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淀山湖网箱养鱼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沿海滩地3种框围养鱼方式(即精料、种草、化肥养鱼)的能量转换效率及种草养鱼的经济效益。初步得出:在沿海滩地低投入框围养鱼中应重视对太阳能的利用;种草养鱼在3种养鱼方式中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经济效益较佳,应推广种草养鱼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围网养鱼水体的细菌学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于桥水库网箱养鱼对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采样监测分析了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网箱养鱼明显增加了水库水体中藻类密度COD、TP、TN的含量,并引起水温上升,溶解氧减少,促进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是水质恶化的重要之一。同时,残余饵料和粪便的沉积,增加了底质中的有机质TP和TN,造成水库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纯施沼肥养鱼与纯施鸡粪养鱼池塘的水质,肥料品质及鱼产品质量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粪肥经沼池厌氧发酵报到施入鱼塘比直接施入鱼塘的效果好得多,不仅水质好,鱼产量高(亩产808kg),鱼肉质好,而且肥料系数低,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表明农业有机废弃物经厌氧发酵是实现铒料百分比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纯沼液和纯鸡粪养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纯沼液养鱼每亩的净产量达808kg,纯鸡粪养鱼的净产量每亩只有227.5kg。前者的经济效益要比后者高2.5倍,作者从能量、氮和磷的投入产出、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含量以及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增产的原因,通过试验,作者指出,沼液养鱼是提高农村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率和推动沼气的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9.
友集水区为单元,“林、果、鱼”立体配置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与其它配置类型比例,本系统在更大程度上达到系统内物质的闭合循环,非生产性目的外输物质减少到了最小程度,同时,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发挥作用,在探讨最优化过程中,必须认识系统功能与组分功能的关系,探讨系统稳定性、组分可塑性、最佳林种选择及最佳数量配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藻类生长影响的围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黄岁樑  杜胜蓝  臧常娟  高峰  林超  罗阳 《生态环境》2010,19(8):1906-1911
设置投饵、投饵单养花鲢(Aristichthisnobilis)、投饵单养鲤鱼(Cyprinuscarpio)、投饵混养花鲢和鲤鱼以及空白对照5个围隔及水库背景水体,研究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浮游藻类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试验期间水库水体和空白对照围隔中总藻平均密度分别为2.60×10^6L^-1和3.38×10^6L^-1,均以蓝藻和绿藻为主且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投饵能有效促进藻类生长,只投饵围隔中总藻平均密度达到1.17×10^8L^-1,藻种组成向单一鱼腥藻(Anabaena)方向演替;养殖花鲢抑制藻的生长,参照只投饵围隔,抑制率接近80%,绿藻占据极大优势,其中栅藻(Scenedesmussp)、芒锥藻(Errerellabornhemiensisconr)和空星藻(Coelastrumsp)成为优势藻种;投饵养殖鲤鱼也能有效降低藻生物量,总藻平均密度为4.07×10^7L^-1,绿藻占总藻的比例由27%增加到95%,其中空星藻和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Beij)为优势藻种;投饵混养花鲢和鲤鱼围隔中总藻密度稍高于单养花鲢和鲤鱼围隔,为4.37×10^7L^-1,栅藻和鱼腥藻为优势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