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报道了沸石为填料的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实验,研究了曝气时间、曝气量和生活污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作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效果较好。曝气2h后,即可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污水进水COD和BOD5浓度分别为300~800mg/L和170~400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和90%~88%。进水COD浓度分别为312.6mg/L和530.6mg/L,曝气量0.6m3/h,处理2h后出水COD浓度分别为30.63mg/L和103.92mg/L,去除率>90%,出水达到污水处理二级排放标准。因此,以沸石为填料的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高效、低耗、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单体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选择陶粒、弹性材料和聚丙烯球为滤料,活性污泥辅助挂膜,考察不同滤料的挂膜及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陶粒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量在28 d进入了稳定期,达26.88 mg/g,而弹性滤料和聚丙烯球分别需32 d和34 d,其膜量为19.62 mg/g和16.78 mg/g,且陶粒生物滤池的COD和NH_4~+-N去除率在第28天趋于稳定,膜生物量最大。陶粒滤料在供试的生活污水中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6.3%,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TP去除率达到63.46%,NH_4~+-N去除率达到82.9%,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TN去除率可以达到67.6%,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陶粒滤料在低、中、高污染负荷条件下,均有较好的碳、氮、磷处理效果,中污染负荷时去除率更高,COD、TP、NH_4~+-N和TN去除率达96.9%、64.2%、82.2%和68.9%。在C/N比为5∶1、10∶1、15∶1条件下,陶粒滤料均有较好的碳、氮、磷处理效果,C/N为10∶1时去除率更高,COD、TP、NH_4~+-N和TN的去除率达95.6%、64.7%、81.3%和67.9%;陶粒滤料在8、18、28℃条件下,均有较好的碳、氮、磷处理效果,温度为28℃时去除率更高,COD、TP、NH_4~+-N和TN的去除率达96.1%、63.9%、81.6%和68.5%。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果,为该种形式的生物滤池高效运行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SBBR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串联运行的方式,SBBR/BAF在温度为9~12℃、13~18℃和19~22℃条件下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13~22℃的范围内,TP、COD、NH4+-N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为90.15%,89.49%,85.92%,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0.8mg/L、34.67mg/L、4.46mg/L,温度变化时,TN去除效果不稳定,TN最大去除率为85.29%,平均出水浓度为5.13mg/L。温度变化对SBBR/BAF脱氮影响显著,对除磷和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系统运行稳定,出水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苏南常州市民丰村为例,介绍了复合式生物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村生活污水经复合式生物滤池处理后,其COD、NH3-N、TN和TP指标均低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运行稳定,说明复合式生物滤池技术适宜在苏南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浅层气浮-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安徽某造纸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在120 m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27%。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气浮出水经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浊度降至3 NTU以下,UV254去除率达92.5%,色度去除率接近80%,COD降至50mg/L以下,完全达到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李纪华  王正芳  郑正 《环境工程》2012,(Z2):41-43,129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借鉴给水滤池工艺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以炉渣为填料采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状况,考察了启动过程中COD、NH4+-N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74m/h、回流比150%、气水比为3∶1的条件下,COD和NH4+-N分别在35d和45d内得到了有效地去除。其中,COD出水浓度降到30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NH4+-N出水浓度降到10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6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炉渣作填料的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启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污水的无能耗处理,根据"跌水曝气式生物滤塔"专利设计制作了5层跌水曝气生物滤池,对其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然挂膜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挂膜过程中生物相的变化及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滤池的中上部(第1、2、3滤料层),而对NH4+-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中下部(第4、5滤料层)。当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1.5%左右,NH4+-N的去除率稳定在56%以上,且滤料中的生物相趋于稳定时,标志着反应器挂膜已完成,历时约21 d。  相似文献   

8.
将粉煤灰基质滤料用于曝气生物滤池,该滤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吸附性能良好,挂膜后生物相丰富。对于中等浓度的生活污水,当水力负荷和COD有机物负荷分别控制在1.53 m3/(m2.h)、3.68 kg/(m3.d)以下时,该曝气生物滤池COD和NH3-N去除率能稳定在85%以上,出水COD和NH3-N达到排放标准要求。该曝气生物滤池对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资料为背景,对污水处理厂冬季和夏季污水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污水处理厂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9%左右,对BOD的平均去除率在87%以上,均能保证出水达标,对COD和BOD的去除效果冬季和夏季无明显差异,对SS的去除效果夏季优于冬季。研究结果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先选择,为了进一步优化该工艺的运行控制,通过试验研究了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温度为20℃~25℃时,COD负荷在1-4.5kg/m^3·d之间、气水比在3:1~10:1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30min-60min之间时,COD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可达85%。COD负荷、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硝化反应影响显著,增加COD负荷对反应器的硝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反应器需要充分硝化时的进水有机负荷应控制在1.5kgCOD/m^3·d以内较为合适。停留时间在30min-60min、气水比在3:1~10:1范围内变化时,NH4^+-N去除率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合型(火山岩和陶瓷环)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混合型填料挂膜情况,不同HRT、DO和进水COD浓度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型填料挂膜效果好,15 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状态,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在水温为20~32℃,HRT为12 h,DO为5~6 mg/L的条件下,对COD、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8%、71.8%、45.9%和35.7%;当进水COD浓度为100~400 mg/L时,各个指标的去除率随着COD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可见进水COD浓度会对污水净化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浸没燃烧技术的处理方法,设计制作了1台浸没燃烧装置,并开展了高浓度有机废水浸没燃烧实验研究,探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二次风量、燃烧温度等参数对燃烧尾气中CO、NOx排放的影响,以及浸没深度、燃烧温度对高浓度有机废水COD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温度在900℃以上,浸没深度达到20 cm时,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可作为废水处理设备,与生物法等处理技术联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以电厂粉煤灰为主要试验原料,辅以外加药剂(水泥、石灰、石膏、水玻璃),经混合、成球、陈化和养护等工序,制得免烧粉煤灰陶粒,并将其作为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的载体填料处理城市污水.待挂膜启动成功后,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 HRT)、COD负荷、氨氮负荷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21℃、气...  相似文献   

