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笔者在附近几个企业基层班组调研时发现,当前班组一线员工存在几种违章倾向:一是不重视,尽管再三强调,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忽视安全;二是与己无关,认为安全与我无关,看到别人违章不纠正、不检举、不汇报;三是自我表现,认为自己有经验,以老办法、老习惯去对待工作,盲目操作违章;四是侥幸麻痹,图方便省事,违章蛮干;五是愚昧冒险,部分员工工作不讲科学,特别是在抢修工作中感情用事,忽视安全措施的落实,冒险作业;六是逆反的心理,有的员工与班组长或班组其他人员发生矛盾时,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了要他这样做,他非要那样干;七是反常的心态,有的工作人员因社会、家庭和个人生理等原因,情绪受到影响,容易发生"人体差错";八是"从众"心理,在作业现场如有人不遵守《安规》等规章制度,又未受到及时制止,马上就会有人接着干.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在附近几个企业基层班组调研时发现,当前班组一线员工存在几种违章倾向:一是不重视,尽管再三强调,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忽视安全;二是与己无关,认为安全与我无关,看到别人违章不纠正、不检举、不汇报;三是自我表现,认为自己有经验,以老办法、老  相似文献   

3.
<正>我进电厂的时候,老严已经是一个干了20年的老安监员。老严,其实不姓严,他叫王酪岩,只因他秉公执法、细致认真,凭借着一双"慧眼"严查隐患、严抓"三违",久而久之,厂里的人都爱这么叫,他的真实姓名反而很少有人提起了。或许是职业的缘故,老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进厂后的头一件事,就是把安全帽往脑袋上一戴,便在厂里到处转悠。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作业现场,谁没戴安全帽、没系安全带,谁违章作业,他都要管。你要不理不睬,不马上改正,他就掏出个小本记你一笔,然后找你部  相似文献   

4.
救护车飞快地朝八五二农场医院驶去。车上躺着的是神志不清、满身是血少了一支左臂的一名工人。他叫刘文民,是五二农场七分场三队的晒场修理工。 那是1991年11月1日夜间,康拜因驾驶员刘洪生开车在田间收大豆,刘文民跟在康拜因后面用麻袋接豆皮子。大约晚10点钟,在地头拐弯时,康拜因撞到树上,刮掉了粉碎机的防护罩。刘洪生对刘文民说:“老刘,天黑看不清你就别接了,白天再接吧!”刘文民说;“再接几袋就不接了。”刘洪生用了半个小时修防护罩还是没修好,就又次告诉刘文民说:“老刘,粉碎机没防护罩,你在后面接豆皮子太危险了,还是不接了吧。”刘…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在开展"反违章"活动或抓安全管理时,通常会将重点放在生产一线,主要针对一线员工的"行为性违章",而忽略了"管理性违章"。实质上,"管理性违章"往往是"行为性违章"的诱发条件。因此,企业想要切实消除"行为性违章",就需各级管理者秉承"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的原则,不断强化自身职业操守、提  相似文献   

6.
<正>在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员工违章你会怎么做?笔者在培训中以一个员工没戴安全帽为例,让上课的安全主管们说出他们的做法,其中有一位讲到:"只要我走过去,瞪他一眼,他就会立马戴上。"这样的管理者会观察,但不会沟通,即不知道导引人心,管理效果自然也不理想。佛法中的7种"不要钱的布施"和杜邦的STOP(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7.
男人开车:成熟,老到,稳重。 女人开车:谨慎,细心,慌张。 男人开车:新手愣,老手横,不老不新俩眼瞪。 女人开车:新手晕,老手昏,不新不老没脑筋。 男人开车:喜欢速度感觉,可以违章超车,遇到警察有时还想跑。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违章作业是全矿出了名的。 刚担任班长时,一个朋友对我说:“玉平,任务是硬指标,只要进尺高,你这个班长就算当好了。”我也这样想,干掘进哪有不违章的,一切都按章作业,根本就完不成任务,而且制止违章还要得罪人。因此不但自己带头违章作业,还默许和怂恿本班工人违章。我曾公开对工人讲,不管你用什么法,只要给我拿下进尺就行,安全监察员“逮”不着就算没违章。 干违章还讲究个巧妙,我费尽心机想出了一套对付领导和监察员的办法。比如,里边违章就派人在外边站岗,发现监察员或领导来了,就敲三下水管子,或者急促按电铃。我还根据监察员来…  相似文献   

9.
人们做事情应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在管理松懈或制度不健全时,人们做事情就可能顺其自然、遵循习惯.好习惯让人受益,从大的方面讲让企业受益;坏习惯正好相反,是一种违章.习惯性违章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敌,是造成各种生产事故的主要祸害.一提到习惯性违章,往往与工人联系在一起,其实习惯性违章并非是工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违章"行为是事故的"元凶"。尽管政府、企业屡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治理,但"违章"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究竟是什么让"违章"屡禁不止,是治理力度不够大?还是方法不够好?是"违章"太容易?还是"遵章"太困难?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违章"问题?本期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违章"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认识     
<正>一谈到"反违章",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现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行为性违章",其对象多为一线员工。其实违章的种类很多,例如,制度违背了有关法规,属于"制度性违章";装置不符合安全要求,属于"装置性违章",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属于"管理性违章",而现场的"行为性违章"只是较为显性的一种。因此,笔者认为,想要预防包括"管理性违章"在内的各类违章,就要从领导抓起,从管理抓起,提  相似文献   

