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是采用农村废弃建筑垃圾和秸秆为填料的一种新型"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波动大,污染负荷变化大,为了摸清在不同污染负荷变化情况下,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效果如何,以常规石灰石人工湿地为对照,选择不同污染负荷的农村生活污水为供试污水,研究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污染负荷下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污染负荷下,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污染负荷1 [ρ(TN)=10 mg·L~(-1),ρ(TP)=1 mg·L~(-1),ρ(COD_(Cr))=10 mg·L~(-1)]和污染负荷2 [ρ(TN)=20 mg·L~(-1),ρ(TP)=3 mg·L~(-1),ρ(COD_(Cr))=200mg·L~(-1)]情况下,系统显示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出水TN和NH_4~+-N质量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水质标准。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石灰石人工湿地。废砖人工湿地的TP去除率在4个不同污染负荷下分别可达到86%、74%、64%、61%;在污染负荷为3[ρ(TN)=40mg·L~(-1),ρ(TP)=7mg·L~(-1),ρ(COD_(Cr))=300 mg·L~(-1)]情况下,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对COD_(Cr)的去除率可达到83%。污染负荷变化,会影响系统微环境指标的变化。不同污染负荷的变化对系统的净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废砖人工湿地系统实际运行和进一步优化提供重要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去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在处理DBP浓度为 9 84mg·l- 1的进水实验中 ,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独特的结构和水流方式 ,为湿地微生物活动制造了更有利的生境 .系统基质对DBP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以DBP为碳源的细菌和真菌对DBP的降解起了主要作用 ;处理系统下行流池具有较高的微生物丰度 ,是DBP降解的主要场所 .植物在构建湿地系统去除DBP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有利于DBP的净化 .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不同地区农田土壤和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风险,在江苏、陕西、河南、河北开展土壤-农产品(蔬菜和小麦)协同采样,共采集106对土壤-农产品样品,分析了土壤-农产品中PAEs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分布、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区土壤样品中6种PAEs化合物总浓度(∑PAEs)范围为33.70—895.53μg·kg-1,平均值为152.22μg·kg-1,检出率为100%.土样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 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benzyl butyl phthalate, B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i-n-octyl phthalate, DnOP)的检出率为100%,其中DBP、 DEHP和BBP是调查区土壤中PAEs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PAEs总量的51.51%、...  相似文献   

4.
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人工湿地负荷低、硝化能力弱和易堵塞的缺点,结合曝气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强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自主开发了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工艺,即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通过对滇池北岸城郊混合制污水处理的模型试验,分析该工艺流程各净化单元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显示,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对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都体现了较强的缓冲调节能力和较高的净化效果。对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分别为SS 94.5%、CODCr71.3%、氨氮72.3%,在进水总氮10.0 mg.L-1条件下实现了41.9%的总氮去除率,出水总氮均值为5.8 mg.L-1。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新  王伟  米方卓 《环境化学》2013,(5):902-903
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PAEs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PAEs已成为全球性最普遍的污染物,造成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我国土壤中PAEs的测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建立农用地优先管控酞酸酯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筛选方法,基于Football组合法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等5种酞酸酯类内源污染物潜在风险较高,将筛选结果与国内外管控化学物质名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Football组合法可用于筛选农用地优先控制酞酸酯类有毒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7.
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是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相组合,充分发挥各类型湿地特长,实现优势瓦补的一种更有效的污水净化系统.研究采用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的河道污水进行处理,分别监测了两套不同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第一、二级湿地单元的出水情况,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和一定的水力负荷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各指标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湿地对东莞运河污水COD、BOD_5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52%、69.21%和55.56%;复合垂直下行流湿地系统对TP的净化尤其突出,平均去除率达到72.62%,二级出水的质量浓度在0.10~0.60 mg·L~(-1)之间,对COD和BOD_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74%和60.63%.两种复合系统的出水浓度均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由此可见,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湿地系统,且更具稳定性和耐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8.
酞酸酯(PAEs, phthalate acid esters)是目前最普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一定剂量的酞酸酯会产生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健康危害。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为受试生物,评价了甲醇和3种PAEs [dimethyl phthalate (DMP), diethyl phthalate (DEP), dibutyl phthalate (DBP)]对其剂量—效应关系,以期为酞酸酯暴露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Logit和Weibull非线性函数(全浓度区间)分别对甲醇和3种PAEs的浓度—效应曲线进行拟合,效果均优于线性函数(局部浓度区间)拟合。其中,甲醇的线性与Logit函数拟合r2分别为0.9592和0.9863,两者EC50分别为1.185和1.044 mol·L-1,结果相近。数据结果表明,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测试PAEs急性毒性时,以甲醇为助溶剂(浓度<0.247 mol·L-1,毒性效应可忽略)是可行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首次以甲醇为助溶剂,以DMP?DEP和DBP 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毒性测试。线性拟合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浓度-效应曲线,拟合r2分别为0.9262、0.9214、0.9339,其EC50分别为2.64E-04、2.79E-04和1.14E-05 mol·L-1。与此同时,3组PAEs毒性数据均能以Weibull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 r2分别为0.9749?0.9742和0.9648,效果良好,其EC50分别为1.49E-04、2.72E-04和9.00E-06 mol·L-1。两种拟合结果表明, Weibull 函数非线性拟合效果更优,半致死浓度 EC50结果相近。由上述结果可知,以甲醇为助溶剂时,DMP?DEP 和 DBP分别在6.14E-9~6.14E-3、5.04E-5~2.52E-3和3.76E-9~3.76E-5 mol·L-1浓度范围内,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强弱为DBP>DMP>DEP。在上述浓度范围内,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87%、95.24%和88.35%。  相似文献   

