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空气微生物与城市空气污染、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空气中微生物浓度过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通过2010年连续12个月对徐州市区有代表性的三个监测点:工业区-铜山兽医院,居民区-黄河新村,风景区-淮塔的环境空气,进行样品采集,培养分析,得出徐州市环境空气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以及与PM10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黄石市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特征。于2 0 0 4年7月(夏)、10月(秋)、2 0 0 4年元月(冬)、5月(春)选择黄石市有代表性的工业区、居民区、商业交通混合区、长途客运站、学校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是黄石市不同功能区空气微生物菌落数分别为商业交通混合区2 2 0 5cfu/m3 ;商业居住区1388cfu/m3 ;居民区831cfu/m3 ;新长途客运站797cfu/m3 ;工业区5 6 0cfu/m3 ;学校4 5 6cfu/m3 。空气微生物季节变化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黄石市空气微生物菌落数的高峰出现在商业交通混合区的秋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近年来大气降尘变化规律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降尘是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值可作为空气质量的指标。目前,对降尘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国家也无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这为研究和评价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制定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具体措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徐州市多年监测的降尘数据,对徐州市市区及近郊的降尘量进行了分析统计,找出了徐州市近11年来降尘的总体变化规律;利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季节降尘的显著性差异,发现春季降尘量最大;找出了不同功能区的降尘变化规律,发现工业区的降尘量最大。最后根据秩相关系数对其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的降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使用JWL-IIB新型固体撞击式多功能空气微生物监测仪于2006年1月至12月每季度分别对江门汽车站、常安路步行街、步行街附近居民区和白沙工业区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表明:江门市城区空气中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全年平均含量分别为847 cfu/m3、462 cfu/m3和 1310 cfu/m3;空气微生物中以细菌为主,含菌量(cfu/m3)大小排序为夏(2593)>冬(1069)>春(838)>秋(738);不同监测点含菌量(cfu/m3)大小排序为汽车站(1807)>居民区(1347)>工业区(1098)>步行街(960).江门市城区全年空气质量基本能达到较清洁级(Ⅱ).  相似文献   

5.
温志友 《环境科技》2004,17(3):46-46
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的《徐州市市区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现状调查评价及对策研究》课题,已于2004年7月1日通过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该课题主要研究了徐州市市区空气中苯系物、氯代烃、多环芳烃、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物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并对徐州市市区空气中重点有毒有害有机物的筛选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徐州市区环境空气中优先控制和优先监测污染物名单,提出了有机污染防治对策。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及推广应用价值,而且还具有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价值。综合国内外本方向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研究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污染特征以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12年10月份,对某制鞋工业区周围环境空气中的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及邻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空气中苯的人群癌症风险以及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一次污染物日变化特征,即早晚较高,中午较低。BTEX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在0.01~0.80之间,危害指数为0.95,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而苯的癌症风险值为1.90×10-4,超出了美国EPA制定的1.0×10-6的安全限值,对周围居民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7.
进入大气层的污染物随风扩散,已为人们所熟知。通过了解有关风的主要特征,可以掌握污染物在大气中运动规律,为控制大气污染提供依据。本文选用1985年至1987年三年大气监测资料及地面风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徐州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与地面风的关系。徐州市东北部为化工工业及冶金工业区,西部为机械工业区,南部为自然风景区,东部为铁路枢纽区。大气主要污染物有TsP、SO_2、NO_x等。由于大气环境质量决定于大气中各种污染物所影响的综合效应,因此采用大气质量指数方法,计算部分监测点的TsP、SO_2、NO_x污染物的综合指  相似文献   

8.
