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地区水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旱灾频繁不少城市供水不足中小河流污染较重径流式电站出力显著下降内河航运不断萎缩。分析其原因,与水资源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分不开。① 来水与用水不协调:坝区地多水少、山区水多地少城市和工业集中区水量偏小、偏僻地区来水偏大用水季节来水少、非用水季节来水多岩溶分布广泛,水资源利用困难。② 枯季径流不断减少:西南水资源70%以上分布在雨季。旱季水很少,且在不断下降。如不改变径流的分配方式,用水危机将会到来。③ 水质不断恶化:西南水质是好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水质变差。重视保护、防止污染是重要的战略措施。④ 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因地制宜,重视蓄水和跨流域调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贾亦真  沈菊琴  王晗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297-3312
为落实水资源资产负债的编制,提高核算主体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水平,在对比分析水资源和资产定义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水资源资产的概念和范围;根据水资源服务价值和水权益实体对水资源的不同用水方式,将水资源资产划分为水权资产、水经济资产和水生态服务资产3大类14个子科目;确定了水资源资产各科目的核算模型;最后通过构建水资源资产核算表,对郑州市水资源资产进行了实物量和价值量计量。本文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体系,为区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资源有诸多特点,除某些不利因素外,还具有水资源可利用性较好,河流径流利用率高,少水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好,贫水区中存在相对富水区,有取之不尽的海水等有利因素。应结合本国水资源特点,趋利除弊,不断完善对水资源管理,使有限水资源更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投入产出法在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中的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虚拟水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种途径。投入产出法是研究虚拟水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分为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RIO)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鉴于SRIO 和MRIO单独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论文提出同时运用单区域投入产出表和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研究虚拟水,即:利用SRIO 计算完全用水系数,并直接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表区分本地水足迹与外来水足迹,再根据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广东省的案例研究显示:①2007 年广东省水足迹为333.9×108 m3,其中本地水足迹223.6×108 m3,外来水足迹110.3×108 m3;②广东省同年虚拟水输出量445.4×108 m3,输入量454.1×108 m3,其虚拟水的外部来源主要是湖南、广西和浙江。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可全面计算完全用水系数,有效区分本地水足迹与外来水足迹,揭示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关系,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全世界陆地的平均年降水量为834mm,亚洲陆地的平均年降水量为740mm,而我国国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mm,分别比它们少25%和15%。而且其中只有44%形成径流,全国河口径流总量约2.6万亿m~3,虽然地下水在全国的总补给量约达7.718亿m~3,但扣除它们(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中的重复量,全国水资源的总量也只有2.7万亿m~3左右,比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要少,居世界第六位。按耕地、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足迹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真实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识别,同时结合相对“脱钩”“复钩”系统耦合理论,从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压力两个方面对江苏省2000~2009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9年江苏省的水足迹为773.77亿m3,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10年间增长了2.77倍;全省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评价结果中有1/3的年份为强“脱钩”状态,2/3的年份呈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评价结果中强弱“脱钩”交替出现,水环境的压力依然存在.江苏省水资源利用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方面应采取更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北方某煤矿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将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利用,形成以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水源为主,灰岩水水源为辅,多种水源共享的水资源利用模式,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灰岩水开采量663 752.5 m~3,减少向水库的排放量612 944.5 m~3,减少COD排放量36 776.7kg,每年可取得净利润229.78万元,对类似煤矿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核电站用水来冷却反应堆,这个你一定不陌生,但是,你真的了解能源供应与水的密切关系吗?1、一座5亿瓦的火力电厂,一天消耗多少水?A 1136m~3 B 11356m~3C 11300000 m~3 D 1100000000 m~3答案:C。蒸发掉的水分大约是1 130万立方米,从河流、湖泊等其他水资源处抽取的水更多,大约有1 1亿立方米的水在"单程"冷却系统里循环。但是,大部分的水还要流回源地,虽然温度很高。2、在美国,火力电厂从河流、湖泊等水域抽取的淡水占全  相似文献   