9.
酞酸酯在空气和土壤两相间迁移情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媛媛  田靖  吴国平  魏复盛 《环境化学》2012,31(10):1535-1541
以东北某钢铁厂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空气中15种酞酸酯的浓度,并采用基于实测浓度的逸度模型探讨了酞酸酯在空气和土壤两相间的迁移方向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空气中15种酞酸酯总浓度(∑PAEs)在170—487 ng.m-3之间;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DP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从土壤相向空气相迁移,迁移通量分别为93.5—117.0 g.month-.1km-2,50.2—108.2 g.month-.1km-2和9.4—15.5 g.month-.1km-2;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和DIN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从空气相向土壤相迁移,迁移通量分别为530.6—1395.9 g.month-1.km-2,323.8—2408.8 g.month-1.km-2,1302.7—9839.6 g.month-.1km-2和131.4—205.9 g.month-.1km-2.  相似文献   

10.
湿地对水中磷素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潘继花  何岩  邓伟  严登华  郭跃东  宋新山 《生态环境》2004,13(1):102-104,108
随着对湿地功能认识的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从资源考察开始向湿地过程研究转变,尤其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湿地对营养物质的截留功能倍受关注。磷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元素之一,又是导致湿地及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湿地对水中磷素的净化作用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和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环节。文章综述了湿地系统各因子(土壤、植被、水文、微生物)及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CO2浓度、污染物负荷)对磷的净化作用的影响以及湿地中磷的动态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在研究手段、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强调今后研究应注重长期连续的湿地动态监测,湿地净化功能模型和净化能力阈值以及景观生态学在湿地净化功能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m)为植被,通过模拟间歇性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奶牛场污水试验,研究黑麦草对高质量浓度畜牧场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效果.结果表明,黑麦草在间歇性进水的污水质量浓度高达TN(816.8±125.1) mg·L~(-1),NH_4~+-N(443.6±97.9) mg·L~(-1),NO_3~--N(141.5±51.7) mg·L~(-1)都能较好的适应,生长良好.在不同浓度处理的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8d的条件下,NH_4~+-N的去除率为75.9%~88.3%;NO_3~--N的去除率平均为69.3%;TN的去除率74.5%~83.1%.该试验黑麦草对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在系统对氮净化中的贡献率平均为20.03%.  相似文献   

