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城市化内涵出发,基于人口、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地域环境构建了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分类,目的是找出各城市之间的优势和差距。同时借助于GIS技术手段,将这种城市化差异反映在空间区域上,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江苏省各区域之间城市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环境风险是指在某个区域,将要发生的建设项目可能具有的突发性事故所产生的后果对该区域环境有害影响的可能性。目前环境风险评价主要集中在预测对人类健康(人类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资源(生态风险评价)的各种影响的发生概率。环境风险评价已从定量地评价和预测化学品的运行对环境未来影响的风险,发展到考虑物理干扰和生物链作用力的各种影响评价。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同,它是根据某区域现有环境的特点,综合考虑拟定行动方案对该区域危害的最小化和发展可持续最大化。如区域发展方向的本质是环境难以承受的,那…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区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区域整体优劣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选取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5类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地均数量、人均数量3种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状况和旅游资源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内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够反映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以唐山市乐亭县为例,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内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新区高于旧区、中心区高于城市边缘区的集约特性,区域问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巨大,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已建成区土地的挖潜改造上,走内涵集约式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汉木兰天池景区的实地考察及调查、搜集资料,获得各种材料数据;在此基础上设置评价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经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指标在不同区域单元上的隶属度,对景区内各区域单元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资源处于中高级次,较高级次的资源缺乏,需要整体协调开发,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结合保山实际情况,把农田环境质量分为重点污染区和一般农区2类区域进行检测评价,采取农田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同步进行检测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检测评价,初步掌握了保山市农田环境状况,为保护和治理农田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优质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7.
田万慧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982-985,989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已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定量研究的热点之一。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改善农业环境,杜绝资源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4R”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甘肃省及其14个地州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及其各区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流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双流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基础之上,选用了主要反映工业生活污染的综合指标COD、BOD5和反映农业污染程度的NH3-N,NO3-N,NO2-N作为评价因子,研究了双流地下水污染现状,采用了综合指数法和点群分析法分类并评价了区域地下水污染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云南省2003—2012年资源数据,将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评价方法运用到区域资源环境评价中。一方面,通过资源环境本底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总体状态与构成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的计算分析区域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研究表明:从要素综合看,云南省资源环境综合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资源环境基础良好;从要素组成看,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禀赋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但耕地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不及全国均值水平;从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看,云南省人类活动还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仍有一定的演进空间,但人地关系在朝着紧张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0.
DRASTIC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模型,但因其区域范围针对性不强、随风险变化的表征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实际防污性能评价中具有局限性。文章针对其不足,从油田开发角度开展分析研究,建立了油田开采区的油层防污性能的OIL评价模型,与DRASTIC模型相结合,形成了综合考虑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和油田开采情况的综合防污性能ODI评价模型,并在我国西部某油田进行综合防污性能综合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作为旅游热门城市,近年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迅速,而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只有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利用长沙市2007—2018年的数据,构建3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发现三者的发展状况和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状态,近年来生态环境略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长沙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约束下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日益影响着全球的环境和发展,水资源约束下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发展任重道远.通过分析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约束状况,发现盆地存在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管理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区域独特性,提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虚拟水战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完善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登市是我国北方沿海比较典型的快速发展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在我国北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农村现代化、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又一严重障碍,本文针对文登市农村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其产生根源与综合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区域经济差异普遍存在。这种差异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若增长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扩大地区贫富差距,阻碍区域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准确定位和疏导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县为单位,对安徽省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安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发展的内发式发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发式发展论”是一种新的地域经济理论,它的重要特征是强调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内发式发展,并注重强调本国、本地区的特色,全方位地思考一国及一个地区经济如何发展。“内发式发展论”对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西铁路的建成与开通对加强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促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沿线经济带正在逐步形成.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运用点-轴理论探讨了宁西铁路线与沿线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形成经济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快沿线城镇建设,完善综合交通通道,强化铁路为地方经济服务功能,建立沿线区域经济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七·五”期间,宁夏西吉县是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域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多年的综合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农村能源紧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综合建设的后效应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走向了不同层次,认为今后农村能源建设的基本路子应分三步走,逐步使农村能源真正成为产业,其生产、供应、服务均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是拉动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差异的重要地区。从SD模型的原理与方法人手,基于成渝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利用SD模型对成渝经济区的能源总量与能源缺口、能源消耗量构成、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气废水废物排放量等方面进行模拟预测,并提出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发展低碳产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鼓励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高效生态。近年来东营市从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构筑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探索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同发展的新路,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东营市高效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