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2002年全国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陷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4.8万余起(重大地质灾害333起),其中滑坡数量最多约占84.3%,其次是崩塌和泥石流,分别占6.6%和6.0%。造成962人死亡,179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51亿元。  相似文献   

2.
正(2017.6.11-2017.8.10)爱琴海发生6.3级地震6月12日,希腊东部的莱斯沃斯岛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造成至少1人死亡,11人受伤。孟加拉国发生山体滑坡6月13日,孟加拉国东南部发生的山体滑坡,已经导致至少134人遇难。英国伦敦西部一栋高楼失火6月14日,伦敦西部一栋20余层的公寓大楼发生大火,造成大约80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滑坡风险图编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20年来,滑坡风险图编制在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空间分析的定量方法,已日益广泛应用于滑坡风险评价.探讨了滑坡风险图编制的方法和程序,并描述了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识别和定量计算不同滑坡风险分区的系统方法.以中国云南红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功地完成了滑坡风险图编制.研究表明,滑坡风险图可作为滑坡减灾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靳金泉 《灾害学》1992,7(2):76-78
陕西省是一个滑坡灾害频繁的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年发生数在高丰水年可达数万起,一般年份约数百起。1991年全省滑坡灾害较轻,共发生滑坡、崩塌93次。其中48次造成26人死亡,15人受伤,毁坏房屋、窑洞157间(孔),毁坏耕地、果林47ha,毁坏水塔一座、桥梁一座,动力线路1km,4条干支公路断路,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共计240户800余人受灾。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巴公路沿线流域潜在滑坡灾害发生的规律与变化,基于斜坡单元利用频率比模型计算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程度,绘制研究区滑坡危险区分级图,并使用CMIP6最新公布的SSP126、SSP245、SSP585情景下预估的气候数据,预测了流域未来20年间潜在滑坡危险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查明KKH沿线流域分布着750处滑坡。(2)历史滑坡危险区处于高、极高危险区共发育滑坡648个,数量占比为86.40%。(3)CMIP6公布的不同情景下随着辐射强迫值的增加,降水与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潜在滑坡高、极高危险区面积也随之增加。(4)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与温度对研究区滑坡危险区影响较大,预测滑坡高、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Sost-Pasu、Chalt-Duair段,部分分布在Oytak-Khunjerab段。  相似文献   

6.
滑坡被认为是全球第三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山区、丘陵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滑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既是转变我国防灾减灾理念、有效降低滑坡灾害损失的迫切要求,也可以填补当前滑坡研究的不足。通过查阅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地方志记录,结合地球系统科学共享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采用国际减灾战略组织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县域单元滑坡灾害的人员要素和社会经济损失风险状况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并通过GIS制图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西部边缘地带、华东中部部分县市和江南丘陵地区是我国滑坡灾害承灾体高损失风险的集中分布区域;部分县市单次滑坡灾害对人员要素的致损风险极值高达35.8人/万人,对经济的致损风险极值也高达GDP暴露量的5%以上,年人员损失风险在30人以上,经济损失风险多达千万元。  相似文献   

7.
滑坡时间分布是滑坡预测和预警报研究的关键内容,对一定区域滑坡分布时间规律的研究可为区域滑坡预测和预警报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的年际分布和月份分布的相似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时间的分布规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且滑坡规模越接近,相似性程度越高。对滑坡时间分布的相似性研究,为应用分形理论研究该区域滑坡时间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6,(3)
岢(岚)—临(县)高速公路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吕梁山脉中北段,沿线近80 km范围内有百余个成带或成群分布的黄土滑坡。初勘和详勘查明了沿线滑坡群产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和诱发因素,论证了滑坡群的成因机理与活动特征针对不同路段滑坡群(带)的发育特征和活动性,提出了相应的利导建议与防治措施:对滑坡危害特别严重且有备选路线的路段,建议采取选线避让措施;对滑体小、滑坡相对稳定的路段,提出了公路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有效结合的削方减载回填压脚的措施;对稳定性差且无备选线路避让的滑坡,采用线路微调结合一定的支挡措施;对滑坡间存在相互牵制,或规模较大、稳定性差的滑坡,需开展专项治理设计。所得结论为科学、经济地整治沿线滑坡灾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区域滑坡风险评估中的风险区划与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滑坡风险评估应该建立在可靠的前期基础工作之上,而滑坡风险区划和滑坡概率分析是滑坡风险评估的主要技术支撑,相互之间具有层次链的关系。通过滑坡风险的类型研究介绍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根据研究的理论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万州区进行实例应用,说明滑坡风险区划和滑坡概率对滑坡风险评估的贡献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滑坡风险分布、滑坡风险概率、滑坡风险损失综合评估,构成了较完整的滑坡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黄土滑坡识别及机理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前主要集中在单体或小范围的黄土滑坡识别。超前性的在土地利用规划阶段进行区域滑坡研究,是减轻滑坡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文以宁夏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构建了无人机航摄系统并制作了精度为0.13 m、面积为164 km2的正射影像;进而确定了形态、色调、水文、纹理及微地貌5个识别标志,并结合现场验证确定了180个滑坡;分析了研究区滑坡空间分布、孕灾地貌、平面形态、相对高度、滑动方向,滑坡后缘、滑坡壁及滑坡前缘、滑坡滑动面(带)和滑坡体微地貌特征。研究区黄土滑坡在空间分布上以红河为界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具有群发性;红河河谷两侧的黄土丘陵提供了滑坡孕灾地貌;平面形态上以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滑坡为主;长度在30~300 m上、长宽比在0~1之间的滑坡数量相对较多;滑坡相对高度主要集中在0~90 m的区间内;滑坡滑动方向以北和西北居多;滑坡后缘多为圈椅状、滑坡壁总体上较为平直、研究区大部分老滑坡的前缘基本没有保存;滑坡滑动面(带)的含水率往往较高;滑坡体的微地貌形态常见的有滑坡洼地、滑坡鼓丘、滑坡台阶和滑坡平台等。  相似文献   

