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香港女影星钟楚红对环保情有独钟。现在她是“地球之友”社区活动的统筹人。她说:“我们的环境起了巨变,我感到很忧虑,身边一草一木已非理所当然地拥有,它们会随时消失眼前。”  相似文献   

2.
黄韬 《环境》2008,(5):28-29
“限塑令”发布会后,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加入到一场“用什么来替代塑料袋”的大讨论中来。网上随处可见网民探讨“纸袋和塑料袋哪个更环保”之类的问题。既有人说“我要备一个方便携带的布袋在身上”,也有人认为“自己平时都是下班以后直接去超市买东西,哪来工夫准备环保布袋或纸袋”。可以预见,在这一管理办法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讨论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3.
小心≠安全     
在分析安全事故时 ,我们常常会听到事故责任者十分惋惜地说 :我十分小心 ,尽到责任了。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了呢 ?笔者认为 ,是因为事故责任者没有完全掌握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和缺乏安全防护知识 ,也就是说 ,“小心≠安全”。生产实践中 ,有些职工常以“小心”从事来代替学习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和科学作业程序。如安排一些同志学习安全常识 ,进行必要的素质提高 ,有人却满不在乎地说 :“只要干活时小心点就行了 ,学不学不重要。”没有真正把学习防护知识 ,丰富自己的技能放在心上 ,学习成了一种累赘。再如 ,有的职工想“一专多能” ,刚…  相似文献   

4.
曲辰 《环境导报》2003,(8):20-20
有人算过一笔账,人这一生,有大半辈子是在自己的居室中度过的。居室不仅是“家”的物化形式,而且是我们每个有“家”之人的重要活动场所。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主题之一的环保文化,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温馨的角落。“环保文化”现在已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话题,但是把它和居室联系起来,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读者对居室的营造,往往是从优雅、舒适、温馨的角度出发,很少会关注到居室的环保问题,更不用说主动去思考构建居室的“环保文化”了。居室的“环保文化”是个大话题,在这篇短文中我们不可能进行系统的介绍。但是,我们可以用最经济的时间,点击几个…  相似文献   

5.
钟文 《环境》2008,(3):29-30
"2006年我们被评为红牌,这次又把我们评为红牌,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当'绿牌'啊?广州某化工厂环保负责人无奈地说.环境信用报告公布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反响,被纳入评价的企业.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相似文献   

6.
闻玄 《环境》2001,(5):1
天有罗,地有网,一个“网”字,好不吃香。21世纪,什么职业最走俏?对于今天的美国人来说,宁管网站,不当总统。若不是网民,真有几分懊丧。可不,网上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那么抽象又是那么现实:始于上世纪末互联网上的人文景观已越来越清晰,时空已被极大地压缩,世界正向着“地球村”——它是如此之大,又是如此之小——演变的时候,人们都可以感受、可以目睹地球应拥有海量的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的确,当北京以“绿色奥运”为主题取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后,全国上下绿色旋风一浪接着一浪地席卷中华大地,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环保活动中。而实践证明:根植于大众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的倡导必须通过一个有效的载体来进行,这个有效的载体就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之一——社区。近年来,南宁市环保部门与市委宣传部一起,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纳入市一级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放30万册编印的《南宁市民环保行为规范》到全市各社区,组织开展“环保行动进家庭”、“创建绿色环保社区(小区)”等活动提升广大…  相似文献   

8.
蔡医生: 我是从外省来到珠海特区的一间玩具厂打工的“外来妹”。也许由于职业关系,我很喜欢看贵刊的“职业病与公害病信箱”这个专栏,每期必读,受益匪浅。今请问:什么叫做“职业病”?“它能否预防?请指教。徐丽芸徐丽芸同志:  相似文献   

9.
使用一些快速、简单的方洁,让你轻而易举地做好环保工作。 没有人喜欢听到环保坏消息。尤其是听到满天阴云、迷雾,而自己又拿不出什么可以改善环境的建议。 当然啦,我们会对一个肮脏的环境深表不满,但我们每个人又实在是太忙,无暇顾及拯救我们的地球! 我们需要一些既简便又省去我们日常生活麻烦的拯救地球的方法。你知道吗?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你也是在帮助自己,以下是助你起步的几项好方法。 1 只要说“不” 吃一顿麦当劳,你真的需要三个袋子吗?或是为了一块小点心,就使4张餐巾纸吗?你只要简单地说一个“不”字,便能轻易地减…  相似文献   

