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水质预警的概念,介绍了水环境模型、生物毒性监测和数理统计方法在地表水水质预警中的应用,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水质预警方法目前面临的挑战,并从融合多种预警方法、关联多维多元数据、建立一体化智能模型等3个方面,对水质预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土地利用分布与水质响应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16个水质监测断面和饮用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0年16个水质监测自动站监测数据与2009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缓冲区内土地利用与过境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产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影响明显;在大尺度区域增加林地面积比例有利于改善水质;离水源近的农村居民用地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工业建设用地对水质影响在较大尺度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4.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7-8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为加强对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变化和出境污染物总量的监控 ,先期在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等水域的 1 0个省界断面进行试点 ,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安徽省淮河王家坝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先期试点的 1 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之一。由于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该省乃至全国仍处在试运行阶段 ,因此其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有急需完善的地方 ,认真分析和思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有利于今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的发展。1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简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监测目的…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中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的建设运行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水站目前在运行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利用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及保障水质自动监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百花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并结合Spearman分析法,探究百花湖流域1997年、2007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5种水质指标年均值的响应。结果表明:1997—2017年流域内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递增,耕地面积递减,林地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0%以上;在土地转移中林地、建筑用地和耕地之间的转移最大,林地和建筑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1997年水质最好,2007年水质最差,2017年对流域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后水质有所改善;相关分析得出建筑用地、耕地与TN、TP、NH 3 N呈显著正相关,对TN、TP、NH 3 N有“源”的作用,林地与TN、TP呈显著负相关,对TN、TP有“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滨海新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面临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基于2020年至2021年滨海新区内15个监测站位的丰水期、枯水期实测数据,通过改进型加拿大水质指数模型对滨海新区地表水进行水质评价,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地表水水质状况的污染源。15个水质监测站位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水质指数为32.27~82.80,良好水质站位1个,中等水质站位6个,较差水质站位7个,差等水质站位1个;枯水期水质指数为47.28~81.36,良好水质站位1个,中等水质站位12个,较差水质站位2个。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中,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养殖尾水点源污染;枯水期中,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尾水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9.
城市水质指数法能够量化、直观地反映不同流域、地区或城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运用城市水质指数法测算了江苏省不同流域或地区的城市水质指数。结果表明,相应时段内苏南城市地表水水质略优于苏北城市;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优于淮河流域;城市水质指数变化程度(△CWQI)的统计结果基本为负值,表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长江流域a市△CWQI为正值,表明该市2020年上半年水质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淮河流域总磷水质指数波动范围最大,该流域总磷污染问题较突出,与水质监测结果总体相符。大量数据测算发现,城市水质指数法在应用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时存在数据修约、方法检出限、断面统计基数及现状与变化程度排名倒挂等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参考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以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重金属(铜、锌、铅、镉)、粪大肠菌群等9个参评指标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矩阵评价法4种水质评价方法对12个断面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个断面的水质情况较好,老山乡断面(湖库)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的水质评价结果为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其他断面水质采用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或Ⅱ类。相对其他3种方法而言,单因子评价法计算简单,考核标准严格,得出的水质类别整体最差。在具体应用实践中,应根据评价目的和断面功能,采用较为合适的评价方法,为南水北调水环境管理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Steinman AD Biddanda B Chu X Thompson K Rediske 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7,134(1-3):177-189
Groundwater withdrawal has major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In Michigan, recent legislative activity
has begun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groundwater sustainability. However, more hydrologic data are needed to help inform policy
and legislation.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Mecosta County, Michigan to: (1) determine if a relationship c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land use/land cover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2) develop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system
of the study region. In general, groundwater quality was good, with below detection levels of E. coli, low total bacterial counts, and relatively low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bacterial numbers and either land use or the physical/chemical attributes measured, which may be because the scale
of our spatial analysis was too coarse to detect patterns. Finer-scale, localized processes may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on
microorganism growth and abundance than coarser-scale, regional processes in this area. Our groundwat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shallow groundwater flow path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regional surface water flow networks, and that shallow groundwater
levels in most of the region have fluctuated within 1–2 m over the past 30 years, with no obviou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rend. 相似文献
13.
对南通市24座乡镇地表水厂以及199座乡镇地下水厂的水源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表水水源地中有14座水厂达标,其取水量占地表水取水总量62.8%.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是NH3-N、石油类、Imn.全市乡镇地下水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水厂为56座,其取水量占地下水取水总量的26.2%.全市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为NH3-N、... 相似文献
14.
选取湖北省100个国控断面2019年1—12月手工和自动监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质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pH、溶解氧等5项指标可以代表湖北省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实现水质监测指标的降维。对手工和自动2种监测方式进行比对,证明自动监测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5项水质评价指标的数据、评价结果与手工监测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用自动监测5项指标进行水质评价是合理、可行的,并能减轻手工监测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划分不同空间尺度的圆形与河岸带缓冲区,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缓冲区下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高于河岸带缓冲区;pH值在500m圆形缓冲区下与草地相关性最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在1 500m圆形缓冲区下与森林相关性最高,氨氮在1 000m圆形缓冲区下与建设用地相关性最高;在圆形缓冲区下,MLR模型的R2为0132~0431,GWR模型的R2为0287~0569,均优于河岸带缓冲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几年贵州省各级饮用水源地水质数据综合分析,结合饮用水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喀斯特发育地区地下水特点,提出适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