参数估计值的基础上,应用拟极大似然方法估计分布模型中的其余参数,建立极小变异–极大似然估计(MV-MLE)。根据加速寿命试验中失效机理不变的原则,在失效机理等同条件下,将该方法推广至多应力水平下的可靠寿命评估。结果 在单一应力与多应力水平下,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在小样本条件下,所提方法可提高形状参数(机理等同性参数)估计精度40%以上。结论 所提方法对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参数估计和寿命评估具有较高精度,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在加速寿命试验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BDQ0608钻孔位于可可西里地区东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较为完整的记录了湖泊的自然演化过程,文章通过对岩心粒度、古地磁及总有机碳含量的详细计算与分析,重建了过去875.8Ka以来的古气候及古环境演化过程。BDQ0608钻孔岩心的黏土含量主要分布在15-60%之间,粉砂含量主要分布在30-70%之间,砂含量主要分布在0-20%之间。粒度参数采用矩值法计算求得,标准偏差为0.87-2.69,偏度为-1.2-4.4,峰度为0.92-16.43。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存在1、4-10、30-80μm以及200μm左右的众数粒径。其中以4-10以及30-80μm的众数粒径为主体的沉积物,分别指示了深水湖心相和半深水(或较浅水)过渡相两种沉积环境,200μm左右的众数粒径为主体的沉积物则指示了极浅水的滨湖相沉积环境。结合TOC指标对沉积物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该区域经历了四次较大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875.8kaBP-608.7kaBP,湖泊水位高低变化较大,TOC变化明显,表现为暖湿与冷干交替的气候变化特征;608.7kaBP-366.5kaBP,湖泊长时间处于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TOC逐渐降低,表现为由暖湿向冷湿转...  相似文献   

9.
基于贝叶斯理论,结合浓度时间序列方差假定和Adaptive Metropolis MCMC后验采样,建立了用于突发水污染应急溯源的贝叶斯推理方法.该方法结合经验知识和监测事实对源项参数的分布进行推理,直接对溯源结果的反向不确定性用概率分布形式进行表征.依据河流实地示踪剂实验案例,对Bayesian推理溯源的实际效果、后验参数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源项参数和方差的后验概率密度的偏度对方差假定敏感,且得到关键参数推荐值:使用RMSE为目标函数;异方差假定中稳定化因子λ1为0,λ2为0.1~0.5;AM采样建议比例因子sd选择0.1~0.3.并对贝叶斯方法和传统基于优化的频率法在求解思路、计算过程、溯源结果等角度进行了深层次的辨析.本研究相关结果为贝叶斯推理技术在污染溯源的实际应用中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的方法,计算2005年上海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关系,讨论采样时气象条件等因素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影响;推导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与颗粒物表面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上海市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在0.6506~2.9254之间,并且相对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均会使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减小;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颗粒物中细颗粒物越多,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较好地表征了颗粒物的粒度整体分布.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和颗粒物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有直接关系,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细粒子所占的比表面积越多,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吸附更多.  相似文献   

