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球南北两个极地附近海洋上航行的人,最为警惕的就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了.轮船一不小撞了上云,轻则受损,重则沉没.导致1500多人葬生海底的坦尼克号海难,就是因为与冰山相撞.但人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露在海面上的冰山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冰山主体是隐藏在海面下的那部分.海面上的冰山是容易被发现的,而海面下的冰山却不易被察觉,实际上危害性更大,让轮船撞上的往往是这部分冰山.  相似文献   

2.
在地球南北两个极地附近海洋上航行的人,最为警惕的就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了。轮船一不小心撞了上去,轻则受损,重则沉没。导致1500多人葬生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海难,就是因为与冰山相撞。但人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露在海面上的冰山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冰山主体是隐藏在海面下的那部分。海面上的冰川是容易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2007,25(4):69-69
据新华社电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架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些冰山正在成为海洋生物聚集地。  相似文献   

4.
ENN精粹     
《世界环境》2023,(6):92-93
<正>南极冰山漂移ENN环境新闻精粹2023年11月1日几十年来,A-23A冰山一直静静地坐落在南极洲海岸之外,不为人所见。但是在2023年11月,这座冰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它向北漂移穿过威德尔海,更加靠近航道、野生动物居住的岛屿以及南大洋更温暖可摧毁冰山的水域。  相似文献   

5.
“冰山”     
地球变暖,冰山消融,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效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徐琦 《环境》2012,(10):27-27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布造28个人工湖的计,划,拟斥资百亿打造“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盛景,被称为西安“造湖运动”。而在百湖之市武汉,却因近10年的“填湖运动”,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亩。多水的城市填湖,缺水的城市造湖,城市管理者果真魄力十足、创意无限。他们大刀阔斧地给城市改头换面,这动辄几百亿元的投资从哪来,又如何产生回报?武汉填湖的“金主”比较明确,自然就是那些房地产商。填湖得来的土地,几乎均被价格不菲的商品房楼盘盘踞。而西安大动干戈要造湖,显然也不可能单纯是为了实现恢复历史美景的梦想。数据显示,西安市去年的财政收入刚刚突破200亿元,而为了建造28湖的宏伟目标,西安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将投入600亿元用于水系生态建设。显然,西安造湖的大笔资金,很大一部分最终还要依靠卖地盖房的钱来凑。说白了,这仍然是一种土地财政依赖,只不过是换了一身更光鲜的外衣罢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景观湖生态设计方法,基于Visual MODFLOW模型,对景观湖4种防渗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从水资源、水生态和成本方面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优化复合防渗方式,并探究不防渗景观湖的影响因素和设计条件。研究发现:湖底土工膜和岸坡黏土压实防渗方式能够减少59. 89%的渗漏,降低9. 82%的成本,复合方式较之单一方式更能兼顾生态环境、防渗效果和经济成本;当景观湖不采取防渗时,在湖体水位、湖体面积和区域水文条件因素中,湖体水位变化、面积变化对景观湖渗漏量影响更大,湖体面积变化则对周边潜水水位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区域水文条件的改变则会影响地下水对景观湖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西湖不同湖区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湖不同湖区(北里湖、外湖、西里湖、茅家埠)2012年的逐月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西湖不同湖区氮磷营养盐以及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不同湖区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及浮游植物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受引水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西湖水域茅家埠和西里湖自我修复能力较强,水质明显优于北里湖和外湖,全年稳定地处在中营养水平,北里湖和外湖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节营养值数明显高于秋冬季节。相关性分析表明,北里湖、外湖、茅家埠三个湖区的综合营养指数与叶绿素a、总磷、水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里湖由于受引水影响较大,其综合营养值数与各营养因子及环境因子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显优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星云湖次之,杞麓湖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的演替及重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被是浅水草型湖泊的生态基础,具有固定和移除氮磷营养盐、净化水质的强大功能,在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逐步消亡,滆湖从草型湖向藻型湖衰退,水质急剧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通过对滆湖近20a来水质监测及沉水植被观测成果的汇总分析.并通过滆湖大洪港沉水植被对水质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监测试验结果,探索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的演替规律及对湖体水质影响的驱动机制。并初步提出沉水植被的重建设想。  相似文献   

