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检测电梯制动器制动响应时间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存储记录仪的两个测量通道同时检测制动器断电信号和制动器微动开关动作信号,通过比较两个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得电梯制动器的制动响应时间。本文对电梯制动器制动响应时间专项抽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在用电梯存在制动响应时间超标的情况,且制动器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部件,其制动响应时间远小于不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部件的制动器。  相似文献   

2.
电梯制动器是频繁使用的安全部件,也是维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一起电梯冲顶事故,对事故电梯的制动器进行拆解,分析其内部结构型式,观察其受损情况,直观分析制动器的失效特征。基于相关试验和技术分析,由于制动器柱塞因本体材质问题引发机械卡阻,致使制动器制动功能失效。结合制动器失效的原因,建议在有关电梯法规标准中考虑增加对制动器相关零部件材质、化学成分符合性的要求,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电梯制动器是电梯重要的安全部件,因电梯制动性能不足,而造成的电梯事故屡有发生。但电梯制动器制动力并不是决定电梯制动性能的唯一因素,本文依据标准对电梯制动器制动性能的要求,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影响电梯制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款电梯曳引机为例,建立了电梯制动器的三维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其制动力矩以及可能存在缺陷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电梯制动器检验的关注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电梯制动安全系数的新概念,得到了六条结论,为检验方法和检规的修订,以及检验和维保人员对电梯制动器性能的判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旧电梯数量的增多,其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显得愈加重要。制动器作为电梯最重要的安全部件,其工作性能决定着电梯的安全运行。本文主要对老旧电梯评估中遇到的有关制动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讨论了制动器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电梯制动器的相关事故产生原因,介绍了几种电梯制动器风险。结合电梯检验规程,阐述在电梯使用、检验过程中,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维保人员和检验人员如何辨识电梯制动器风险。随着国内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旧房加装电梯项目的推进,我国城镇电梯保有量逐年攀升,电梯数量与专业工作人员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内电梯"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提高了电梯故障爆发率。近几年,相关媒体对电梯事故时有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电梯制动器螺杆断裂可能引发制动器带闸运行的潜在危害,结合电梯定期检验中的一个案例系统分析制动器螺杆断裂的成因,并以此提出了螺杆的改良设计和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美国的电梯检验作业指导书ASME A17.2,并针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由制动器失效引发的电梯事故,阐明了电梯制动器检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着分别叙述了我国安全技术规范及美国ASME对电梯制动器进行检验的方法,并就两者的特点作出了差异分析和研究。最后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电梯检验技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电梯制动器的分类、作用、工作原理,以及在行业发展中的新使命,通过对制动器引发的电梯典型事故案例的研究,归纳了电梯制动器机械和电气部分常见问题,提出对在用电梯和新出厂电梯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梯制动器是电梯的重要安全部件。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本文针对一起电梯制动器延时抱闸故障的案例,探析制动器驱动电路中的续流回路对制动器电磁响应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梯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将故障树分析法、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概率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用于电梯的故障诊断。以电梯的安全回路系统为例,用故障树法对回路进行分析,获得训练样本与故障类型;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概率神经网络的平滑因子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针对粒子群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对惯性权重的改进策略;采用相对误差对诊断效果做出评估,并与传统的概率神经网络和基本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概率神经网络在各种故障类型输出和最大相对误差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诊断电梯故障。  相似文献   

12.
为厘清制造单位和检验机构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认识,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检验质量的目的,本文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组成和各子系统的作用,结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 7588-2003/XG1-2015)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子系统的组合分成3类电梯,并根据电梯类型提出合理的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非驱动主机制动器做制停子系统的电梯,需要检验与检测子系统和制停子系统相关的项目;使用驱动主机制动器做制停子系统的电梯,需要检验与检测子系统、制停子系统和自监测子系统相关的项目;不需要检测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需要检验与制停子系统和自监测子系统相关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梯运行状态监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定义通信协议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以STM32F103ZET6为控制核心的电梯监测终端,通过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分析获得电梯运行状态及故障的信息,监测服务平台与电梯监测终端之间采用自定义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监测服务平台将所获取的电梯状态及故障信息发送到云计算中心服务器。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电梯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及历史信息。通过长期实际应用,该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对电梯远程的实时、可靠监控,为电梯的维修、维护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电梯制动器检测开关能够准确检测电梯制动器机械装置提起(或释放)的异常,消除异常造成的危险情况,结合电梯制动器的型式和检测开关的动作原理,对各种检测开关接线方式进行分析,针对制动器的型式提出了合理的制动器检测开关接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直压式制动器可用1个通断状态的检测开关对其机械装置的提起(或释放)进行验证,但应在电梯的主板上设置2个检测点;杠杆式鼓式制动器应用具备2个通断状态的检测开关对其机械装置的提起(或释放)进行验证,且应采用常开并联或常闭串联的方式检测制动器机械装置的释放,采用常闭并联和常开串联的方式检测制动器机械装置的提起。  相似文献   

15.
电梯门区故障是电梯整体主要故障之一。基于目前电梯门区常见故障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故,本文系统性地建立电梯门区故障案例库并进行其软件研发;根据故障案例库中已知的案例信息得到故障类型风险的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将故障案例中实际出现的故障类型组合种类归纳后,计算出每种组合的危害程度,按照危害程度值进行降序排列;软件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设备信息给出风险较高的故障组合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哈尔滨铁路局实际运营系统 ,基于事故树分析理论 ,探讨了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实现。首先论述了事故树的建立方法和以事故树分析法为基础的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核心算法 ,然后讨论了具体实现的数据结构和事故树编码方法 ,最后简要提出了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系统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故障树可视化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自行研制设计的可视化故障树分析系统的功能及程序结构与设计原理。该系统由故障树生成、故障树分析计算、文件输出和系统管理 4个模块组成 ,可使故障树生成与分析变得非常直观而简便 ,只需用鼠标在屏幕上绘制出故障树图 ,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对曳引式电梯的状态进行评估,在VIKOR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梯故障类型进行数理统计,构建相关性较强的电梯运行状况评估体系;同时将简洁高效的BWM法和表示指标相关性的CRITIC法相结合,并引入距离函数优化分配系数的方式构建组合赋权法(CW),从而确定电梯安全指标权重,并将电梯指标各安全等级的临界值作为电梯安全等级的理想值作为VIKOR法中待评估电梯的比较对象的一部分。以利益比率Qi为电梯运行状况的评估值,确定电梯运行状况安全评估等级;最后,通过5组曳引式电梯的实例验证基于CW-VIKOR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结果显示与电梯实际安全状况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梯运行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梯“掉层”故障,通过现场勘查和模拟试验等方法,对电梯“掉层”现象的原因进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Fault tree analysis is a systematic, deductive and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tool which elucidates the causal relations leading to a given undesired event. Quantitative fault tree (failure) analysis requires a fault tree and failure data of basic events. Development of a fault tree and subsequent analysis require a great deal of expertise, which may not be available all the time. Computer-aided fault tree analysis is an easy-to-use approach,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reliable results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validation and repeatability of the analysis. This enhances the overall results of the fault tre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sed methodology for computer-aided fault tree analysis. 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fault tree development, minimal cutsets determination, cutsets optimization and probability analysis. The methodology uses advanced concepts of fault tree development and static and dynamic modularizing for complex and large fault trees. Furthermore, it enables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system for design modification and risk-based decision making.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to a process system is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