11.
激光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法测定土壤粒度是近年来应用的新方法,它的特点是测定速度快、效率高,比传统的经典测定法省时省力省试剂消耗,实验室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小,特别是在处理和测定大量样品时,它的优势更为明显。本文作者选择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暗棕壤、草甸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风沙土7种土壤类型共42个土壤样本为例,采用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对土壤粒度分布测定进行了方法比对研究,设计了激光法三个参数三个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激光法测定低于传统方法,粉粒含量则相反,砂粒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最接近;得出了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P〈0.05时,最大相关系数是:粘粒含量r=0.5822,粉粒含量r=0.9094,砂粒含量r=0.9152;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两种方法确定的质地大致相同,认为虽然土壤的粘粒部分就目前的测定结果来看不适合用激光法测定,但粉粒部分和砂粒部分可以用激光法测定后通过两种方法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换算,从而提高测定效率。这一研究结果明确了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差异,对使用两种不同方法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具有借鉴作用,并且在土壤批量样品粒度的分析测定中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两种土壤粒径分布分形模型的推导入手,分析得出的土颗粒质量-粒径分布分形模型(模型二)仅是在土颗粒密度相同的假定条件下对土颗粒数量-粒径分布分形模型(模型一)的近似替代,并以某滑坡滑带土为例,分别运用这两种模型对该滑带土样进行粒度分形特征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模型二计算的粒径分布分维数和相关系数均比模型一的小,其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土颗粒密度由于矿物成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模型二的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试样的分形特征,其原因是各粒组的各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土颗粒的平均密度近似相等,假定条件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辽河口潮间带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现场调查、实验分析、地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与沉积物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参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陆向海的梯度变化趋势;沉积物TC和TN在空间分布上与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分选特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发现沉积物粒度参数能够对营养元素进行有效的指示,黏土物质对TC指示作用要强于TN,而分选系数对TN的指示作用要强于TC。本文研究证实了沉积物对环境要素的指示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在区域小尺度沉积物对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正偲  董治宝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2):3034-3040
利用建立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国科学院风沙观测场内收集的降尘,分析了不同降尘收集方法收集的降尘粒度、化学元素含量、富集因子、硅铝率和硅铝铁率,旨在优化干旱区降尘收集方法、确定我国的沙尘源区.降尘物质的微量元素Ba的含量最大,可达255~474μg/g, Nd的含量为0.3~9.6μg/g;常量元素SiO2的含量最大,79.30%, MgO含量最小,0.98%.微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在0~3之间,但常量元素差异较大.结果表明,减速法和湿法收集的降尘从粒度分布、化学元素含量、富集因子、硅铝率和硅铝铁率等方面均具有一致性.平均粒径湿法最细(Φ值2.84),干法最粗(Φ值2.46).因此,减速法能够作为代替湿法在干旱区进行收集降尘的方法.同时,由降尘的地球化学性质可知,西北干旱区沙漠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源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适用于空气中沙尘粒子粒度监测方法。方法对比研究迎风拦截采集和沉降采集两种采样方式的采集效果和样本差异,讨论湿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扫描电镜粒度分析法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沉降采集获得的样品量要大于迎风拦截采集,两种采集方式获得样品的粒度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沙尘样本粒度分析上,湿法激光粒度分析较扫描电镜分析更为适用。结论可结合沉降采集与迎风拦截采集进行沙尘样本采集,利用湿法激光粒度分析掌握其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应用Al-Ferron法于悬浮体系中聚合铝的形态分布表征,对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就不同碱化度聚合铝的形态分析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方式对Al-Ferron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色管混合测得Ala为21.54%,低于磁力搅拌方式结果(24.52%,25.22%,25.06%)。应用磁力搅拌方式可以获取较好的重复性与更多初期反应信息。颗粒物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浓度与粒度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的粉体特性及其对减水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捍东 《环境工程》2002,20(2):48-52
通过对粉煤灰颗粒形貌、平均粒径、粒度分布等粉体特性参量的测定和计算分析 ,发现粉煤灰的减水效应主要来自圆球形玻璃微珠的滚珠轴承润滑作用或对水泥絮凝结构的分散作用。过细的粉煤灰大掺量取代水泥后有可能会降低其减水效应  相似文献   

18.
The total number of particles,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as well a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 fallout dust in the atmosphere of Qena (upper Egypt). Dust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directly on slides for microscopic analysis at two collection site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izes is plotted against equal intervals of size. The results shwo that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particles have size < 5 μm and are of irregular shape. The high degree of similarly between the PSD results indicates a small variability in atmospheric conditions in Qena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The effective mean particle diameters wer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天山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两个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位于海拔2074m的鹿角湾剖面与海拔527m处的大佛寺剖面黄土粒度特征比较相近,但鹿角湾剖面黄土整体细于大佛寺黄土,并且其细颗粒分布范围也大于大佛寺剖面,而粗颗粒的则相反。鹿角湾剖面中全新世以来地层磁化率与成壤作用相关,显示成壤增强模式,其下末次冰期地层磁化率及大佛寺剖面磁化率与粗颗粒沉积相关,显示风速论模式。造成两个剖面粒度及磁化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导致的沉积颗粒分选及降水量不同引发的成壤作用差异。全新世中期以来大佛寺剖面记录的气候整体处于干旱状态,而鹿角湾剖面同时期地层受地形影响则记录了相对湿润的气候。  相似文献   

20.
应用Al-Ferron法于悬浮体系中聚合铝的形态分布表征,对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就不同碱化度聚合铝的形态分析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方式对Al-Feron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色管混合测得Ala为21.54%,低于磁力搅拌方式结果(24.52%,25.22%,25.06%).应用磁力搅拌方式可以获取较好的重复性与更多初期反应信息.颗粒物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浓度与粒度分布,成一定线性关系,可以从中加以扣除.在本实验范围内因其溶解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多个碱化度聚合铝的实例研究表明,Al-Feron法完全适用于颗粒物悬浮体系中的形态分布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