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苏南丘陵山区是江苏省的重要茶叶产区。该地区水热资源充沛,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适于茶树生长发育,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但不同地区的茶叶生长水平有很大差异,这与土壤条件有密切的关系。1981~1985年我们在宜兴县的无锡市茶科所和阳羡  相似文献   

2.
茶叶大家都喝过,可是你喝过木槿花香和桂花香、木瓜香等迭加的复合香型茶叶吗?木槿、桂花、明日叶、救心草、除虫菊、三叶草,这些大山中常见的乔灌草一旦在茶园里有机组合闪亮登场,它们会各自成为"杏林高手",帮助茶树杀虫驱虫、引虫吃虫,实现植物"中医防治"。利用植物自行捕捉昆虫、通过植物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溪县为了控制茶园病虫害和提高茶叶产量,使用了大量农药和化肥,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对土壤、水体也造成较大污染。本文着重介绍在了无公害茶叶生产中采用天敌资源进行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微生物农药和科学合理用药、加强生态茶园建设以及推广使用有机复合肥料等措施,从而改善茶叶品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调节剂碧护组合技术对提升茶叶产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树品种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在茶园清园后15天、翌年萌芽前和第一次采收后茶叶三个生长阶段采用植物源调节剂碧护组合技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施用不同碧护组合的效果不同,其中以在茶园清园后15天用碧护15000倍液+叶面肥健效1000倍液+助剂安融乐5000倍灌根,翌年萌芽前(采收前40天左右)667m2用碧护4g+安融乐12m L组合进行萌芽前喷雾,春茶第一次采摘后667m2用碧护4g+安融乐12m L+健效58g进行喷雾的三次组合使用效果最好。处理后明前茶提早5天采摘上市,单位面积茶芽数明显增加,外观品质显著提高,明茶平均增产46.83%。研究结论为提升茶叶产量、促进茶叶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抽取浙西南地区28个茶叶样品及相应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分析了茶园土壤Pb、Cd、Cu及春茶、秋茶Pb、cd、cu、稀土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茶园土壤和茶叶总体未受到Pb、cd、cu污染,个别茶叶样品受到Pb和稀土的轻度污染;土壤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P均小于0.6,综合污染指数P镕小于0.7,基本符合土壤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经济欠发达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研究是现在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由于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的限制,经济欠发达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面临种种困难,目前对于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也比较缺乏。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在对其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行性开发条件,并从开发战略和开发策略两个方面对该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这不仅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其它同种类型的旅游地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建省安溪县、福鼎市、武夷山市3个核心茶产区389户茶农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将福建省现有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界定为间作套种、生态化施肥和不施用化学农药3种具体行为,建立二元Logit模型,从个人与家庭、茶园条件、茶园经营和外部情境4个维度分析影响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农户茶园生态化施肥、不施用化学农药、间作套种的比例依次为83%、63%、35%,且采用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农户比例在地区间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安溪>福鼎>武夷山;(2)福建省农户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以外部因素驱动为主;(3)影响福建省茶园生态化管理行为的关键经营因素为短期经济因素。因此,制定更加有力的引导和激励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规范本地民间茶企及茶叶合作社等组织,支持茶叶区域品牌创建,构建茶叶区域质量社会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福建省茶园生态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福建种茶历史悠久,是全国主要茶区之一。常年产量占全国7~8%,居第5位。其绿茶、乌龙茶、白茶、红茶、花茶驰名中外。福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湿热,境内丘陵起伏,山峦纵横,占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且山区多雾,分布着大面积红壤、黄壤,除侵蚀区外,风化壳均在1m以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近10年来,我省各地茶园开垦面积迅速扩大,茶叶生产迅速发展。然而,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茶叶是安徽省黄山市的拳头产品和重要经济支柱,是山区人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市的茶叶生产经营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以及内销和出口上发展较缓慢,与其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明显不相称。分析了该区茶叶的生产经营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振兴黄山市的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济宁市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内陆城市,并且处于南水北调沿线,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需要越来越多的淡水,以循环利用为核心,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回收再利用,不仅降低了成本,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现在,山东省天安矿业有限公司星村煤矿等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做法,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及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定量分析了1998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把17个地市分为东部和西部,对东西部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原因。认为重视效率仍是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出发点,同时正视地域差异,发挥区域优势。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对西部地区逐步实行适度倾斜政策,东西结合,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分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对山东省在全国和区域内部分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东省在全国的区际地位以及所辖17个市之间的区域分工与合作格局,为山东省强化区域分工和联系,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以后该省GDP占全国第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列前茅。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总体经济的发展。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根据基尼系数和R/S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趋势预测,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着重对1989-2005年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重心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重心接近几何中心,人口重心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明显,其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鲜切花生产面积、切花主栽品种及分布地区、种苗来源、繁育栽培方式、生产水平状况等方面对四川省鲜切花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切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省鲜切花发展的市场前景作了初步阐述,提出了促进该省鲜切花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潘再东  韩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145-146,175
以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分别选取山东省和济南市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1996-2003年长清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不协调发展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万三敏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3,(12):1270-1272,1297
采用经济重心研究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河南省林业经济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该省林业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林业经济重心偏向东南方向,有北移和西移的趋势,对此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①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②豫北山区培育形成特色经济林基地;③豫南山区加强名优经济林种植及深加工;④豫东豫中平原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用材林.  相似文献   

18.
通过Matlab软件的曲线拟合功能,以1993-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对山东省17地市分别选择最佳拟合模型进行人口规模预测,依据行政区划面积计算人口密度,对结果以Cartogram的技术方法进行地图表现,得出直观的结果.该研究采用了新颖的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丰富了人口预测方法,对了解未来社会的供求关系和人口发展趋势、拟定正确合理的人口规划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贺亚锋  韩增林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0):880-883,F0004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多指标分析法对2000—2009年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从空间上看,以2005年和2009年两个断面,研究发现中原经济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大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发展格局。县域经济发展综合程度的高水平、中高水平县(市)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西的河南省中部、西北部地区、江苏省徐州市、山西省长治市和晋城市的大部分;中低水平和低水平的县(市)呈环状不规则分布于高水平、中高水平县(市)的外围地区。即河南省的南部、东部、东北部和西南部,安徽的淮北、亳州和阜阳,湖北的襄阳以及山东的菏泽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