14.
卿杰  曹卉  王瀚林  巢路  李阳 《环境工程》2017,35(10):16-19
在上海市金泽镇太浦河北岸设计构建了饮用水水源生态净化工程中试系统,以期改善饮用原水水质。通过水质监测,分析了研究期间太浦河原水水质特征,并对中试系统的净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太浦河饮用水源原水水质较好,TP和DO绝大部分时段均能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CODMn、NH3-N指标全年均能达到Ⅲ类标准。太浦河原水经中试系统净化后,主要指标不同季节均可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以上,对CODMn、NH3-N、T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38.4%、20.4%、36.2%和46.5%,对DO的平均提升率为19.1%,总体表现为夏、秋季节的去除效果优于冬、春季节。中试系统1年内可削减CODMn、NH3-N、TN、TP和SS的量分别为4.6,1.4,4.5,0.5,195.9 t,为原水充氧20.1 t。  相似文献   

15.
采用腐殖酸钠、过氧化钙和沸石为原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复合释氧剂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释氧剂最佳制备条件为m(CaO_2)∶m(沸石)为1∶1、Na-A质量分数为2%和固化温度为100℃,复合释氧剂可显著延长释氧周期,且释氧过程对水体pH和COD的影响极低;底泥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释氧剂投加量为560 g/m~2时,上覆水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在第30天时分别维持在1.32 mg/L及42 m V,水中TP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1%和63%,表明复合释氧剂可有效改善水质并抑制底泥磷释放,这对城镇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土壤为典型的低温土壤环境,夏季高温季节表层土壤(5 cm处)温度仅为9℃,中层(20 cm处)为7.5℃,而40 cm处仅为4℃左右。土壤高温季节为7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10月至来年6月土壤日平均温度下降为0℃以下。针对青藏高原低温土壤环境,在北麓河试验现场进行人工模拟柴油污染,16个月后采集污染土样,进行土著低温菌的复合筛选,柴油菌的筛选驯化温度为10℃。经过4次转接复合培养驯化后,菌液中微生物数量可达2.7×1012CFU/mL。筛选后的柴油降解菌90%以上为杆状菌,长度为2~3μm,少见球菌,其直径约为0.5μm。通过柴油摇瓶模拟降解实验,17 d后柴油去除率可达到62%。研究为青藏高原低温条件下的土壤柴油污染土著微生物修复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A/O-MBR工艺低温(水温在5~12℃)启动效能,结果表明,低温下A/O-MBR工艺启动迅速,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时间较短。启动过程中根据出水水质情况,逐渐提高负荷,运行34 d,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6%以上,至稳定运行后氨氮的负荷平均可达到0.419kg/(m3.d),反硝化效果系统去除率基本能稳定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竹子溶解浆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目前国内最大超临界水氧化中试反应器(2.2L+1.7L)对竹子溶解浆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的试验,其反应装置处理水量可以达到900~1100L/d。分析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不同反应温度、时间、压力及其氧气浓度对该废水COD处理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0℃、压力为24MPa,氧化反应时间为60s时,其COD去除率达到99.2%;氧化反应时间为90s时,其COD去除率达到99.95%。处理后的排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反应机理及放热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某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和主要运行参数,通过采集现场数据和SBR小试试验对其进行了分析。运行数据表明:现有工艺COD去除率68.9%,其中一级好氧去除62.6%,水解CASS组合去除6.3%;后续水解酸化对废水的可生化性没有改善,导致其和CASS的组合COD去除效果不佳,效费比低。温度对该工艺有重要影响,夏季水温可达43℃,严重影响出水水质。SBR小试结果表明:2%以下的盐度及其他可能基于浓度抑制的物质对好氧生化过程的COD去除没有影响,进一步对废水进行稀释没有意义。SBR小试以不到实际工艺一半的HRT,取得了明显优于后者的出水,意味着实际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制革综合废水有机污染浓度高的特点,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曝气生物滤池(BAF)新工艺处理,试验研究了ABR和BAF的启动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有机负荷及其他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BR在HRT为12 h、水温25~37℃,BAF在HRT为2.5 h、DO≥2.0 mg/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制革综合废水的COD平均去除率达88%,出水COD、SS、色度、总铬等指标达DB 44/26—2001《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