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作为一个全新概念,绿色广东由省委书记亲自提出来是第一次。此后,建设绿色广东的热潮涌动南粤。本期特推出“绿色广东大家谈”专题。参与嘉宾来自广东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单位,都是长期关注广东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视角,对绿色广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5,(6):56-57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广东的号召下,潮州市掀起了建设绿色潮州的热潮。建设绿色潮州也是潮州市环保工作的主线,潮州市环保局作为职能部门该怎样建设绿色潮州?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潮州市环保局刘松南局长。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5,(6):50-51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广东的号召下,汕尾市制定了建设绿色汕尾的战略规划。汕尾市的环保工作该怎样围绕绿色汕尾这条主线来开展?记者近日采访该市环保局李成耀局长。  相似文献   

4.
陈光荣 《环境》2006,(12):20
广东省委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的重要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5.
邓丽群  叶之林 《环境》2005,(6):44-45
建设“绿色广东”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今年全省环保工作的主线。近日,本刊记者来到云浮,就云浮市如何围绕全省环保工作的主线建设“绿色云浮”,采访了该市环保局局长江汝生同志。  相似文献   

6.
董文茂 《环境》2005,(4):49
3月31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政府在广州联合召开《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成果汇报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广东为主线,是一个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环保战略规划。全省要以实施环保规划为契机,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广东。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6,(2):30-30
由于众多基础性的绿色“细胞工程”的务实建设,才有了绿色广东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惠州开展的生态示范村(镇、园)创建工作,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广东”战略、建设“绿色生态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惠州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单力 《环境》2005,(10):58-59
9月16日上午,广州美丽的二沙岛旁的珠岛宾馆会议中心,“绿色广东”大型论坛正式开幕.这一环保论坛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广东堪称史无前例。一个由中国著名环境问题院士、环保经济学家、环保文化人士和民间环保团体组织代表组成的“绿点子”智囊团纷纷献上研究成果,从环境、经济、文化、能源、交通等不同层面,就“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等关系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5,(10):61
绿色交通是建设绿色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是在9月16日举行的绿色广东论坛上,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坚教授提出一个响亮的观点。而做好绿色交通,城市的规划只是一个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正如赵教授所指出的,它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模式(包括生产和生活)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珠江 《环境》2006,(12):16-17
建设绿色广东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2006年5-8月,广东省第八期高级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知识专题研究班(简称牛津八班)的35位学员在中山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学习,学习期间,英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环境管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他们对绿色广东的无尽思考。今年9月,由学员之一、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亲自提议,《环境》杂志组织了“牛津归来看绿色广东”专题策划,邀请部分学员结合学习经历和本职工作,畅谈和展望绿色广东。此策划得到了牛津八班学员的大力支持,至截稿时收到稿件16份。更令人钦佩的是每一份稿件均是精雕细琢,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牛津八班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绿色广东的真情实感。在此表示诚挚谢意,本刊特节选刊登部分文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好吃。因而吃的讲究极多。自古以来。有关吃的外观、内容乃至礼仪、细节都有说法。而烹调技术、口味之类的食谱、馔经,更是汗牛充栋。连孔圣人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甚至关心到作料,强调“不撤姜食”。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相似文献   

12.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环保部门应以“有作为”赢得“有地位”为论题,提出了实现“有作为”的四个基本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百年前,当企业家初次遇到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他们只需简单地转移业务。例如,把钢铁厂从利物浦搬到匹兹堡,然后再移迁到中国,而现在没有新的厂址可供迁移了。当企业家无处可藏而不得不面临环境问题的时候,他们最初的反应是勉强接受这恼人的额外成本,并迅速指出没  相似文献   

16.
17.
黑面"李鬼"     
李奇今年二十八岁,至今还是个未婚青年.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傍晚去相亲,他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哼着小曲就开始忙着"梳妆打扮".车间里熟悉李奇的人都知道,小伙子聪明俊朗,脑袋瓜儿转得快,经常一身休闲西装的打扮,皮鞋也擦得油光锃亮.班上的同事都知道他爱"臭美",闲着的时候也常偷偷地抹他的鞋油,顺便沾沾他的光也臭美一下.  相似文献   

18.
“环境“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曙光在千年的祈盼中姗姗来临,人类翘首以待的21世纪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纪,这已成为近期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中,“信息革命时代“、“生物革命时代“、“公民权时代“、“过渡时代“、“反抗时代“、“别具特色时代“等名称已开始广泛或日趋广泛使用.这说明,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潜心的研究,试图对新世纪进行描述、分析、预测和诠释,通过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理解我们业已走进的新时代,它将通往何处而寻找归宿.……  相似文献   

19.
冬防"慢支"     
霍寿喜 《环境》2002,(1):31
临床实践表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发病最高时段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这三个月的发病率约占全年的50%。气象资料分析发现,“慢支”发病人数与月极端最低气温成反相关,即温度降低,发病人数越多;而与偏北风的频率成正相关,这是因为我国属季风气候,“偏北风”常常  相似文献   

2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诗人苏东坡的《春江晓景》写于宋时初春的江南,正是河豚欲从大海回溯至江河,逆流而上准备产卵之时节.毫无疑问,宋代的江南一带,河流等自然环境是绝对的"原生态",尽管人们每年都捕捞河豚,但似乎河豚种群的繁衍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污染更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