空气微生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随着城市空气环境恶化以及雾霾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城市空气中微生物的监测研究开始受到高度重视。着重综述了不同城市室内外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种类,粒径分布特征、浓度分布特征及监测研究方法,并依此提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为全面研究城市空气微生物提供有效途径,建议空气微生物污染监测应常态化,并达到实时持续监测的新要求,同时制定有害空气微生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自1996-2000年对沈阳市空气铅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本文分析了沈阳市铅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形成原理,不同功能区的铅含量分布状况是: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对照区;自1996-2000年铅含量是降低趋势,季节变化规律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和出结论:影响沈阳市空气铅含量的主要因 工业、交通和燃煤。沈阳市空气铅污染虽然在好转,但与其它城市相比,铅污染依然较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吴泾工业区VOCs的监测分析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吴泾工业区应用自动监测系统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根据监测浓度数据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52种VOCs成分良好分离,全部实现准确定性。其中,浓度偏高而危害较大的16种有机物,浓度都高于2μg/L。对VOCs成分的来源解析,分析了空气流动、汽车尾气、燃料挥发、涂料使用、石油化工这5种来源。同时,通过对氮氧化物、臭氧的浓度日变化的监测,间接说明吴泾工业区作为VOCs控制区的这5种可能来源,从而印证了VOCs的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人口集中的校园为研究区,通过时空布点采样,研究区域空气微生物的浓度和分布特点。对新老校区的监测结果表明:新老校区室内空气微生物指示的空气质量均以清洁为主,新老校区室外空气质量以污染为主,与往年学校本部的监测结果相比,室外空气质量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人流量越大,空气微生物浓度越大;在环境单一的新校区,校区空气微生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绿树成林人流量较大的老校区,并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正是微生物监测更能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空气微生物来源于土壤、植物、水和人类,包括细菌、病毒、酵母、真菌和原生动物。众所周知,空气微生物可以进入呼吸道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呼吸系统及相关疾病。因此,微生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含量及分布状况等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来源、危害、监测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了空气微生物的研究前景,并建议将空气微生物作为大气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本文从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运用颗粒物采集仪器于森林公园、绿华、现代农业园区、城桥四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监测PM10和PM2.5,分析PM10和PM2.5的浓度与风向的关系得出PM10和PM2.5污染与江对面的吴淞工业区、宝钢、石洞口电厂、罗店工业区乃至江苏太仓沿江工业区的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主要是来自于他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和监测信息等方面对徐州市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未来徐州市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校园大气微生物的时空分布及与人群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师范大学校园8个学生集中活动区(空间)共15个测点的空气微生物进行了取样和分析,并对主干道、绿地及其周围道路进行了16h昼间变化(时间)的监测。结果表明:①校园空气微生物代表的空气环境质量属于较清洁;②校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真菌次之;③校园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呈现以下的规律性:道路〉操场〉复合绿地〉餐厅〉宿舍〉图书馆〉教室〉行政楼;④校园细菌和真菌时间变化有分异。最后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卫生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中的产酸菌对陶制秦兵马俑有腐蚀破坏作用。通过对秦俑一号馆空气中细菌、霉菌的监测,分析其在馆内空气中的分布现状,及其与客流量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微生物对秦俑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市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徐州市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背景、适用范围与构成,明确了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在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徐州市应急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的职责与建设现状,总结了徐州市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保障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微生物附着在雾霾颗粒物上,随呼吸进入人体危害健康,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故而快速准确的监测出区域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对于后续采取防控措施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监测技术标准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不同采样时间、培养时间,获取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监测结果,分析不同组别数据结果的差异性,得出细菌采样时间3~5 min,培养48h比较合适,霉菌采样时间3 min,培养72h即可的实验结论.这样既保证了采集到绝大部分微生物,同时能够尽快的得到空气中微生物菌落数量,对相关监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工业区环境空气中的特征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并用不同方法标准进行评价,探讨工业区VOC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环球空气微生物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986年10月31日~1987年5月17日间,中国"极地"船作环球暨南极的航行中对空气微生物进行了考察。测点分布在其行经的30921海里的空气中,样品计432份。作了对微生物的含量分析及分类研究。结合有关参数,比较各类型环境间微生物含量的差别,指出本环球航行所经各区空气微生物的状况。结果表明,西半球、大西洋、温带、台湾海峡、南美洲、中国、坎帕纳(阿根廷)、黄海等区域的空气微生物含量一般分别比同类环境的高。南大洋空气较洁净,所考察的环球空气至少有15属细菌和5属酵母,葡萄球菌、微球菌较多,长城站空气中有芽孢杆菌。的结果说明长城站的空气微生物含量高于其他两测区的,内海(此处指麦克斯威尔湾)空气的微生物含量高于开阔性海域的(指南设得兰群岛海域),与其他区域比,陈皓文等,国际五城市空气微生物概况(待发表)。陈皓文等,中国南极长城站微生物考察(待发表)。南设得兰群岛区域的微生物(待发表)。表7世界5个海峡空气微生物含量表8南美一些近海河流、水道空气微生物含量表9中国海空气微生物含量(CFL/m3)南极半岛空气仍较洁净,但长城站的空气有待改善。当船只进入中国海域时,均测定了空气微生物。结果列于表9,表中说明黄海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