11.
爱琴海发生6.3级地震 6月12日,希腊东部的莱斯沃斯岛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造成至少1人死亡,11人受伤. 孟加拉国发生山体滑坡 6月13日,孟加拉国东南部发生的山体滑坡,已经导致至少134人遇难. 英国伦敦西部一栋高楼失火 6月14日,伦敦西部一栋20余层的公寓大楼发生大火,造成大约80人死亡. 葡萄牙发生森林火灾 6月17日,葡萄牙中部城市大佩德罗冈地区由雷电击中大树引发的森林大火,已造成62人丧生,另有54人受伤. 广西29个县出现洪涝灾害 6月13日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广西南宁、桂林、河池、百色、崇左、贺州、柳州、来宾等8市29个县(区)出现洪涝灾害,截至6月17日已造成22万余人受灾,2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沿德高速公路龙家岩滑坡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滑坡体特征、滑坡影响因素、滑动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结合滑坡深层位移监测及施工开挖揭露地质信息对滑坡治理的动态设计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是边坡坡体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渐进、动态破坏的过程;开挖切脚是滑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结合牵引式滑坡特点对滑坡前缘进行强支挡措施,确保了滑坡的稳定;采用动态设计法对滑坡治理全过程进行控制并对设计进行纠偏改进,实现了滑坡最优化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速度、厚度和致灾能量在时程、运程上的分布是揭示灾难性滑坡致灾的重要指标。水城滑坡是近年来降雨诱发的典型隐蔽性、突发性高速远程滑坡,利用 Massflow 模型以上述多个指标参数为研究核心揭示其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坡运动的基底摩擦角和孔隙水压力系数分别为 20°和 0.4;滑坡历时约 60 s,最大前缘运动速度为 42 m/s,左右两侧前缘滑坡体堆积厚度分布分别呈现“双峰”和“单峰”特征,最大堆积厚度为 22 m;左右主滑方向上的最大动能分别为 1.75×106 J 和 8.5×105 J;房屋建筑区用时 8 s 完全被掩埋,建筑物监测点处最大冲击力估算值分别为 3 346 kPa 和 1 049 kPa,远大于山区农村房屋建筑所能承受的荷载极值。研究成果为灾难性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动力学效应分析提供参考,对滑坡灾变风险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利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快速预测滑坡稳定状态是当前滑坡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相关系数、支持向量机、交叉验证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理论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湖北竹溪县197个滑坡为例,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滑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与实际情况吻合得最好。最佳参数c为3.001 6、g为0.041 008,训练集滑坡稳定性预测的正确率为84%,测试集滑坡稳定性预测的正确率为79.32%。因此所提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滑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对于滑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基于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滑坡发生原理的分析,将滑坡成灾条件划分为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两类,滑坡只有在触发因素系统(充分条件)和内部因素系统(必要条件)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电路三要素(电压、电阻与电流)与滑坡成灾条件的关系,首次建立了基于滑坡成灾条件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串并联数学模型并定义了其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在结构和功能上表征滑坡的发生原理。然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5·12汶川地震条件下滑坡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地震滑坡成灾条件,借助arcgis软件实现了对研究区地震条件下滑坡危险性的定量评价,并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的5·12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73.56%地震滑坡位于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发生率也以极高度危险区与高度危险区较大,分别为0.319 4和0.185 0,滑坡发生率总体上随危险性等级的增加而增大,说明这种评价方法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滑坡发生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头寨沟大型岩质高速滑坡碰撞模型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提出了滑坡岩体高速碰撞的模型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滑体碰撞解体后不同速度段岩体体积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加速块体所占比例基本上与滑体体积及碰撞速度无关,加速块体体积大约为碰撞前滑体总体积的20%,但个别块体获得的加速效应与滑坡体积及碰撞速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运用实验成果,分析了头寨沟大型岩质高速滑坡形成远程高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0月20~24日,全国天文与自然灾害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全国灾害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蓟县召开,70余人到会. 这次会议是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北京天文台、  相似文献   

18.
地震滑坡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为乐  伍霁  吕宝雄 《灾害学》2011,26(3):103-108
对国内外地震滑坡特别是汶川8.0级地震产生的地震滑坡的历史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认为地震滑坡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发育分布规律统计研究和动力学机理研究。其中对于地震滑坡发育分布规律的研究较深入,取得了丰富的规律性认识;而关于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表观现象的假设或推断,缺乏物理或数值模拟实验的验证。建议进一步开展:①基于地震波传播理论的物理或数值模拟;②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③强震触发滑坡灾害链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万州区的典型近水平岩层堆积层库岸滑坡——三舟溪Ⅱ号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库水位及滑坡变形位移的实时监测,研究了滑坡对库水位涨落和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并提出了库水位和降雨作用下滑坡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共性因子和定量化的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致灾因子的选取和定量化研究是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的关键技术。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因子包括共性因子和非共性因子,共性因子在评价中定量化指标具有一致性,不能反映在滑坡个体评价体系中的差异。根据万州滑坡监测预警资料,选取了地层倾角、坡度、高差和滑坡长度与宽度的比值4个非共性因子作为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因子,运用Lognormal分布模型,建立了评价因子的定量化评价指标。根据建立的5级评价指标体系对万州滑坡资料进行了验证,中危险性以上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5.8%,其中高危险性和极高危险性占74.1%。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的评价因子可靠性好,易于测量和获取,可应用于区域滑坡群策群防灾害点的危险性分级评价和滑坡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