10.
为打造“绿色信贷”银行,农行严格信贷投放的环保标准,对企业信贷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环保“一票否决制”是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政策为基础,旨在加强行业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衔接。根据这一制度,达不到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农行一律不得介入,已经介入的要毫不犹豫地坚决退出。对新建、在建项目,  相似文献   

11.
杨伟玲 《环境》2001,(6):39-40
若你呼唤那山,而山不来,你便向它走去!不要说“悲哀无奈”,不要在责怪中等待,动起来才更精彩。青青世界,绿色情怀——我们年轻的身躯就是朝着这个目标而呐喊。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正式成立于1999年11月,其前身是生物系实践部的环保兴趣小组。小组曾开展过“保护母亲河——环保宣传”活动和天秀中学环保讲座,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受到好评。在校领导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13.
正"尽管我们的文明在进步,但是我们对待地球家园和人类同伴的方式却越来越野蛮。由于我们对地球和同类的漠视,我们正在污染自己的空气、土地、河流,甚至毒害我们人类自己。面对生存还是未来,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未来。"——美国摄影师斯坦利·格里尼  相似文献   

14.
浣熊的夏天     
我正要挥杆击球,妻子雪莉问我:“那是什么 叫声?”接着二话没说,跑进一处湿污的矮树丛,再出来时手里抱着个活东西。 “吱,吱,吱……”那小东西尖叫着。 “是个浣熊孤儿。”雪莉边说边轻柔地抚摸着一团粘着泥的灰毛球。 我厉声说:“它妈妈可能就在附近,它也许有狂犬病,随时会咬你。” “不对,它孤零零的而且在挨饿。”她吩咐说,“嘿,拿着。我想那边还有一只。”不一会儿,雪莉抱着大声尖叫的另一只小浣熊回来,跟头一只一样一身泥浆硬壳而且瘦弱不堪。 第二天早上,我和雪莉把它们洗干净,给它们做了个床,还放了个滴答作响的钟…  相似文献   

15.
1.从鄂西的崇山峻岭中逶迤而来的清江,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许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清”! 亘古的清江,当它流过《山海经》时,便留下了这样的墨迹:“水清十丈,可分沙石”。一个“清”字,活脱脱地烘托出了一条河流的容颜,眼神,体态,肤色,性格,风骨,灵魂……奔腾不羁的长江,正是深深地倾慕于清江的冰清玉洁。在陆城与清江邂逅的一瞬,便毫不犹豫地把清江拥入自己宽阔的胸怀中; 而黄河也算得一条好汉!他对清江心仪已久,但是他在清江的清澈纯净面前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最后他只得放弃了穿越秦岭的念头,羞愧地一路向东折去……  相似文献   

16.
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  相似文献   

17.
对于消费问题的矛盾看法 我们对地球资源的利用正危及子孙后代的经济前途吗?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人直截了当地表示会危及子孙后代的经济前途,而有人干脆地说没有影响.还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征误导人们,因为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而足以表明资源上的冲突将只会存在于"我们"和一些未来的"他们"之间.  相似文献   

18.
廖伟明 《环境》2002,(9):39
偶日读书,见得一则笑话,其中的寓意和哲理耐人寻味,掩卷一笑之余,幡然感悟。其实这故事与我们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环保运动大有干系。说的是上帝对地球的现状很不满意,便让时间倒流一千万年,这样地球又出现了原始的森林,草地、兽类、昆虫……在上帝将要离去时,对所有的生物说:“孩子们,我把这个美好的世界交给你们了,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动物们立刻一群群地朝上帝跪下,指着森林边的一群猴子齐声说道:“上帝啊!请您老人家把猴子们灭绝  相似文献   

19.
清河日志     
单力 《环境》2005,(1):38-39
那人一大早站在岸边,看着我在船上忙碌。干我们这活,忙乎整天都没人说句话,好不容易遇上个不嫌脏乱差的,我就陪他耗上了。他扔给我一支烟,我邀他上了船。他不避脏乱,于是我们聊了起来。来人聊到了“博”。我说我不懂什么是“博”。那人吡牙裂嘴双手急切地比划了半天。我说那不是日记嘛,这么费劲?那人笑了,说没错那就是“BLOG”。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意图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