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山地震纪念馆是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1996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对原管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该管被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杨文忠所著《唐山大地震与建筑抗震》一书已于 2 0 0 0年元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系中、英文对照 ,计含文字 6万、图表 2 3个、照片 791幅 ,内容包括唐山的建筑与城市发展简史、唐山大地震震害与抗震建筑、震后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3部分 ,是一本集历史性、科技性与系统性于一体的大型文献图书。全书以建筑为主线 ,阐述了唐山建筑的沿革 ,城市的形成、发展、毁坏和重建过程 ,真实地展示并对比了唐山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前后的变化。  作者是唐山人 ,曾亲身经历了 1 976年唐山大地震 ,并参与了大地震震害调查、新唐山规划和…  相似文献   

3.
1976年7月28日是唐山人民永远难忘的忌日,这一天的凌晨3点42分53秒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30年,但那一桩桩、一幕幕仍在我的脑海里翻滚。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6,(5)
今年的7月28日,是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的第20个防震减灾日。由于唐山大地震发生在“文革”后期这一政治动荡的日子里,使得灾情更加惨烈,认真总结并汲取唐山地震留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对做好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非同一般的积极意义。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为深切缅怀被大地震夺去生命的亲人,弘扬光大"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回顾唐山地震40年来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长足发展,倾情讴歌浴火重生的新唐山,《防灾博览》杂志、中国地震科普网、河北省地震局联合开展"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为主題的征文活动。1.征文对象:全国各地唐山大地震亲历者、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参与者、唐山40周年辉煌成就见证者。  相似文献   

6.
唐山抗震精神唐山抗震精神是指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及震后救灾活动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奋勇崛起,艰苦卓绝,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为深切缅怀被大地震夺去生命的亲人,弘扬光大"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回顾唐山地震40年来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长足发展,倾情讴歌浴火重生的新唐山,《防灾博览》杂志、中国地震科普网、河北省地震局联合开展"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河北唐山大地震44周年。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这个英雄城市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的组织体系构建、系统的能力建设安排。44年过去,如今的唐山已从"不设防的城市"到"抗震型城市标杆"。7月25日上午,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特别支持了一期首都科学讲堂《唐山大地震与城市地震灾害防治》主题讲座。当年大地震给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唐山城区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为何异常惨烈?唐山大地震以后,中国的地震科技取得了哪些进步?这些年我国是如何完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的?本刊也就这些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高孟潭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正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霎时间繁华的城镇、恬静的乡村夷为一片废墟,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面对灾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的无私援助下,40年来,唐山人民凭着不懈努力和坚强意志,战胜灾难、崛起困境,在中华民族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和科学发展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0.
2021年7月27-29日,"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在河北省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览规模约1万平方米,75家企业以及地震系统16家单位参展。展览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成就、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防震减灾科普互动体验、防震减灾成果实物案例、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等六大板块。  相似文献   

11.
王子平  苏幼坡 《灾害学》1998,13(2):75-79
唐山大地震对人的伤害是立体的,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建筑的倒塌.唐山市区被废墟埋压者中有约84%的人活了下来.唐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情况的分析,对如何减少地震伤亡以及有效开展救灾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 在唐山市中心区,有一个占地5.4万平方米的特殊场地,这就是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吸引人们去瞻仰这座碑的,是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故事。 坐南朝北、高达30多米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碑身由四根花岗岩石料贴面的梯形碑柱组成,象征着拔地而起的新唐山,预示着新唐山的欣欣向荣;碑柱上端伸向天际的四只巨手,蕴含着人定胜天的亘古哲理;下部四面八块紫褐色花岗岩浮雕,象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北面(正面)的一组浮雕是:震灾发生时刻。人们酣睡之时,地震灾难突然降临,摧毁唐山的惨痛瞬间;瓦砾堆上,活下来的人顽强地站起来,开展自救、互救,与灾难抗争的场景。 东面的一组浮雕是:协力抗震救灾。通往唐山的条条道路上车轮滚滚,各路救灾队伍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当年底,完成排险救人、外转伤员、清尸防疫等艰巨任务,解决了灾民的衣、食、  相似文献   

13.
唐山抗震纪念馆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始建于1986年,是为了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纪念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业绩,弘扬抗震精神、教育后世子孙而建立的永久性纪念馆。 建馆以来,我们本着这一宗旨,在宣  相似文献   

14.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震级最大、影响十分深远的一次大地震,京津唐地区各类水利工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选取唐山大地震中烈度6度外包线(等震线)以内介于115.5°~119.9°E和39.0°~40.9°N之间的京津唐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区域内水利工程破坏情况的统计分析,利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反映各类水利工程震害的特点及破坏形式。针对各类水利工程的主要震害现象,简要分析了水利工程震害与地震动强度、场地条件、震前库水深度及工程结构设计、选材等因素影响的相关性。探讨了相应的水利工程抗震措施,为今后水利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的7月28日:巨大的灾难降临到唐山这座城市。唐山市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溃了!大地进裂了!犹如1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在距地面仅仅16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然爆发。一道蓝光闪过之后,在雷声震荡、狂风呼啸之后,在一阵强烈的抖动、摇撼中,唐山市顷刻之间坍塌了!  相似文献   

16.
记住5·12     
《民防苑》2009,(5)
去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这是继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灾难。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仅在瞬间震倒了数以万计的房屋,更加令人痛心的是造成了6.9万余人遇难,近1.8万余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引言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唐山发生了震级为7.8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板内地震,也不是发生在深大断裂上。地震前没有明显的前震活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于没有明显前震活动的大震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异常。所选用的资料取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库存目录。二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 (一) 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图象 1.条带唐山地震是一次没有直接前震的主余震型大震。为寻找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我们选  相似文献   

18.
唐山为什么在瞬间毁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在世纪的东方,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正在酣睡的唐山毁于一场无情的地震灾难——“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夷为墟土……此难使京津重创,  相似文献   

19.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第四章血祭唐山12.解密唐山大地震"机密"、"绝密"文档这是一份鲜为人知的简报,共印450份。报: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副主席、在京政治局各同志、各位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河北省委、省革委;抄送: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红旗》杂志社;发:会议代表。  相似文献   

20.
正为纪念唐山抗震救灾40周年,交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经验,2016年6月27—29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河北省地震局、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观摩会在河北唐山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绣峰和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分别致辞。会议由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孙福梁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