9.
研究流域径流量变化可为水资源科学调配、利用开发、水旱灾害防治、水环境污染整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重要依据.但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尤其是极端降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出现了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径流量变化.运用SWAT模型模拟1965~2019年间长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极端降雨条件下径流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965~2019年间长江流域径流变化并不显著,流域总径流和中下游径流均经历了"枯-丰-枯-丰"4个阶段.极端降雨情景模拟发现,50 a一遇极端降雨下,长江上、中和下游代表性子流域日均径流变化率分别为6200%、21%和15%,月均径流变化率为355%、5%和1.3%,年均变化率为78%、1%和0.24%.而100 a一遇极端降雨下,3个子流域日均径流变化率分别为8000%、25%和17%,月均径流变化率为437%、7%和1.5%,年均变化率为96%、1.2%和0.28%.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及洪涝灾害预测与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足迹的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平衡省份山东省为研究区,首先计算2005—2014年山东省水足迹及2014年17地市水足迹,实现水足迹时空分析;从DPSIR视角出发,基于水足迹计算结果,融合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综合得分来反映全省10 a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以2014年为水平年,对17地市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聚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2014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趋于加强,但分值总体较低,仍需提高利用效率;2014年17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东优西劣、南优北劣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立法缺失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淡水资源日益紧缺、污染事故频发以及日益兴起的"中国水威胁论"等情况,既充分、合理,又合法、有据地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以宏观的视野检视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立法,存在诸如:缺乏双边或多边区域性专项水协定;立法理念不协调;水资源污染防治立法视野狭隘等缺失.应采取健全双边或多边的区域性专项水协定体系,调整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理念,拓宽立法视野,兼顾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保育及水环境保护等措施规制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台湾面积为36000km~2,四面环海,岛的中部纵贯高山,由此发源了大小100余条河流,流向东部及西部,穿过平原流入大海。年降雨量2500mm,贮水量714亿m~3,其中27%即191亿m~3是年用水量。剩余的73%流入海洋。在年用水量中,农业用水159亿m~3占83%,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分别为17亿m~3和15亿m~3,约占9%和8%。降雨量丰富,但不均衡,5~10月的  相似文献   

13.
提水价促节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人均和亩均占有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和生产力发展格局不相匹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水资源呈北枯南丰的变化情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难度和缺水状况。根据水利部研究成果,目前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却比较低。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和先进国家0.7~0.8相比差距较大,全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因此,加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数字     
《环境》2008,(12)
33.8% 关键词:黄河劣Ⅴ类 黄河水利委员会近日发布了《2007年黄河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黄河劣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为4557.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33.8%。2007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2.86亿吨,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分别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23.0%、70.6%和6.4%。《黄河水资源公报》每年发布一次,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  相似文献   

15.
水足迹是基于消费基础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指示器,通过虚拟水贸易获得最大利益是水足迹分析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基于虚拟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2009年水足迹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江苏省水足迹为866.75×10^8m^3,人均水足迹为1829m^3/人·年,水匮乏度为217%,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33%,较高的水资源自给率和水足迹给江苏省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实施虚拟水战略、改变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缓解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对分析区域水资源问题、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水足迹理论,构建区域水足迹结构、效益、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对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并以大连市为案例对其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直观、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系统污染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和氮足迹指标的运用可定量分析人类水资源与氮元素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联合双足迹指标评价城市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多重负效应的研究尚缺.基于污染氮足迹及灰水足迹理论与内涵,以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深圳市为例,分别对其城市污染氮足迹及灰水足迹进行核算与评价,综合评估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氮污染与水污染潜在风险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深圳城市污染氮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约3万t.水体活性氮流失为主要的城市污染氮足迹来源.同时,深圳城市灰水足迹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约15亿m~3,生活灰水足迹为城市灰水足迹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城市剩余灰水足迹的主要来源.研究期间,城市污染氮足迹与灰水足迹呈协同变化趋势,但2012年后两者出现"脱耦"情况.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与再生水利用率为影响未来深圳城市灰水足迹增加的主要因素,优先快速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全面提高城市污水脱氮率,可应对城市发展过程水资源与氮元素利用带来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中水回用水平较低,提高污水回用水平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常州市为例,全面分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不同中水回用情景,比较不同情景对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水环境状况和社会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维持现状中水回用规模不变,常州市未来将出现供水短缺,至2020年缺水量达到2.49亿m3,同时污水排放量达到14.97亿m3;如果中水回用率逐步提高到20%和40%,用水和排污总量将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会持续增长;如果202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60%,常州市的用水和排水规模将维持不变,实现供排水的总量平衡。三种提高回用率的控制方案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均低于0.1%,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常州市未来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秃尾河流域径流衰减驱动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掌握流域径流演变规律,探讨其影响因子,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依据秃尾河流域1956—2010年径流、降水资料以及榆林站1956—2010年气温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流域蒸散发量,利用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了流域降雨、径流和蒸发的趋势演变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多因子对流域径流衰减的影响;建立了径流衰减量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流域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而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2)在径流衰减驱动力因子中,人类活动因子权重为71.1%,而气候因子权重为28.9%,各驱动力因子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林草>梯田>坝地>流域用水量>年降水量>年蒸发量;3)径流衰减量与林草、梯田的指数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径流衰减量与驱动力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为流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危机其实不是水资源的危机,而是水管理和水利用的危机,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可持续地使用现有水资源。”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水资源项目主任吉尔·博格坎普,在北京接受笔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世界水危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