12.
泉州交警要求民警上路拍录动态或静态违章,于是有了这 篇"蹲坑"摄像记。 我是50多岁的人,开始举起摄像机手就哆嗦,几次都无功 而返。上路拍摄违章,流动拍摄的效果不好,便采取"蹲坑"的 办法。所谓"蹲坑",按刑警的术语是潜伏。但我们没有那么神 秘,只须将车停靠在便于拍摄的地方就行。于是,市区几个便于 拍摄的地点就成了"占领"的阵地。去早了,违章车辆少,去晚 了,"坑"被别人占去,有时走了几个地方都没"坑"蹲。  相似文献   

13.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8,(11):48-48
"小李,休息一会!"厂房内,老刘扔下手中的活,招呼着徒弟. 小李起身,望望满是尘土、油污的现场: "师傅,瞧着脏的,没凳子咱昨坐呀"? 老刘熟练地抓起安全帽放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上去: "凳子在头上,拿下来就是现成的,你们这些新工娃娃,实践经验就是太差"!  相似文献   

14.
正明儿个关井,这是最后一碴炮。放炮员老靳像往常一样,装好药,联好炮,等待瓦检员检查,只要瓦斯不超限,就可以放炮。这是行规,是"佛爷眼珠——动不得"。他是"老安全",岂能做违章的事。时间过去了一刻钟,仍不见瓦检员人影,别说队长黄老蔫不高兴,连老靳嘴里都嘀咕:"肯定是哪个  相似文献   

15.
化工厂长大老刘,人送外号“不知愁”。眼瞅着本季度生产计划 完不成,嘴里还一个劲儿地说 “不愁”。白:“愁啥?”这就象居家过日子,穷日子不愁没灯油。油烧干了添点水,凑凑合合地熬两宿(音Xiu)。要想把生产任务来完成,可以把奖惩条例逐条修:多完成任务多得奖,完不成从工资里面把钱扣;白天干不完晚上干,机器暂时不检修。嘿!这一着还挺灵验,进度表上的红线往上嗖嗖嗖。白:成了火箭啦!大老刘一看咧开了嘴,咱领导生产就是有一手。他哼着小调往外走,迎头撞上技安科长老张头。厂长,咱厂的设备老掉了牙。”“啥?──哦──不用愁!不用愁!”“我是…  相似文献   

16.
老春头     
我敢打赌,在我们车间最能招骂的就是老春头。 他是车间主任,除了管生产还管闲事。哪个女青年没把披肩发掖进帽子啦,哪个小伙子在工作台抽烟啦,哪个干机加工的穿大褂啦,他都得去说上两句。 说就说吧,大凡爱违章的人脸皮都厚。可老春头的话说出来就那么不中听:“皮笊篱,臊葫芦,得漏(露)就漏(露),得滋就滋!”起初,大伙儿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有些脑袋瓜儿快的,渐渐琢磨出滋味了,敢情这是老春头自编的歇后语。皮笊篱是不容易漏的,他八成是指女青年们的披肩发,敢趁安全员“打盹儿”的时候披散下来──露(漏)了。“臊葫芦”解起来就费力些了,…  相似文献   

17.
当前职工“三违”大多数是习惯性的。比如作为铁路行业运转车间发生的违章违纪大多数是如不按规定穿着劳保用品,不按规定交接班,大组车顶送前端没二人口望,不按规定执行作业标准等已经成为“三违”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此我仅就茂名站运转发生的违章违纪违标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目前,企业在开展各项"反违章"工作时,通常将重点放在生产一线,主要针对一线员工的违章操作等"行为性违章"。这并无不妥,但一些企业却因此忽略了"违章指挥""生产组织及规章制度不合理""安全投入不足"等"管理性违章",导致"反违章"工作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那么,企业应如何在杜绝"行为性违章"的同时,预防"管理性违章"呢?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预防"管理性违章"。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场的违章行为只是较为显性的一种,违章的种类很多,如,制度违背了有关法规,是制度性违章;装置不符合安全要求,是装置性违章;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是管理性违章。想要抓好反违章工作,首先应从领导抓起、从管理抓起,要提高对反违章内涵的认识,把反违章活动逐步引向深入。图为大唐国际高井热电厂副厂长戴义勇(中)在现场检查工作。(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一谈到"违章",人们大都会联想到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行为,其对象多为一线员工。而笔者认为,现场的违章行为只是较为显性的一种,其实违章的种类很多,比如,制度违背了有关法规,是制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笔者在井下生产现场检查安全生产时,看到这样一幕:一名采煤老师傅在不打护身支柱的情况下,违章作业,提前撤掉顶板破碎区域的密集支柱。他还这样"教导"他的徒弟:"我的经验是,干活就要艺高人胆大,只要动作够快、够麻利,三下两下就拿下来了,即使违了章也不会有事!"面对这样的"师带徒",这样的传授"经验",笔者当然不能等闲视之,当即给这对师徒指出了违章作业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严厉批评了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