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及尺度研究——以江苏沿海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尺度选取和指标建立是评价的关键。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筛选体现沿海湿地类型、生态环境、旅游期望值、海洋文化以及开发程度等项目的一系列指标,综合构建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文章提出了沿海生态旅游资源(景观)评价的时空尺度、自然人文理性尺度以及数理统计尺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潜力和综合价值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探讨了发展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邱云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58-2168
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建立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根据生态旅游的特征,在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条件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征询,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对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因素和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组合条件、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气质量、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水体质量是居于前5位的重要影响因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得出丽水生态环境条件优势最明显,11个评价因子中有9个评价因子的价值系数(V)大于1;旅游资源组合条件(V=0.640)、本地投资能力(V=0.655)、区域经济水平(V=0.671)、旅游设施(V=0.672)以及知名度和影响力(V=0.678)等因子相对不足,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实现丽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湄潭县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湄潭旅游资源的现状,从缺乏旅游精品、资源整合不足、文化挖掘不深、旅游宣传不力、旅游设施滞后、旅游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从茶文化、乡村休闲度假和浙大西迁文化和湄江山水四方面设计了生态旅游产品;从低碳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和体验式生态旅游规划两方面规划了绿色服务产品,并提出从旅游者、从业者和政府三个层面构建管理型生态旅游;最后对湄潭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考察了国外有代表性山地国家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归纳了川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首次提出了川西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其相应的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为四川西部山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公园模式在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中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逐渐为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所广泛认同。但是,在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中,尤其是在以国家公园模式为主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生态旅游区的资源特点和现行的国家公园模式中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开发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总结。  相似文献   

6.
社区生态旅游是将社区发展融入到生态旅游中,以保证社区的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探讨川东北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及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川东北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模式和措施,对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待发展的地区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质量,分别从低碳环保旅游以及生态旅游两方面,研究环保因素对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提出低碳环保旅游,并分析低碳环保对落后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落后地区旅游开发中实施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以及低碳能源的旅游开发模式。对中国落后地区生态旅游现状和意义实施研究,分析生态旅游对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最终给出了落后地区实现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构建落后地区低碳环保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实现落后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旅游必将是绿色旅游的主体。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A级)的自然保护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阐述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意义,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两个方面对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认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我国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试图分析森林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建议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森林旅游进行有计划的慎重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在概述生态旅游内涵及辽宁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未来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CiteSpace)对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规模逐渐扩大,且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2)旅游、保护和管理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旅游”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影响和游客环境教育,“保护”研究内容包括生态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研究,“管理”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管理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3)学科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社区经济和发展旅游三个阶段:资源导向阶段(2008—2010年),自然和文化资源是生态旅游目的地选址的重要条件;社区经济阶段(2010—2012年),广泛开始对社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发展旅游阶段(2013—2014年),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者行为分析成为学科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4)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与地域性研究的深化、生态旅游市场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将是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依据定义内容确定生态旅游注重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给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地开发强度和频度进行管理;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介绍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对生物、水资源、大气环境、地质地貌的保护,促进绿化面积增长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垃圾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3.
南岔区仙翁山是集石、树、崖、壁、洞、岩、花、草、藤、果、药、水于一体的巨大自然博物馆,适合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应遵循生态旅游理念确定开发原则、开发措施以及一些管理方法,达到旅游、观光和保护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蜀南竹海旅游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蜀南竹海旅游业中出现的问题,以生态学有关理论为指导,重新构思蜀南竹少旅游发展框架,拟定生态旅游发展原则,生态旅游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使之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简要总结了两种生态旅游观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可操作性定义。针对旅游地4个方面的限定,提出相应的生态旅游地规划的要求,认为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的社区旅游规划,更注重景点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设计与布局,而不是宏观的发展战略及中观的规模聚集效应,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从生态旅游地的规划目标出发给出了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内容,探讨了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施方略,指出功能分区、游客管理、形象策划及景观设计在生态旅游地开发及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冰川资源规模巨大,形态各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地位。然而,我国冰川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极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冰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并非由冰川旅游单体决定,往往由冰川及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大小决定。鉴于此,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通过冰川与其他景观的组团式开发模式,扩展其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其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品牌价值,以此为我国冰川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适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因此,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如下若干问题:其一,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高度重叠;其二,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在中西部地区,消除贫困与发展中西部旅游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可比拟的;其四,应着手构建中国PPT旅游(ProPoor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以及发展PPT旅游的战略措施,以期尽快消除我国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志龙  陈慧灵  刘迪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2):3203-3214
旅游生态化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旅游生态化水平测度是旅游生态化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旅游地生态化水平分析框架及测度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域2018年相关截面数据,以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对旅游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生态化水平为中等偏下水平;县域单元等级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评价体系目标层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表明研究区域旅游生态化水平空间分布上显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显示较强的正相关,异质性弱。分指标空间分布显示大多数县域单元旅游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期解决旅游业中人与自然日趋激烈的矛盾,如今生态旅游已渐渐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在概念的泛化理解下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并以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为例,阐述了其多方面的开发优势,提出其开发原则、理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框架,以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