12.
啤酒废水的生物净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通过多级模拟生物净化系统,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明显转换和去除. B O D5 、 C O Dcr、 N、 P等污染指标去除率在79 .45 % ~99 .70 % 之间.随水质的改变,藻类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多样性指数不断上升,清洁种类逐渐增多.在净化后的污水中,鱼虾优质饵料生物—大型蚤数量n达234 L- 1 ,即平均有2 .67 mg L- 1 的 C、0 .62 mg L- 1 的 N、0 .09 mg L- 1 的 P转移到蚤体中.相关分析表明,大型蚤食量与加入藻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剩余藻的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某森林公园污水回用工程处理规模1000t/d,于2007建成使用,水源为市政管网截污,使用一段时间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超过回用水质标准33%~170%,针对出现问题采用MBR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COD≤50mg/L、BOD≤6mg,/L、SS≤10mg/L、NH4-N≤5mg/L、TP≤0.5mg/L、TN≤15mg/L,均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水质标准,同时运行费用较原工艺降低18%,为0.847元/m^3,实现了工程改造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has been focused on effect of untreated distillery effluent (Devans Breweries Ltd., Jammu) on germination of gobi sarson (Brassica napus. L. var. Punjabi Special). Six treatments (E0.... E100) each having three replicates were made. E0 was taken as control in which tap water was used for irrigation of the plants. For E20, E40, E60, E80 and E100,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e. 20, 40, 60, 80 and 100% of effluent were used for irrigation, respectively. The 100% sample of distillery effluent analyzed for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showed acidic nature (pH 4.0) and higher values of COD (2496 mg l(-1)), TDS (799.7 mg l(-1)) and chlorides (1408 mg l(-1)). The parameters e.g. percent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index, speed of germination, and peak value were highest in treatment receiving 20% effluent concentration which also showed minimum values for percent inhibition, germination period, and delay index.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产生的污水以及恶臭气体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其污染产生的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转站产生的垃圾压滤污水呈弱酸性,pH变化范围为5.2~6.5,污水中主要污染物SS、BOD5、CODCr、氨氮和总磷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00~218.21 g/L、5.50~35.20 g/L、12.06~70.60 g/L、141~909.5mg/L和31~204 mg/L,中转站压滤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大体呈现夏秋季节高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中转站内气体污染物中H2S、NH3气体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0.20 mg/m3和0.59~2.205 mg/m3。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1,2-二氯乙烷、苯、甲苯、乙酸乙酯、间二甲苯等污染物在10-1~103μg/m3之间变化。中转站污染指标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及PCA结果表明,温度与压滤污水主要水质指标和臭气浓度气体指标存在着相关性,而H2S、NH3气体污染物与水质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人工湿地处理含沼液畜禽废水的可行性,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含沼液畜禽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1.5 m3.d-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中COD、TP、TN和NH4+-N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21%、53.80%、55.09%和55.57%.另外,通过对人工湿地沿程的污染物变化试验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沿人工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污水。结合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及工程运营情况,对该工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该工程进水(高浓度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Cr:20000~25000mg/L,BOD5:10000~15000mg/L,SS:1000~2000mg/L,经过混凝-厌氧-好氧-气浮等工序处理后,出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1级排放标准(1998年1月1日后)。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去除氮、磷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0.14、0.20、0.33和1.00m3.m-2.d-1)对凤眼莲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氮、磷效果的影响,试验期间进水TN、NH4+-N、NO3-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85、1.33、2.92和0.50mg.L-1。结果表明,凤眼莲净化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低水力负荷(0.14、0.20m3.m-2.d-1)下,出水TN、NH4+-N和TP均达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质标准;当水力负荷提高到1.00m3.m-2.d-1后,出水TN、NH4+-N、NO3-N和TP质量浓度明显上升。4种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净化系统对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4.95%和80.65%、73.87%和73.04%、51.60%和64.05%、30.77%和47.79%,即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降低;相应的TN、TP去除负荷分别为0.58和0.06、0.72和0.07、0.83和0.11、1.47和0.23g.m-2.d-1,即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和污水处理能力,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系统的水力负荷宜控制在0.33m3.m-2.d-1。  相似文献   

19.
于2010年6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对我国南方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系统Ⅰ)以及农田排水处理系统(系统Ⅱ)的常规污染物和藻类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个系统对常规污染物以及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Ⅰ出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总磷、总氮和悬浮物等指标均符合《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回用水要求,该系统中共监测出浮游植物6门53属74种,系统Ⅰ丰水期对藻类细胞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87.71%和58.87%,枯水期为95.73%和58.57%;系统Ⅱ出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总磷、总氮和氨氮等指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该系统监测出浮游植物6门48属66种,系统Ⅱ丰水期对藻类细胞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62.43%和72.25%,系统Ⅱ丰水期的藻类处理效果优于枯水期.对两个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比较,系统Ⅰ对总氮、藻类细胞密度、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优于系统Ⅱ,系统Ⅱ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系统Ⅰ.两种生态工程组合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能为南方类似水源地污水处理和水生生态态系统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图3表2参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