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青 《环境》2001,(11):30-30
就在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加紧进攻阿富汗时,一种名为炭疽的病菌在其国内被人恶意地传播开来,使得刚刚经历过“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美国人再次陷入遭受生化武器袭击的恐慌之中。据美国卫生部的官员证实,连串的炭疽菌感染事件与国际恐怖主义有关。那么,国际恐怖主义者为何会选择炭疽菌作为制造事端的生物武器呢?又应该如何防治炭疽菌感染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生物恐怖的特点、类型、主要攻击目标、生物恐怖因子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生物恐怖的特点、类型、主要攻击目标、生物恐怖因子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4.
迄今20年来,Pyrodinium bahamense ( var.compressum)一直是造成东南亚地区重大公众健康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唯一的腰鞭毛虫物种.它产生石房蛤毒素,即一系列造成麻痹性贝毒(PSP)的毒素.这是一个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严重的毒理学问题,轻者,会在30分钟内发生中毒现象,重者,可能在食用中毒贝类后的2~24小时内由于呼吸系统麻痹而致死.在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均有关于这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报道.自1976年首次在马来西亚沙巴发生以来,东盟-加拿大赤潮网已在26个地区记录到31次该种生物大量繁殖事件.截止1999年,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菲律宾,其受影响的地区最多[18]、发生麻痹性贝素(PSP)事件最多(约1995起)马来西亚报道总共发生609起PSP事件,造成44人死亡,而文莱则记录有14起PSP事件,但没有死亡事故.印度尼西亚记录有427起PSP事件,17人死亡.在该地区迄今没有开展关于这些大量繁殖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对经济影响的估算表明,损失可高达每天30万美元.有助于了解Pyrodinium大量繁殖动态的大部分信息来自己已经在受到影响的地区各国不同程度地开展的有害/有毒藻类监测与研究.区域性的合作研究与监测工作可有助于协调当地的数据集并保证其用于比较分析和模拟所要求的质量和有效性.对地方和区域尺度上大量繁殖的时间模型以及Pyrodinium大量繁殖发生/再发生和扩散的可能征兆和趋势可以进行调查.可能通过改进和优化现有的Pyrodinium大量繁殖描述性和简单的预报模型,来帮助管理这里的人民赖以为日常食物来源和生计的野生捕捞和人工养殖的贝类.  相似文献   

5.
浮游植物指悬浮在水体中的植物(主要是藻类),是水生生物链的基础之一,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浮游植物的某些属种在污水处理、水体自净中起积极作用,可作水体富营养化指示生物.浮游植物施放到水中的毒素称为浮游植物毒素.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盐过量(磷的浓度为0.02mg/l、氮的浓度为0.3mg/l)时会明显促进和加速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它一方面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使生物呼吸困难,造成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质变得黑臭;另一方面浮游植物毒素积蓄到临界浓度,对人体产生危害.浮游植物毒素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有些可不加改变地通过普通水处理构筑物进入饮用水中.这些毒素可在水生动物(鱼、贝类)体内富集,经常饮用含浮游植物水的牲畜体内也可富集毒素,人通过吃这样的水产品和畜肉而摄入浓缩的浮游植物毒素.人摄进这种毒素达到极量时可出现胃肠道炎症、痢疾、麻痹甚至死亡,有人设想许多非细菌性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摄入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6.
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解决油菜秸秆的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问题,以保证生物柴油产业的协调发展,针对油菜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可行的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用作牲畜饲料、食用菌基料、有机肥料、工程原材料和发电燃料等,其中以用作发电燃料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广西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广西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麻痹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近岸海域多处地区和多种生物含有麻痹性贝毒素;4~5月及7~11月为两个毒性值的年高峰期;GTX4、GTX5和GTX3毒素成分的检出率较高等。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淡水水华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亦趋严重,笔者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主要次级代谢物——微囊藻毒素的研究现状。该毒素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迁移及转化途径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热点。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风险因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和酶联免疫法等。为改善水源水质,逐步发展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的控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情,提出了微囊藻毒素在大型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西加鱼毒的毒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加鱼毒是主要赤潮生物毒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000人受到西加鱼毒的影响,本文了西加鱼的毒素成分和性质,介绍了西加鱼毒不的毒素来源,总结了可稷累西地的鱼在别,说明了西加鱼毒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方法,论述了西加鱼毒对人体的危害和引起 症状。鉴于西加鱼毒的广泛性和危害性,应积极开展西加鱼毒的研究,加强海产品的检验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西加鱼毒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麻痹性贝毒素的毒理效应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世界各地,特别是我国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赤潮发生过度频繁,许多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不但使其他海洋生物中毒,更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对赤潮毒素的研究已成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麻痹性贝毒素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赤潮藻毒素。它们毒性大,作用强,在全球的分布越来越广泛,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在麻痹性贝毒素检测技术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麻痹性贝毒素的化学结构、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检测新技术及其毒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