12.
沉水植被是浅水草型湖泊的生态基础,具有固定和移除氮磷营养盐、净化水质的强大功能,在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逐步消亡,滆湖从草型湖向藻型湖衰退,水质急剧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通过对滆湖近20a来水质监测及沉水植被观测成果的汇总分析.并通过滆湖大洪港沉水植被对水质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监测试验结果,探索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的演替规律及对湖体水质影响的驱动机制。并初步提出沉水植被的重建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14.
遂宁观音湖由水电工程库区形成。分析了观音湖形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了保护措施;研究了观音湖的水质状况,提出了保护措施;对观音湖的防洪和景观功能做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城中湖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中湖西园排污口的水质监测数据和相关水文参数为基础,运用湖泊推流衰减模式推算城中湖的降解系数K,KCOD、KTP和KTN分别为0.0011d-1、0.00151d-1和0.0010d-1。选择质量平衡方程作为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分别以COD、TP和TN为控制因子,计算了城中湖的水环境容量。根据排入城中湖的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得到城中湖水环境容量余量。针对城中湖现状,提出了防止城中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9~2018年太湖湖泛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辛华荣  朱广伟  王雪松  李骏  陆隽 《环境科学》2020,41(11):4914-4923
基于2009~2018年的每年4~10月对太湖湖泛易发区的逐日巡查成果,以及相关太湖气象、水文、水质和水华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太湖湖泛发生的环境条件及年际差异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太湖湖泛强度年际变化的因素及防控途径.结果表明,2009~2018年10 a中太湖共发生大小湖泛事件75次,平均湖泛面积1.35 km2,最大面积9.20 km2,平均持续时间3 d,最长持续16 d;湖泛发生引起了水体有机质、氮和磷等水质指标明显增高;湖泛的发生均在水温20℃以上,发生首日均处在5~9月;年际湖泛强度变化较大,2017年湖泛强度最大,2018年次之,而2014年湖泛强度最小;年际湖泛强度与蓝藻水华强度及5~9月的湖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水体营养盐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表明年际气候条件的波动对湖泛情势影响很大;湖泛的形成与河口区蓝藻水华的堆积关系密切:除了5次草源性湖泛外,70次藻源性湖泛均发生在入湖河口附近水域,河口区的底泥污染状况及底泥悬浮状况可能对湖泛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形成湖泛的腐烂物质、来源、发生地点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湖泛分为藻源性湖泛和草源性湖泛这2种类型,藻源性湖泛又可分为港源型、迁移型和原发型这3种.结果表明,控制蓝藻水华强度是降低湖泛风险的根本途径,而避免河口区蓝藻水华过度堆积及厌氧分解的措施,如对蓝藻水华的及时打捞、工程措施形成的局部流场改变、蓝藻水华的离岸打捞工程和滨岸水华堆积区的应急曝气工程,以及河口区的污染底泥疏浚等工程措施,是降低湖泛发生风险的工程措施选项.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及汉丰湖调节坝运行对湖库氮磷营养盐的影响,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对汉丰湖和高阳湖进行逐月水样采集.结果表明:汉丰湖TN浓度为0.78~2.38㎎/L,TP浓度为0.03~0.13㎎/L;高阳湖TN浓度为0.57~2.48㎎/L,TP浓度为0.03~0.09㎎/L,两湖库全年易发生富营养化.汉丰湖和高阳湖水体氮素浓度变化趋势一致,水体氮污染主要来自径流污染、城市污水以及淹没土壤的释放;两湖库磷素时空差异显著,高阳湖水体磷浓度随水位的变化波动性显著,说明水位调节对磷循环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外源污染的输入、浮游植物生长以及气温变化是影响汉丰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的主要因素,而高阳湖水体氮磷浓度主要受水位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呼伦湖自净功能及其在区域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大量详实资料和调查基础上,论述了呼伦湖富营养化状况,找出了该湖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其较强自净功能的成因。呼伦湖地处内陆区高纬度、半干旱气候地区,属牧业污染型,氮入湖量主要来源于点源污染(河流的输入),磷入湖量面源(主要是降尘)大于点源。经多年观测发现,氮和磷的变化并不明显,反映出湖体有较强的自净功能,这是和湖体特殊的地理位置分不开的:①该湖系构造湖与河流沟通的吞吐湖,面积大,水较深,使得湖体自净功能显著;②地处高纬度、半干旱地区,气温低,对湖体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湖体构造特殊,露出30余个泉点,有大量地下水的补给。呼伦湖是一个较大的水体与其周围湿地构成的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且有明显的调蓄洪水的功能,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事故学理论和风险控制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研究事故已不再是事故学的单一任务,大量隐藏在冰山下面的未遂事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挖掘和利用好事故事件资源已成为安全管理工作者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星云湖流域磷矿开发污染历史的分析,并将星云湖与杞麓湖各污染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磷矿开发是造成星云湖TP污染负荷较大的重要原因。磷矿开发对星云湖TP输入量为58.66t/a,占总入湖污染负荷的2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